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巨才的头像

孙巨才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9/19
分享

勤俭家风母亲传

孙巨才

在我的书房里,我敬奉着母亲的巨幅黑白照片,疼我爱我的母亲已经仙逝十九年了。现在,我年已七旬,每天都过着幸福的生活,但只要一看到母亲的照片,就会唤起我对过去困难生活的酸楚记忆,还有对母亲勤俭美德的深切怀念。

我的母亲生于1916年,属相龙。她在缺吃少穿的民国年代,被人起外号“洗罢脚”(本地音:xibajue形容光着脚),意思是一无所有,特别地贫穷。一家人起早得晚,辛勤劳作,收入极低,难得温饱,受够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饥饿折磨,对能吃的食物特别珍惜,从小就养成了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她把一粒米看得比磨盘还大,吃饭时掉了一个饭粒都要捏起来抿进嘴里,每次吃过饭还要把饭碗舔得干干净净。她天资聪明,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听过堂哥念书,堂哥苦读几年还背不会,我母亲却过耳不忘,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家训》背诵如流。母亲不会打算盘,没学过计算,但她用自己摸索出的“捷法”口算,比别人打算盘结果还要快。她的眼睛就是秤,一看东西就能说出有多重,若是用秤来核对,基本不差。她从小就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也锻炼出了勤俭持家的优秀本领。

我的母亲和父亲成家后,在生活上是出了名的节俭。那时的老一辈人都珍惜衣食财物来之不易,一个比一个勤俭节约,但我的母亲是她们那一代人的勤俭典型,村里人给她起了一个外号“一国俭”,意思是说“一国之内唯有她最勤俭”。她不怕嘲笑,充耳不闻,仍然理直气壮、我行我素,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俭朴作风。我的父母虽然没有田地可种,但依靠做小生意,也维持了全家人的温饱生活。我的父亲心眼憨实,身高力大,念过书但没文化,干不成巧生意,就一条扁担两条绳,春天卖冰糖山楂串,夏秋季卖瓜果,冬天卖瓦瓮饭碗,为了生计,不怕掏力气,一年四季到处奔波。我的母亲心灵手巧,特别爱干活,从不在乎自己的气力,烙出的烧饼、炸出的肉丸,味道超群,人人可夸。为了养家糊口,母亲在集市上摆了个卖肉丸和烧饼的摊子。她晚上与父亲推磨磨面、烙烧饼、炸肉丸,白天上午开始到集市上摆摊,一夜只能睡四个小时,白天一闲下来就会打起瞌睡。

随着一声声婴儿响亮的啼哭,我的姐姐、哥哥和我相继来到了这个世界。父母用慈爱的目光,温暖的双手,哺育着我们茁壮地成长。

在三年困难时期,父亲突然离开了我们,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母亲的肩上,家里还有三个孩子等着母亲照料,后面的日子,可想而知该有多么艰难。

在我的记忆里,从未遇上像我母亲这样勤劳节俭的女人。母亲的节俭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地步,那一桩桩一件件有关节俭的事,在我的记忆深处是那么刻骨铭心。

母亲从我一懂事就开始教育我说:“铺张浪费,极大犯罪。千万不能浪费,浪费是要遭响雷龙抓的。唐僧就是吃饭不小心掉了米粒,才被罚下界受苦受难的。小孩子掉饭粒,脸上会长麻子。碗里剩饭,到老了就会没饭吃。”母亲用她独有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要浪费。在日常生活中,母亲可以容忍我们的倔脾气,但绝不容忍我们浪费。我们全家养成的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的习惯,就是被母亲严格训练出来的:米粒、馍渣掉到饭桌上,一定要捡起吃掉;掉到地上,就会被母亲用筷子敲一下手腕,处罚跪在地上吃饭。

我平常穿的衣服,都是捡姐姐、哥哥的旧衣服穿。衣服破了,母亲就会缝补好,直到衣服实在不能穿了才会扯成布块,再用浆糊一层层地裱成“袼褙”,然后用来做鞋底。我在上小学六年级时,有一次,刚从厕所出来,一个男同学突然当着大家的面,指着我说:“他穿女人的裤子,穿的裤子从侧面开口。”在众目睽睽之下,那个同学嘲笑我穿姐姐的衣服,我的脸臊得通红,从此,无论母亲怎么逼我,就再也不愿穿姐姐的旧裤子了。我考上初中后,身上穿的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春天,换下棉衣后,母亲就要马上拆洗,然后再度量拼补并添足棉花换上表面做好,备好冬天我再穿用。剩下的时间,便是坐在炕沿上,用手工转动着纺锤把麻坯子打搓成麻线绳。夏季闲暇时,就开始用厚厚的袼褙和麻绳纳鞋底,再做成棉鞋。过年时,母亲一定会用她的巧手,改旧翻新,变换样式,给我们赶做一套“新衣裳”穿上。那时的年关过得非常简朴,但是,却充满了美妙幸福的韵味,非常值得期盼和留恋。母亲用她那灵巧的双手和深深的爱,为我们创造了贫穷而温馨的生活。

母亲在管理家庭时,一直秉持的理念是:“该花的钱才花,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也不能花,一分钱要掰成八瓣用,剩下个钱边还能留着顶大用哩,钱要用在刀刃上。”她把勤俭节约过日子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这是母亲节俭的原则,更是她常常叮嘱和告诫我们做儿女的一句口头禅。我也乖乖听母亲的话,不敢乱花一分钱,也不敢随意浪费。

在母亲的精心安排下,只有二百斤的大白菜,也能让全家四口人吃上整个冬天。在母亲手里,大白菜全身都是宝,一点浪费都没有。外层的菜帮子劈下来,洗干净剁碎,或做菜团子,或做菜汤,或直接用菜帮子腌咸菜;中层的菜叶和其他食材搭配,用来炒菜;最里面的菜心是全家人的最爱,如果家里遇到值得庆贺的事或招待亲友,那么就用白菜心拌入少许醋,既爽口又美吃。

记得每年到春天时,母亲就要买回一只猪崽,然后养在我家院子角落的猪圈里,经过一夏一秋的喂养,待到冬季上冻时便将一百多斤重的猪卖掉,只留下几斤肥肉炸油过年。

在我七岁那年,母亲带我从河南武陟去陕西铜川看姐姐,在詹店火车站,我又渴又饿,哭闹不止。母亲下了几次决心,才舍得掏出一分钱给我买了一碗热水,母亲只是润了润了嘴唇,就让我把水全给喝光了。

穷人的孩子早懂事、早当家。小时候,母亲的这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品质感染了我。每当学校放学、节假时间,我就会自觉地放下书包,帮母亲下地干活。我的一肩高,一肩低,就是挑担子那一段艰难困苦的生活留给自已的珍贵纪念。

在冬季里,为了节省18.5元一吨的取暖煤,母亲领着我去野外捡柴禾,到沁河滩筛沙煤。母亲用她那近乎苛刻的处处精打细算和口挪肚攒,把我家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衣暖食足,大事急情从没见过母亲向外人借债。

后来,姐姐、哥哥都已经工作挣钱,家里日子也好过了。我常常劝导母亲,不需要那么节俭,该花的就花,不要太节俭了。母亲总是笑笑说:“好日子也要当穷日子过,决不能一饱忘百饥,狗窝里藏不住隔夜食。死水怕勺舀,过日子要细水长流,饱汉子要预防饿汉子饥。”母亲最反对有钱就铺张浪费、摆阔炫富。她说,不管啥时候节俭、省钱,都是一件光荣的事。母亲在贫穷时没钱花,生活好了仍然不浪费一分钱。

我到离家两千多里外的山东省长岛县当兵,母亲日夜思念我,就积攒了路费想去看我,后来又为了省下路费给舅舅看病,就只好不去了。她因为没有去部队,对于我这个小儿子的牵挂就更加强烈了。每当天空上有飞机飞过的时候,母亲总要仰脸看着,一边定睛细瞧,一边双泪长流,一直等到飞机消失得无影无踪,母亲才肯罢休。

我退伍转业到武陟县粮食局后,就和母亲住在一起。当时我和爱人每月定量29斤粮食,两个儿子定量只有几斤,吃粮比较紧张。我就想办法把定量取成粮票,一斤粮票能买二斤麸皮,二斤麸皮到农村牲口房能换二斤玉米,一斤玉米到粮管所每斤加上四分二厘钱能换成一斤麦子,然后自己加工成白面粉自家食用。母亲知道这个底细后,就严禁我再干这样的事情,并且只准家里吃玉米面,不准吃白面。她说:“牙门是过道,填坑不要好土”,特别心疼每斤要多加的四分二厘钱。

在母亲的管制下,俺家里的照明用灯泡室内的不超过25瓦,厨房的从来都用15 瓦,而且睡觉和人离开时一定要关上,白天在家坚决不让开灯,就算是阴天有些昏暗,也不让我们开。母亲每天都会拔掉电源。她解释,指示灯亮着,太浪费电。

我用洗洁精洗碗,母亲说不准用洗洁精,洗碗水要给猪喝,猪喝了油水才能长胖。我打扫院子,把垃圾倒入垃圾桶,母亲说这些垃圾要分开,要把有机物和泥土灰尘沤粪,埋在菜地里就会变成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有机肥。母亲教育我一盆水要多用,先洗脸,后洗脚,再用来洗马桶,最后再浇菜地。一桶水哗地一下被冲到下水道,母亲就数落个不停,特别地心痛。

我的爱人出生于比较富裕的家庭,从小不太节省,因此就受到了我母亲的严厉教育。她看到我的爱人穿了一双前后露窟窿的塑料凉鞋在水管下冲脚,就黑封着脸说:“一个女人家的脚,前露蒜瓣,后露鸭蛋,成何体统!”她发现我的爱人浪费了大量的用水,心疼得了不得,就说:“每一个人一辈子分配的用水是定量有数的,超出了这个定量,就得变成牛驴喝掉脏水。”一番话说得我的爱人眼含着泪,躲到了卧室里。我为了给母亲消气,就关住房门,拍打着床板高声喊叫:“我叫你浪费,我叫你浪费!”母亲在外边听到后,就笑着说:“当面教子,背地教妻。你说两句就行,别玩什么花样了。”说得俺夫妻俩也忍不住咯咯咯地笑出了声。我低声安慰爱人说,你在医院上班时,想穿凉鞋就穿凉鞋,想冲脚就冲脚,想用多少水就用多少水。为了让咱母亲心里高兴,做好三顿饭,给你看好两个儿子,你就委屈一下,在家里像母亲一样节省,这样才能搞好婆媳关系。我的爱人想通了这个道理,就如此行事,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也变得和母亲一样地节省了。

母亲过了大半辈子的穷苦生活。随着我和爱人工资的陆续上涨,我的姐姐、哥哥也不断给她寄钱 ,母亲终于上过了有钱人的生活。母亲反对铺张浪费、摆阔炫富,她认为节俭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节俭不是丢人的事,在贫穷的时候节俭,现在富裕了仍然不应该浪费一分钱,要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母亲还是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

给母亲买的衣服、生活用品,每次我都是把价格商标的标志拉掉。母亲问价格时,就精心编个小数字敷衍过去,免得她又来一场勤俭节约教育。给她买的新衣服,她总是舍不得穿,非要等到节假日走亲串门的时候,才舍得穿上一回,小心翼翼的,生怕沾上灰尘,回到家就赶紧脱下放到衣柜里。她爱穿旧衣服,经常缝缝补补,穿的内衣补了又补。有一件上衣破了个洞,她在破洞的地方绣了一朵花,比没破的时候还要漂亮,直到衣服实在不能再穿了,才把它剪成布条,捆扎成拖把使用。

每当我的生日那几天,我特别喜欢只有母子俩在一起的感觉。我不惜假绝食、真撒娇、装二蛋、耍赖皮,总要想方设法带着母亲到高级饭店去吃饭。每次出去吃饭,准得下一番功夫。她不肯前往,说在外面吃饭太费钱,买一桌饭的钱能在家吃两个月。即便强逼同去,她总会在点菜时令我难堪,当着服务员的面不让我点菜,由着她只点四个她爱吃的素菜。饭局结束,她便会拿出从家里带的塑料袋,将剩菜剩汤全部打包带走,准备下顿自己吃。

有一次,母亲和我一进饭店,她就看到了一个妇女带着一个小孩买了一桌饭菜,只吃了几口,小孩哭闹就是不吃,那个妇女也不打包带走,就带着小孩离去了。母亲面对这一桌饭菜,气得咬牙跺脚,连声说道:“可惜,可惜,实在可惜!”就逼着我和她一起把这桌饭菜吃了个干干净净。然后她高声大喊:“老板,结账!”老板说,这账刚才那个妇女已经结过了。母亲说:“我是从饿死人的尸体堆里爬出来的,最见不得谁浪费一颗粮食,你替我严厉批评她一顿!我不差钱,我把饭钱给你,你再把饭钱转交给她,多给你的钱就不必找了,是我给你批评她的辛苦费。”

每次上街,母亲看到地上有塑料瓶或者废纸张,总是习惯性地捡起来。平时用完的物品包装盒或者塑料小药瓶,母亲总是把它们攒在一个筐里,留着收废品的来了时换点钱。其实也不是母亲缺钱花,而是节约已成了她的老习惯。

当我把用完的牙膏皮扔掉时,母亲就会捡起来放在桌子边,用力往下拉,就会聚集起很多牙膏,母亲很有成就感地对我说:“看,还能用好几天呢!”几天后,牙膏用完了,母亲再拿剪刀把牙膏皮剪开,用抹布蘸上剩余的牙膏,用来擦拭冰箱、空调、微波炉上的灰迹油迹,效果相当好。洗发膏用完了,母亲会往瓶子里兑些水,摇晃以后,还要用上好多次。

母亲七十多岁的时候,还在家里闲不住,喂了一头猪,养了十几只鸡,种了半院子的蔬菜。夏收、秋收时还到田野里捡麦穗、捡玉米穗,说是可以活动活动筋骨。即使这样勤劳与节俭,母亲仍然觉得亏欠晚辈们,说自己没有工作、没有退休金,不能在经济上帮助贴补儿孙们。所以她一边在尽力地节省,一边勤劳地干活,目的就是减少儿女们的负担,在有生之年多作贡献。

母亲对自家特别节俭,但对外人又特别大气。她说:“现在咱手里有钱,日子过得很宽绰,碰到困难的人能多帮点就多帮点吧。”她在家里做点好吃的,就对我说:“自己吃是填坑的,给人吃是传名的”,总是让我先给邻居街坊送去一些。她到亲戚朋友家做客,都是尽量多多购买好东西,担心人家看不上,也担心人家看不起,母亲就是这种特别要面子的人。母亲积攒的钱,自己舍不得花,若逢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娶妻生子、生病住院,她总是慷慨解囊,随份子,救急紧。当别人拒绝时,她总是笑着唱道:“自己花钱没声响,给人花钱响四方,虽然不能添一斤,总算给你添四两”。

每逢遇到村里有了什么公益活动,她总是跑在前面,积极踊跃,捐款捐物。若是捐款能够刻碑,她更是捐得很多。她说:“有钱无钱谁知道?唯有碑文传后世。”这就是我的母亲!有道是,勤俭德之美,善良人之本。从母亲身上,我看到了这两点的完美结合。

母亲勤劳了一辈子、节俭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深深地影响和感染着我,我为有这样一位勤俭、淳朴、善良的母亲而感到骄傲!

母亲以她出众的勤劳和节省,送别了艰难困苦的峥嵘岁月,在历尽磨难和艰辛中,创家立业,勤俭持家,含辛茹苦,养育儿孙。她临终遗言:“节俭治丧,不收礼金”,从容地走完了她八十四年的光辉一生。母亲如吐丝的春蚕,如酿蜜的蜜蜂、如燃烧的红烛、如发光的太阳,把生命化作滚烫的爱和至纯的情,以她的节俭美德和坚韧乐观的生活毅力,教会了我如何勤俭,如何奋斗,如何做人,如何生活。母亲那些不见经传的“语录”已经成了我们家的家训、家规和优良家风,也成了我们家永远的传家宝。

母亲传承下来的勤俭家风,让我明白了一个坚贞不渝的道理:物质条件优越了,但中华民族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能丢。因为节俭,使人善良;因为善良,所以懂得感恩;因为心存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生活快乐和人生幸福。现如今,我从生活小事做起,在家勤劳俭朴,节水节电;在外乐善好施,热爱公益事业,一直继承着母亲勤俭节约的崇高品质,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从古到今的传统美德,更是一个人道德高尚的具体表现。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一生以俭律己励人,在《训俭示康》中说:“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丧身败家,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日:侈,恶之大也。”

一代伟人毛泽东、周恩来,虽身居高位,却一生过着简朴生活,艰苦奋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也是节俭的榜样,多次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他在批示中提出:“广大干部群众对餐饮浪费等各种浪费行为特别是公款浪费行为反映强烈。联想到我国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各种浪费现象的严重存在令人十分痛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建国七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但仍然需要勤俭节约。我们要让“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仍在耳边洪亮,要让“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常在心头回响;要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格言成为社会风尚,要让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让勤俭之风在中国大地浩浩荡荡。让我们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粮做起,从自身岗位做起,从一件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让勤俭节约的鲜花开满神州的花园,让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