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巨才的头像

孙巨才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08
分享

小车不倒只管推(散文)

小车不倒只管推(散文)

孙巨才

 

夜幕降临,灯光明亮,村里的文化广场上音乐悠扬。美妙的音乐就像一位权威的指挥家,指挥着跳广场舞与交谊舞的人群,步伐时而欢快,舞步轻盈,一起转着圈儿,好像平湖中许多飞起浪花的漩涡;步伐时而铿锵,踢踏有力,脚步强劲,就像高举的铁锤砸到了地上。

我走近去看,我的小学老同学桂兰虽然年过七旬,动作不比年轻女子敏捷,但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步子轻快,动作优美,脚尖踮起来就像蜻蜓点水一样,身子微向前倾,像天鹅起飞,胳膊柔软地一伸,就像柳条在风中轻扬。我惊奇地拍手叫好。桂兰哈哈大笑,跑到我的跟前说:“跳舞既能健身减肥,又能愉悦心情。跳一跳,变年少!”她强拉我加入舞蹈队伍。我连声说不会跳,摆摆手直往后退。桂兰高声对我喊道:“学跳舞,没啥难,只要屁股扭得欢。”她的这句话就像一颗原子弹一样在我的脑海里起爆,刹那间形成了我少年时“推小车”的蘑菇云。是啊,是啊,当年“推小车”的口诀不也是“推小车,没啥难,只要屁股扭得欢”吗?我摆脱了老同学桂兰的拉扯,站到了广场边沿的暗处,沉浸到了对“推小车”的回忆之中,一幕幕的当年情景在蘑菇云里又重现在了我的眼前。

我家有一辆祖传的小推车,亦称独轮车,就是只有一个轮子的手推车,全身都是木头,车盘、车轮、车轴、束缚车轴的轴耳全都是硬木头做的,车耳在一块木方中间掏个洞,固定在车架上,木轴在木耳中滚动。车盘是平的,原本用于卖“小车牛肉”,也用于载重,一人推动,载重量约为三四百斤。因只有一轮落地,故不论道路狭窄坎坷,均可行走。车走起来发出咕呱咕呱的声音,如同青蛙唱歌,既美观,又实用。

那时的农村运输主要靠独轮车,推独轮车是男子汉必备的技能,不会推独轮车的男人,就是废人,就会让人看不起。

1957年,我八岁的时候,父亲就开始教我推独轮车。我畏缩不前,父亲就鼓励我说:“推小车,没啥难,只要屁股扭得欢”。我至今还记得父亲当时的技术培训:为啥独轮车能够稳稳当当站在地上,就是因为前面有一个车轮子着地,后面有两条腿,相当于三足鼎立,纵有重担压身,也能保持平衡,站立不倒。当人的两手抓起独轮车的两只手把,独轮车后腿离地,此时,独轮车就只有一个轮子着地,车辆就会失去平衡,为保持平衡,人的两腿就代替了独轮车原来的两条腿,这时人的两腿叉开站稳,就形成了三个新的支点,车辆依然可以保持平衡。要想车辆前进,双手就要抓住手把,让车辆和人成为一个整体,这时,躬腰前倾、叉开双腿、稳住脚掌、迈开步子,前面的车轮在后面的推力作用下顺地滚动,独轮车就向前了。前进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靠着不停地扭屁股变换角度,始终保持车轮与人的双腿三个支点稳当,车就不会倒,就能持续前进。

我听父亲说的容易,就跃跃欲试,但学起来实在太难。我第一次推起了空车,推几步就倒一下,两腿与车轮不能形成铁三角,两点落地自然不稳,车辆一旦歪斜,屁股忘了扭动及时调整角度,脚下更是乱了方寸,车倒人翻就成了必然现象。  

父亲强逼我训练了好几天,我终于能够推着空车在院子里走上十来圈了。父亲又带我到大路上进行实地训练,载上一筐炉灰粪去上菜园。我推到半路,没提防一个小砖头将我绊倒,导致车翻粪撒。父亲安慰我不要哭,又把粪装到了车上,鼓励我“小车不倒只管推”。我提着心,捏着汗,终于顺利到达了菜园。

经过“父亲驾校”的耐心教育,我八岁就取得了“驾驶执照”,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小车驾驶员”。

我骄傲得了不的,就兴冲冲地在打麦场上开办了“同伴驾校” ,教小伙伴们驾驶“小车” ,两人一组,一人坐车,一人推车,不知摔了多少轱辘,总算发出了十几个“合格执照”,既锻炼了推车技术,又增进了伙伴友谊,更获得了童年的快乐。

1962年的春天,我十三岁。“三年灾害”过去,形势普遍好转。县里颁布了土政策:“社员开小片荒不征购,不顶分配口粮。”人们被“三年灾害”饿怕了,为了填饱肚子,就想方设法到处开荒。我这时上小学六年级。父亲已经去世,哥姐远在陕西铜川,俺家孤儿寡母。四十六岁的母亲一双小脚,我自己人小力薄,近处的荒地都叫人家抢光了,俺家只好到离村八里多的村北地和离村三里多的南河滩开了几片两亩多的盐碱荒。俺家将荒地的四周挖成大沟,将沟里的土堆到中间,再平整修成台田。大雨过后,这些荒地的大部分盐碱就随着雨水被冲刷到了四周的深沟里,这些地就可以种庄稼了,我家就种上了红薯与高粱。

为了方便种庄稼,我在舅舅的帮助下把俺家的独轮车进行了升级改造,买来了铁轴、铁瓦,两块弧形的铁瓦对卡在一块,铁轴在中间,车向前,轴在铁瓦中滚动,车轮外沿用胶皮包裹,推起车来轻快了许多。

开春了,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我推着独轮车把粪肥送到田里,撒下了理想与希望;麦收了,我推着独轮车把金灿灿的小麦运往场间,汗流浃背,却喜气洋洋;秋收了,我又用独轮车把丰收推回家,满屋的红薯、高粱都是喜悦;冬来了,我推着独轮车北上焦作煤矿去运煤,温暖的煤火让我们娘俩度过了寒冷的冬天。母子俩不再受冻挨饿,过上了温饱日子,独轮车真是个大功臣。我激动地扑到了母亲的怀里,喜极而泣,痛痛快快哭了一大场。

1975年的春天,我从部队转业到了县粮食局,有了工资,我就把独轮车更新换代,还用原来的车盘,从供销社买来了轴承胶轮代替铁瓦木轮,于是就有了一辆特别轻巧的独轮车。橡胶轮胎内充满了气,有弹性、震动小,在行驶过程中无噪音,推车人更省力,且载重量大幅增加,不仅美观大方,而且使用起来更加灵活便捷了。田间地头、土坡路角只要有点落脚之地,独轮车都可以左冲右突地推得过去。它就像一条鱼儿,可以在好似小河的土路上畅游。它又像一只小船,可以在庄稼的大海里扬帆远航。在当时农村的日常活动中,离开了独轮车还真是不行。

我购置了一段机用皮带,把两头系在了两个车把上,行车时把皮带放在脖子后面的双肩之上。在平路上推车前进时,车的重量落在了双肩与双手,为了保持车辆平衡前行,双脚间就像挂着个大秤砣,必须扭屁股调腰,一扭一动,一步一跨,不断调正落脚的角度,双臂使劲往前赶,一步一步,脚脚实地。遇到上坡路时,两腿后蹬,弯腰低头,拼力前拱;而走下坡路时,除了双臂使力往下压,人还要拖着车走,一直行到平路上才松得下来。

我用独轮车推来舅舅为母亲庆贺六十大寿,姐弟俩抱头痛哭,喜庆团圆。

我用独轮车推着母亲到外村看戏,母亲在戏台下面和熟人高声打招呼,乐得合不拢嘴。

我用独轮车推着待产的妻子到乡卫生院生孩子,又用它把妻子和刚出世的两个儿子推回了家。现在我的儿子也当上了爷爷。

在当时一年四季的生活中,送人、运物、采购、施肥,哪天离了独轮车也不行,独轮车一圈圈转出了俺家的幸福生活,为俺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也特别爱惜车辆,出车回来,赶紧要清理一下,打足气,在轴承处加点机油润滑保养一下,比爱护自己还要操心。

我最难忘的一次使用独轮车,是独自一人到离家十五里地的大虹桥粮管所去,为生产队的牲口房运来麸皮。大虹桥村和俺村隔着一条波浪滔滔的沁河,沁河石荆大桥有1556米长,11.5米宽,横跨在十来米高的两岸河堤上。我去时推着空车,一路上哼着小曲,格外地轻松。装上了四百斤麸皮往回走都是上坡路,我一弯腰将皮带套上双肩,两手攥紧车把,往前一推,车子启动了。车轮转动时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像是一个不胜重负的人艰难地呻吟。我推着重载特别吃力,两只手紧抓独轮车的两个车把,蹶着屁股,紧咬牙关,两脚使劲往后蹬,大汗如雨,额上青筋暴涨,气喘吁吁,汗水擦不完,流到眼里,朦朦胧胧看不清路面。我推了一个小时,方才来到了沁河的南堤下面。

从堤脚下抬头仰望,十几米高的河堤令人生畏。我歇息了好一会,等待脸上不再冒汗,便开始奋力地往一条四十多米长的上堤斜坡推车。我整个身子尽量前倾,撅起屁股,两条腿绷得直直的,两只手稳稳地抓住车把,屏住气息,一步一挪艰难地向上推着,汗水很快从全身汹涌而出,湿透了衣衫,顺着脸颊恣意奔流。我这时多么想让妻子在前面拉,两个儿子在后面推呀,但妻子正在医院妇科上班,两个儿子一个五岁,一个两岁,想也白想,这种念头一闪即逝。此时此刻,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眼里只有前面不断缩短的斜线,不敢歇息,也不能歇息,不进则退,若一退步就会滚落堤下,车翻人伤,必须一鼓作气,直至堤上。好漫长啊!我用尽了平生的力气,扭起了屁股,车轮走起了之字形路,螺旋上升,终于到达了堤面上。我放稳了车子,狠狠地喘了一大阵气,用毛巾揩干汗,坐在堤顶的土堆上休息。我待体力有所恢复,就站起身来,依然将皮带套在两肩,两手紧紧攥住车把,将车子推过了大桥。

从沁河北堤下来须走一段六十多米长的下坡路。我不敢马虎,稳稳地拖住车把,身子朝后仰着,两只脚一步一移,让车子缓缓而下。突然一个打闪,车子晃了晃。我惊出了一身冷汗,赶紧扭屁股调腰,把车子扶正,定了定神,这才小心翼翼地继续前行。我下到了平路上,稍做休息,便鼓足劲,弯着腰,身子前倾,全力向前推车,仿佛一个百米赛跑的运动员最后阶段的冲刺。一口气推了五里路,终于到达了生产队的牲口房。这次推小车的经历磨炼了我的坚强意志,使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享用不尽。  

我的小推车,车轮滚滚,转个不停,载过酷暑炎阳,载过雨雪冰霜,载过酸甜苦辣,载过月色星光。它的脚步,丈量着从饥寒到温饱的长度;它的辙印,铭刻着从贫穷到富裕的理想。

1980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农田分到了各户,俺家也分到了三亩。我在粮所国库上班,妻子在乡卫生院妇科工作,俺俩一有空就帮助母亲种地。母亲说,大小是个家,没有车子,种庄稼可不方便。因此,我就与时俱进,把独轮车换成了双轮平板车。平车棚是请著名木匠打造的,双车轮的轴承连着粗铁轴,被称为平车下盘,当时很难买到,是我托在省五交化公司工作的亲戚开后门才买来的。有了双轮平板车,人不用在后面推了,改在前面拉。因为有两只轮子,加上拉车的人,很自然地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稳定局面,再也不怕翻车了。双轮平板车能够载重千余斤,大人小孩一拉就走,不用教就会使用,独轮车就逐渐淡出了人们日常的视野。

独轮车是我们家的功臣,它推走了贫穷,推来了温饱,推满了富裕,推向了小康。它以无比的忠诚和深情,默默无声地侍守在我家的老院。我把俺家五代人相伴的独轮车这件老古董作为历史文物,珍藏在了俺家的藏宝间里。四十年过去了,独轮车就像一个退役的老兵,仍然保持了当年的英雄气概,完好的装备还依偎在它的身边,车上贴的“日行百里,人车平安”的字样还清晰可见。它尽管浑身刻满了沧桑,但它的历史功绩永远牢记在我的胸怀。岁月酿造记忆的美酒,时间沉淀怀旧的情缘。每当我看到这辆古朴苍劲、浑厚庄重的独轮车,眼前就好像又出现了自己推着独轮车的身影,车轱辘的响声又在耳边响起,好似一曲坚韧不拔的赞歌又飘荡在天地之间。我感恩独轮车,感恩那段艰苦的岁月,吱吱呀呀的凯歌伴奏了我的苦乐年代。这辆独轮车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无论生活多么富裕,都不能忘记来处,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独轮车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大同小异,只是轮子与车轴不断进化而已。从《三国演义》的“木牛流马”中可以追溯它的先祖;在《水浒传》的“智取生辰纲”中可以看出它的盛行;从宋代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可以欣赏到它的身影;在淮海战役的影视剧里,可以看到大量民工推着它支援前线的镜头;在解放后历次修筑黄河、淮河大堤的工程中,更能经常看到独轮车推土的人山人海。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原来的坎坷不平的土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机械化运输代替了人力运输。只是不论什么时代,不能忘记传统。独轮车完成了历史使命,烙下了时代的缩影,其影响力随着时间、地点与环境的变化而依然存在,就在老同学桂兰一句“只要屁股扭得欢”的引爆下,我的思绪就产生了强烈的轰鸣,昔日推小车的一幕幕就立即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我又想起了父亲的“小车不倒只管推”这句话,那是独轮车的写照,那是勇往直前的象征,那是一座巍峨的丰碑,独轮车精神不能丢!我要发扬“小车不倒只管推”的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要跟上时代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与时俱进,从推小车的“只要屁股扭得欢”发展到健身跳舞的“只要屁股扭得欢”,走好人生历程的每一秒钟。这不光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运动姿态,更是一种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我鼓足了勇气,大踏步地汇入了广场上跳健身舞的人群,随着欢快的音乐扭动了起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