搜索
孙剑波的头像

孙剑波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10/14
分享

冬游黄帝陵

初冬的桥山,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寒潮中。苍松翠柏间时有悠悠钟鼓之声不绝于耳,袅袅香烟缭绕其中,使预期的庄重又增添了几分神秘之感。在中国,大概只有“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的轩辕氏能够享有如此高的礼遇。后来,黄帝陵几经沧桑战乱、风雨洗礼依然完好无损。也许是上苍对古老文明的一种眷顾吧?

陵墓正前方是明代唐琦所提的“桥山龙驭”一碑。相传黄帝乘龙飞升之际,百姓闻讯赶来,拽其衣襟,得其衣帽、冠带而葬,是为“衣冠冢”。即“空冢”一座,而其形体得以“飞升”,按道教中最高妙的境界得道而羽化成仙了。

陵冢之前是供奉黄帝的正殿——“人文初祖”大殿。内有墨玉刻制的黄帝浮雕像,设有神龛,四周饰以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四灵;纪念亭内陈列有中国近现代风云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蒋介石等题词;墓前有祭祀亭,设有拜祭之香案,亭中立有郭沫若题写的“黄帝陵”一碑。环顾四周、目之所及,名人遗迹、奇闻轶事信手拈来。

桥山最引人瞩目的是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古柏。其中最著名的一棵,首推“轩辕柏”。相传此柏为轩辕黄帝手植,高达19米,周长达10米,盘曲苍遒,干枯的裂纹以“旋钮”状扶摇直上,仿佛巨人盘礴矗立在天地之间。植物学家证实这棵树的实际树龄已达3000年。人文初祖殿前还有一棵巨柏,树干上鳞斑点点,斑痕密致,纵横成行,似有断钉在内,枝干皆然。这就是传说中独一无二的“挂甲柏”。相传在汉武帝远征匈奴得胜回朝时,在黄帝陵祭祖,曾挂盔甲于此柏上而得名。尤为奇特的是该树周身上下柏液流出,每到清明节前,枝干上的柏液凝结为球状,就像挂满了珍珠宝石,闪闪发光,晶莹夺目,经阳光反射尤为壮观,吸引着各地前来谒陵拜祖的人;而清明节一过,柏液中断,古柏又恢复了原来密密麻麻的甲痕。

历代的帝王视柏树为祥瑞之树,在其宫殿、坛庙、园林、陵寝广泛栽植,以求“江山永固,万代千秋”。据宋仁宗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记事碑所载,仅宋代奉旨在桥山栽植的柏树就达1413棵。康熙年间,有一位县令想知道桥山到底有多少棵古柏,曾令人查了七七四十九天,还是没有数清,只好作罢。1939年,中部县的县长卢仁山调集一个民团,把桥山划地为段,命士兵按树编号,错者罚大洋五块,打40军棍。历经19天详细普查,才得查清桥山共有古柏61286棵,并将这一普查结果正式载入了黄陵县志。民间有这样的传说:桥山古柏,棵棵都是神树。谁要乱砍,全家都要遭殃。

步入陵园区,依傍山势,一座高24米的夯土高台平地而起,台旁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

相传,当年汉武帝带领18万大军北巡朔方,凯旋而归,途经桥山,为使自己也能长寿成仙,竟在帝陵对面,修筑了一座比黄帝陵还高出一半的“九转祈仙台”,即“汉武仙台”。这一举触怒了玉帝和诸神,认为汉武帝狂妄自大,竟敢把祖先都不放在眼里?盛怒之下,玉帝朱笔一挥,把汉武帝即将到手的仙籍取消了。汉武帝梦中知道此事,心中甚为不平,便以天子名义修书一封质问玉帝。玉帝看罢,亦回书一封,历数了汉武帝宠信方士,加害司马迁等诸多罪状。责其身为一国之君,无容人之量,且目无祖先,休想乘龙升天!汉武帝读信后,查点言行,悔之晚矣,遂瞑目长逝。

祈仙台距陵墓45米,两条石砌曲径通向台顶。仙台高出林表数米,登临其上,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云蒸雾绕,恍如仙境。

沿登陵道拾级而上,在距陵冢约200米的神道旁,有一座明朝嘉靖年间竖立的下马石,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八个大字,令人肃然起敬。古代山路崎岖,谒祖祭陵者多骑马坐轿,但行至此处,均下马落轿,整理衣冠,平心静气,恭行至陵前。

“神道”一词,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天道神妙之理。二是专指墓前道路。“神道阐幽,天命微显”——在陵园缔造者的眼里,以“神道”为陵道命名,大概还含有昭示生者天道玄奥之理。在通往生命终结的道路上必上顺天命、下应人心,死后灵魂才能得以安息。

随着“整修黄帝陵工程”的推进,在现代科技与建筑艺术的大手笔驱动下,轩辕殿、祭祀广场、三出阙,一座座汉风建筑凌空拔地而起,多元化的构筑理念加以超凡卓绝的表现手法,花岗岩、大理石为质、飞檐斗拱作势,与古老的陵冢相映成趣,无不尽其匠心之妙。而黄帝陵的精气神却隐藏于一坯黄土之丘,隐藏于青苔斑驳的石阶下,隐藏于庄严含蓄的神道间。、

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帝陵祭祀活动以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影响力被列为民俗八大祭奠活动之首,历经千年风雨剥蚀后,在文化多变的瞳孔里以不变的姿态为世人瞩目,与其说是一种民族情结,不如说是一种文化机缘。《史记》载: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可见,在汉武帝以前,桥山黄帝陵就已存在。此后历朝历代,均有皇帝驾幸桥山祭祀以及相关修缮的史料。1992年至2004年间,国家文物部门先后两次启动“整修黄帝陵工程”,随着轩辕殿、祭祀广场、三出阙等标志性建筑相继落成,使陵、庙一体的建筑群初具规模,这座“天下第一陵”以其恢宏的气象得以昭著天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