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巨才的头像

孙巨才

网站用户

小说
201812/12
分享

“绝招神医”贾迷瞪

“绝招神医”贾迷瞪(小说)

 

                    作者:孙巨才

    在沁河县杨树乡的乡政府里有一个“专治疑难杂症”的“绝招神医”贾迷瞪。贾迷瞪身份证上的名字叫贾春才,贾春才的乳名贾木头,这个乳名是母亲给他起的,名如其人,他连吃奶都不想费力气,活像一段小木头。他长到十几岁时,父亲仍然喊他为贾蠢材,说他除了会呆坐在板凳上看个书写个字之外,干啥啥不会,问啥啥不懂,犁耧锄耙一窍不通,扬场放磙一样不能,气得父亲仰天长叹:“唉,我咋养活个蠢材,长大后非饿死不中。”父亲带着对儿子前途的无限忧愁去了天国,贾春才长大后也没有被饿死,反而生活得非常滋润,运气也特别照脸,当兵六年后转业到了杨树乡政府,不用去干犁耧锄耙、扬场放磙,当上了每月稳拿国家财政工资的乡干部。

    贾春才当上了乡干部后,不务正业,一心一意搞起了文艺创作。他一到了晚上,精神就特别大,瞪大两眼不睡觉,写了撕,撕了写,整夜整夜地胡折腾。他一到了白天,除了能够准时上班参加点名之外,就晕晕乎乎、迷迷瞪瞪,搭蒙着眼皮,谁问也不想吭声。时间长了,大家都忘了他的真名,人人都喊他贾迷瞪。

乡长找他谈话说:“你和小品演员潘长江真像孪生兄弟,恁俩的个头、脸蛋也差不了多少。你看看人家潘长江,整天活蹦乱跳,多有精神;再看看你,整天死气沉沉、迷迷瞪瞪,哪像一个国家干部!你爱好文艺创作,干脆调到文化局好了。”贾迷瞪反驳说:“你看看柳青、路遥、陈忠实,那一个不是呆在农村里才写出了好作品?”乡长从此以后不再和他谈活,就指使人故意安排他专职负责“治疗疑难杂症”,企图让他干什么也干不成功,逼迫他自动离开杨树乡政府。

没想到乡长的“故意整治”反倒给贾迷瞪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大好机会。他把文艺创作中的“丰富联想”、“创作灵感”“巧妙构思”、“逆向思维”“出人意外”等等方法移用到了“治疗疑难杂症”的上面,获得了包括乡长在内的全体乡干部以及广大农村老百姓的一致赞扬。乡亲们感恩他为大家解决了很多的难题,就敲锣打鼓给他送了一块光荣匾,匾上刻有“绝招神医”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恭恭敬敬地挂到了贾迷瞪办公室的正墙上。

贾迷瞪干出的稀罕事很多很多,现在仅说出五件供大家欣赏:

 

一、半夜调地

 

2003年,时令进入了盛夏,玉米出了钢叉顶,花生棵上也开出了金黄色的小花,时值农闲时节,正是农村调地的大好机会。自实行责任制以来,朱村四组每隔五年都要在这个时候重新调整土地。

朱村四组眼下共有238口人,115亩土地,人人都靠种地吃饭过日子,每个人还不合半亩地,家家都把土地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要金贵。五年来,去了56口人,新增了58口人。所谓“去人”就是指家里老人去世、出嫁的姑娘、迁走的户口、参加工作以及大、中专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增加的人包括娶来的媳妇和出生的孩子。

组长家五年来娶了两个儿媳妇,生了四个孩子,现有十口人,只有四口人的地,新增的六口人天天要吃要喝,生活过得特别困苦。也是四组人的村长家现在只有两口人却占着十六口人的地,他成了新型地主,把地租了出去,每年的土地租金和国家的直补款使他变成了村里首屈一指的富裕户。

组长组织需要增地的人家贴出了参加调地的人口名单和调地方案。村长却组织需要丢地的人家撕碎了调地名单与调地方案。双方如同水火,势均力敌,调不成地,官司打到了杨树乡政府,各说各的理。在乡长面前,村长振振有词地说:“土地承包法规定三十年不动,不到三十年调地就是对抗国法!”组长声泪俱下地说:“我们朱村四组当年在村长你的主持下,一致同意立下了铁打规矩,五年一调地,这是你带头立下的规矩,为什么你要现在破坏了它,就因为当时您家需要增地,现在您家需要丢地?你可是真昧良心啊!增添的人没有土地,就得饿肚子,调地叫增添的人能有饭吃,这难道不对吗?如果三十年不调地,这三十年之内要死多少人?要生多少人?死去的人不吃不喝了,还分有土地;而出生的年轻活人要吃要喝,却没有土地,这合乎情理吗?一个男孩子从出生到三十岁,不但自己要吃粮食,还要娶妻生子,也都要吃粮食,没有地种,你叫他们去吃什么?乡长啊,俺的青天大老爷,你可得为俺老百姓撑腰做主啊!”组长话一说完,见乡长没有吭声,就跪在地上给乡长磕起了响头。 乡长赶紧把组长拉了起来说:“土地承包法是个大的框架,根据你们四组的实际情况,调整土地也是允许的。但是,有一个必要前提,就是不能影响安定团结。群众都是通情达理的,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之后才可以调地,要不然,你贴榜,他撕榜,你楔橛,他拔橛,这种针锋相对的局面是调不成地的。这样吧,我会派人去帮助你们做群众思想工作,等条件成熟后,再开始调地。”乡长看了看表,很着急地说要去县里开会,就把双方打发出了屋门。

后来,乡长派去了几次人也没解决问题,朱村四组的双方打了几次群架,也没有调成地。调不成地谁也种不成,已经过了种麦子的季节了,大片的空玉米秆还长在地里。

乡长指使人给贾迷瞪出了这个难题,命令他必须让朱村四组在上冻前种上晚麦。有几个好心的同事提醒他千万别粘一身腥,贾迷瞪却呵呵一笑说:“没啥难处,我能够完成任务。”

贾迷瞪来到了朱村四组,先到需要增地的二十九户人家和需要减地的二十八户人家走访了一遍。在组长家里,组长老婆痛哭流涕,哭诉家里的贫穷处境。贾迷瞪却冷冷地说;“我的出身比你还穷,光说穷能顶什么用!”气得组长老婆逢人就骂:“贾迷瞪背叛了无产阶级,是个昧良心的迷瞪蛋!”

贾迷瞪一头扎进了村长的家里,和村长称兄道弟,推杯换盏,两个人好得像一个人一样。贾迷瞪的行为引来了需要增地的二十九户人家的一致痛骂。这些人越骂贾迷瞪,村长和需要减地的二十八户人家就越是信任贾迷瞪,完全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有一天中午,贾迷瞪和村长两个人喝酒。贾迷瞪说,他有一个亲戚是焦作旅游社的总经理,非要叫他免费到香港旅游一趟。香港花花世界,真能大开眼界。他已经去过一次,不想浪费这个指标,只好再去一趟。今天这杯酒,就算是和村长哥哥的辞别酒。村长听得兴起,就借酒遮脸,再三央求贾迷瞪把这个指标让给自己。贾迷瞪犹豫了很久,方才勉勉强强地把这个指标让给了村长。两个人半夜动身,天还没亮,贾迷瞪就送村长随着旅游团坐上了去香港的火车。

贾迷瞪随即托人把组长秘密骗到了一个绝对保密的地方,两个人立即密谋了调地的方案。组长至此方才明白了贾迷瞪调虎离山的良苦用心。决心积极配合,贾迷瞪叫他咋干他就咋干。

当天半夜,组长组织需要增地的二十九户一百多人按照贾迷瞪的调地方案调好了地,楔下了橛,随即各户打埂种麦,忙个不停。等到了天明,那些需要减地的二十八户人家方才得到了消息,但因阻止调地的总后台找不见面,一时群龙无首,很难迅速组织起来。等到需要减地的二十八户人家一百多人准备去地里拔橛、陆续赶到村口时,被一伙穿着少林武校字样衣服的年轻人给拦住了去路。原来这是贾迷瞪给在武校当校长的朋友打了个电话,请他派来了三十五名武功高强的学员前来护橛。这些企图拔橛的人只好望洋兴叹,悻悻而归。这些人气愤不已,赶到乡政府找见了他们的后台贾迷瞪。贾迷瞪躺在床上还没睡醒,一听到这个消息,大惊失色,连连抱怨自己没有睡在村里,毫不知情。当这些人提出要贾迷瞪带领他们前去拔橛时,贾迷瞪连连摇着头说:“刚刚来了内部红头文件,种上了麦子的地就是麦地,破坏麦地的人是要被逮捕法办的,我可不敢,我可不敢!咱们只好等五年以后再说了。”他的这番话把这些人说得散了群。这些人一看没了后台,只好也在已经调给自己的土地里赶紧种上了麦子。

 

二、睡觉拆迁

 

贾迷瞪半夜调地,完成了种麦的任务。乡长一看没有难倒他,就又指使人给他派了个更加艰巨的任务。

沁北村是个紧靠沁河北岸的五千多人的大村庄,县级公路从东西方向贯穿村庄的大街。大街曲曲弯弯,非常狭窄,经常发生交通事故。上级严令尽快拆迁扩路,修路经费全部由国家承担,拆迁费用由村庄自理。

关系到每口人半亩地的调地事难办,而关系到每家每户的全部家业惨遭拆迁而不给赔偿的事更要难办千倍。很多同事退避三舍,贾迷瞪却激流勇上,接受了这个极为艰巨的任务。

沁北村大街需要拆迁的共有二百二十五家,这些家户为了保卫祖宗基业不受侵犯,就烧香盟誓,喝了血酒,结成了严密的组织,决心和拆迁拼命对抗。上级派人来开会动员,都遭到了谩骂殴打,被赶了出去。

贾迷瞪经过外围了解,这个组织有司令、有军师、有将军、有卫队,还有老年妇女撒泼谩骂队、年轻妇女巧妙殴打队、年轻小伙子假拦真打队、八九十岁老汉耍赖碰瓷队等等。老军师已做出了具体战斗方案,只要贾迷瞪胆敢来开会议,就叫他站着进去,躺着出来,无痕迹地摆治他以后生活不能自理。

贾迷瞪表面上看起来迷瞪,心里头却特别地精明,才不会上这个当哩。他不来村里不说,一来就把自己关在村委会里不是反复揣摩“三十六计”,就是躺在床上睡大觉。他不光在村里没有开过大会,连一个小会也没有开过。

贾迷瞪一了解到村里对抗拆迁的总后台是公安局副局长,就请求县委书记安排政法委书记找这个公安局副局长谈了话。贾迷瞪还请求县委组织部长召集在县城工作的沁北村籍的干部、教师、工人开了个全体会议,部长管来硬的,抛出了杀手锏。贾迷瞪管来软的,公布了这些人若是带头拆迁每人奖励两套宅基地的优惠政策(包括全县公职人员)。

贾迷瞪在河务局里也住了几天。河务局的局长是他的老战友,对他言听计从,积极配合,组织了一班人马听他调遣。

几天过后,河务局的一个规划队就住进了沁北村,全村群众得到的消息是为了防洪的需要,沁北村需要远离河堤,全部搬迁到现在村庄的北面另行规划沁北新村。规划队紧张地工作了三天,沁北村的许多地方被打上了小铁桩,有的地方甚至被划上了红线。村里的大街上也张贴了好几张彩色喷绘的新村规划效果图。村里群众顿时街谈巷议,掀起了说拆迁、想拆迁的浪潮。大街需要立即拆迁的家户开始不以为然,反倒是大街南面离河堤近的六街、五街、四街、三街、二街的家户纷纷要求尽快搬迁。但他们得到的答复是搬迁大街是一期工程,他们是以后的二期工程、三期工程,一期工程有很多优惠政策,以后的二期、三期工程还有没有这些优惠政策,那就很难说了。

在此之前,大街的家户把拆迁看成是一场特大劫难,把贾迷瞪看成是让他们倾家荡产的刽子手;现在心态立即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始把一期拆迁看成是一种大幸运,贾迷瞪也成了他们心中的大救星。

为了得到每人奖励两套宅基地的优惠政策,公安局副局长率先拆迁,在县城工作的沁北村籍的干部、教师、工人紧跟其后,谁也害怕自己拆迁得慢了。

一天晚上,贾迷瞪把沁北村大街对抗拆迁的年已七十八岁的老军师秘密请到了焦作市的一个豪华酒店的包间里,二人相见,抱拳寒暄,互道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三生有幸。二人入座后云诗答对,把酒言欢,引为知音,相见恨晚。

贾迷瞪先吟杜甫诗云:“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老军师接诵杜甫诗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贾迷瞪朗诵陆游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老军师接诵佚名诗句:“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贾迷瞪高诵:“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老军师也高诵:“出鬼入神之计,经天纬地之才。”

贾迷瞪笑道:“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老军师紧接笑道:“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二人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以上诗句皆道出了二人各自的心中所言,心迹已明,无需再谈。

贾迷瞪对老军师言道:“得知老前辈有三个英俊孙子将到成亲年龄,晚辈无以为贺,恭送三套宅基地略表寸心。”

老军师笑道:“老朽何德何能,竟得知音如此厚爱。”

贾迷瞪笑道:“人生难得一知音,云诗答对值千金。”

老军师哈哈大笑,欣然愧领了。

老军师“诸葛亮”一带头拆迁,整个“蜀国”就立即土崩瓦解了。“刘备”、“张飞”、“赵子龙”也赶紧跟着拆迁,整个拆迁过程异常顺利。贾迷瞪受到了县委书记的亲自接见和通报表彰。从此之后,杨树乡的乡长也成了贾迷瞪的好朋友,一有什么难办的事,就恭恭敬敬地把贾迷瞪请来商量。

 

三、智葬老汉

 

乡长觉得贾迷瞪是个解决难题的高手,就委任他当上了杨树乡民调中心的主任。他上任之后,解决了数不清的大小难题。

南官庄八十三岁的张老汉死在自己搭的小草庵里已经七天了。他的五个儿子谁都不管。村里干部多次过来解决,他们互相推脱,都说别的弟兄有钱,自己经济实在困难。

贾迷瞪知道了这件事后,就带着四个乡里的巡逻队员赶到了现场。他看到了张老汉的尸体之后,不禁放声大哭。四个乡里的巡逻队员也被他感染得流下了眼泪。

贾迷瞪带着四个巡逻队员首先来到了张老汉的大儿子家里。

贾迷瞪问张老汉的大儿子:“恁爹死了,你知道不知道?”

大儿子回答:“贾主任啊,我太知道啦。你看看俺家的实际情况,我光种个死庄稼,吊蛋精光,住庙逃荒,实在是经济特别困难。俺的弟兄们谁也比我过得好,你去找他们管吧。”

贾迷瞪说:“你说的真不错呀,我实在同情你啊。但是这件事总得有人管吧。你只要把你的四个弟弟叫到这里,就没你的事了。”

大儿子一听对他有利,就屁颠屁颠地费尽了周折,总算都叫来了他的四个弟弟。

贾迷瞪先对着张老汉的五个儿子痛哭了一场:“我的老叔呀,你死得好苦呀,小侄来迟啦,不知道该让谁发送您呀,啊啊……

大儿子说:“老爹生前对老五最偏向,理应该让老五主持丧事。”

五儿子说:“天下老,只向小。这是古来规矩,我也没有办法。我跑个小生意,抠剥几个小钱,刚盖成新房,塌下一屁股账,真是有这个心,没这个力。咱弟兄们就数老三有钱,老三是个大企业家,也不差这个钱,就让老三主持吧。”

三儿子赶紧说:“一年前我也确如老五所说的那样。但是眼下我也揭不开锅了,银行天天逼我还贷款,我就差脱裤当衣裳了。让老二来主持吧,无论花多少,老二先垫着,以后我有钱了一定给补上。”

二儿子脖粗脸红地说:“恁都知道,我光养个猪,能挣多少钱?我刚刚娶过来两房儿媳妇,家里搜刮净了,外边也借贷遍了,眼下我连个噙口钱也没有剩下,你叫我如何来当主持?要不,叫老四来主持吧,老四是教师,人品好,我最信任老四,老四也最公平,丧事花费一分一文老四你全都记下,等以后我有钱了,该我摊多少,我加倍还给老四。”

四儿子急忙说:“既然说我最公平,咱们就先摊钱吧,钱交到我的手里,我一定专款专用,绝不贪污一分一文。”

哪个儿子谁也不说往外拿钱,四儿子也没了言语。

贾迷瞪见到张老汉的五个儿子如此模样,不禁仰天长叹:“唉,一个老能养活五个小,五个小葬不了一个老。老叔呀,小侄我实在对不起您了。”贾迷瞪朝着张老汉尸体的方向跪了下来,恭恭敬敬地磕了四个响头,然后立起身来,把四个巡逻队员叫到了跟前。他搭蒙着眼皮说:“张老汉的五个儿子当下经济困难确是实情。既然无钱埋人,那就只好放着了。对待五个儿子咱要公平合理,不偏不向,轮流存放供奉老人的遗体,一次十天,依次下轮,先从老大家开始,咱们五个人先去把老人遗体抬到老大家。”

四个巡逻队员齐声答应:“中!”跟着贾迷瞪一起拔脚就走。

五个儿子万万没有想到贾迷瞪会来这一绝招。老人死了七天了,尸体已经臭不可闻,如果再抬回家来停放十天还不把人臭死?如果轮流停放下去,弟兄五个就都活不成了。于是五个儿子赶紧追了出去,一个人紧紧拉住一个人,死活也不松手。三儿子跪在地上赌咒发誓说:“自己愿意一个人拿钱埋葬父亲。”

贾迷瞪搭蒙着眼皮说:“爹也不是你一个人的爹,凭什么叫你一个人拿钱?谁不愿意拿钱就抬谁家去!”

弟兄五个齐声说:“千万别把尸体抬俺家,我们都愿意拿钱。你叫拿多少钱我们就拿多少钱!”

贾迷瞪全盘策划,亲临现场,在张老汉逝世的第九天,为张老汉披麻戴孝,全程进行监督,为张老汉举行了全乡最豪华的葬礼。

张老汉的五个儿子哭得特别悲痛,不知是为了忏悔对父亲的不孝还是因为被逼多花了钱特别心疼。

这正是:不孝儿子古来多,爹死不埋起风波。

不怕逆子不拿钱,绝招治他一家伙。

 

四、巧养老太

 

李家庄有一个八十五岁的老太太刘桃花,生有三个儿子。就在最小的儿子五岁那年,刘桃花的男人死了。村里人都同情她,这家帮助一点,那家帮助一点,刘桃花这才又当爹又当娘把三个儿子拉扯大。三个儿子听得最多的便是村里人说,长大后一定要孝顺恁老娘,因为她这一辈子太苦了。三个儿子长大后都各自成家,分门另住,一年半载也不来看望母亲。孤单寂寞的刘桃花日子甚是难熬。

有一年夏天,刘桃花起早赶集,在路边拣到了一个被人抛弃的女婴。刘桃花心地善良,就收养了这个还没满月的弃婴。这下可不得了,刘桃花捅到马蜂窝了。三个儿子轮番前来训斥刘桃花,说她自己都养不活,还养这么个累赘干啥?她若是坚持要养这个女婴,以后就是死了都别找他们弟兄三人。刘桃花伤心地哭了一场,眼睛都哭肿了,哭得昏睡了过去。醒来后刘桃花看着女婴实在可怜,实在舍不得扔掉,就痴心不改,继续含辛茹苦地抚养这个女婴长大成人。

刘桃花给这个收养女儿起名刘佳佳。刘佳佳结婚成家后,就带着养母刘桃花一起生活。刘桃花给养女刘佳佳做饭看孩子,刘佳佳对养母刘桃花也特别孝敬,一家人生活得非常幸福。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刘佳佳不幸出了车祸,生活不能自理。

刘桃花惊吓成病,突发脑血栓,左胳膊左腿都不听使唤了,说话也不清楚了。养女女婿就把老岳母送回到了她自己的老屋里再也不管了。

刘桃花拄着拐棍好不容易地来到了大儿子家,想让大儿子送她去医院看病。正巧赶上大儿子不在家,大儿媳却说她都这么大岁数了还看什么看,你还想活一百岁啊,想得不低!

刘桃花眼里噙着泪水又一步一步挪到了二儿子家,二儿子说不用去医院花那冤枉钱,就背着他娘去了村里的卫生所。卫生所的村医是位老大夫,会针灸,说先扎针试试看。

刘桃花在村卫生所免费针灸了两个星期,说话是清楚了,可她的手脚还是不灵便,走路离不开拐棍不说,半天才能挪动一步。村医也没什么好办法了,就让她回家慢慢恢复去了。

针灸期间,刘桃花的三儿子送来了一百块钱,再也没有露过面。刘桃花的大儿子和二儿子轮流陪着母亲扎完针,也都不照面了。

手脚不方便,刘桃花吃饭都成了问题。针灸的那段时间,刘桃花的大儿子和二儿子还倒替着给母亲送点吃的。等针灸结束了,一个送饭的也没有了。

刘桃花实在熬不下去了,就拄着拐棍慢慢地挪到了二儿子家,她想跟着二儿子一起吃住。二儿子倒没啥意见,可二儿媳妇不同意,她说老人有三个儿子,养老人都有份,不能光靠她一家。在二儿子家吃过午饭,刘桃花又拄着拐棍挪到了大儿子家。听明白了刘桃花的来意,大儿媳说她准备进城去看孙子,没工夫伺候她,让她去找三儿子,还说三儿子家开有饭店,吃得好,最适合婆母养老。刘桃花费尽艰难找到了三儿子,三儿子说他的饭馆太小,根本没有住的地方,没办法安置她,让母亲还是回到老屋住吧。

刘桃花看看三个儿子都不管,想想当年拉巴三个儿子吃的那些苦头,再想想去世的老伴,就躺在被窝里整整哭了一夜。第二天上午,刘桃花越想越没有过头,就在老屋的门框上搭了根绳子,系了个活套,颤悠悠地站到了小板凳上,正要上吊寻死,恰好被一个来串门的李老头子给救下来了。

杨树乡政府民调中心贾主任听到这个消息后,就骑着电动车立即赶到了现场。贾迷瞪看着刘桃花大娘可怜的样子,心里酸酸的,不由自主地流下了泪来。

贾迷瞪把刘桃花大娘的三个儿子都叫到了村委会的民调室,狠狠地批评了他哥仨一顿,又给他哥仨讲了一番孝敬老人的大道理。

三个儿子却理直气壮、口径一致地反驳说:“母亲能干的时候,一直为闺女服务;现在老了,在闺女家累出病了,不能动了,又叫儿子们来伺候她,实在不合情理。我们弟兄仨在母亲收养闺女的时候就有言在先,母亲当时也同意了,现在理应该由闺女伺候到老,母亲还应该回到闺女家去。”

贾迷瞪说:“你们都是创新理论家,恁妈七八十岁个老太太,会给闺女家干点啥?闺女赡养母亲这么多年了,现在轮也轮到儿子管了。收养的闺女应该赡养,亲生的儿子反倒不该赡养,你们创新的到底是哪家理论?”

三个儿子受到了贾主任的严厉批评,心里更加恼怒,产生了逆反心理,就狂妄地说,你不过是搞个民调,遇事只能劝说商量。我们就是不管,你又不能执法,谅你也不能把我们怎么样!

贾迷瞪听了这些狂话,立即火冒三丈,眨眼功夫,他又变成了一副笑脸。贾迷瞪搭蒙着眼皮,声音悠长地说:“恁妈没理,我也没理,就是你们有理呀。闺女有病了不能管娘,仨儿子理由充分也不能管娘,看来,也只好让乡政府替你们管娘了。”

三个儿子一听,觉得让母亲住进乡政府办的敬老院也是件大好事,人人如释重负,个个喜上眉梢,就异口同声地说:“那太好了!”仨人生怕贾迷瞪变卦,立即拔腿就走,逃也似地跑出了村委会。其实他们仨人是鬼迷心窍,利令智昏,不懂政策,孤陋寡闻。按照国家政策,有儿子的老太太是不允许住进政府办的敬老院的,就是再借给贾迷瞪八个胆,贾迷瞪也不敢这样办。

贾迷瞪来到了村委会广播室,遍布全村各处的大喇叭里立刻响起了贾迷瞪那高亢激动的声音:“喂喂喂,咱们杨树乡政府现在发布一个重大新闻、重大新闻,咱们李家庄有一个八十五岁的老太太刘桃花、刘桃花,,一个女儿出了车祸不能管,三个儿子理由充分也不能管,按照政策,有儿子也住不进乡敬老院。现在刘桃花无依无靠,无处可去,需要立即嫁活人或者预定娶鬼妻,啊!需要立即嫁活人或者预定娶鬼妻,啊!如有需要者,请立即来村委会现场领人,请立即来村委会现场领人!”

刘桃花的三个儿子正走在街上,突然听到了大喇叭里传出的重大新闻,他们如雷贯耳,五雷轰顶,三个人转身就跑,拼了老命,飞也似地跑进了村委会广播室。三个人跪下来泪流满面,苦苦哀求贾迷瞪说:“贾主任呀贾老爷,我们愿意管俺娘,您老人家千万千万别再广播了。”

贾迷瞪看到他哥仨都愿意改正错误,才跟他哥仨商议怎样赡养老娘。一番讨论后,他哥仨都同意贾主任的提议,一家十天,轮流赡养老人,先从老大家开始。刘桃花老大娘的养老大难题就这样被贾迷瞪巧妙地解决了。

 

五、养狗得子

 

申家庄有两个年已七十的退休老夫妻。老汉是县卫生局的老干部,老婆是县医院著名的妇产科老医生,他俩只有一个从小就娇生惯养的宝贝儿子。这个“小皇帝”不喜欢上学,老两口就托人给儿子办了个“高中毕业证”,然后走后门保送他进入市卫校学习三年,再后来又花重金安排儿子进入了县医院工作。“小皇帝”嫌医院管理太严,不想再受拘束,就自动辞职不干,回到家里吃喝玩乐,到处游逛,当上了无拘无束的“自由兵”。

老两口害怕儿子学坏,就及早让他娶妻生子,拴住了他这匹没笼头的野马,又花巨资给他开张了一个医药超市,让他一家三口能够轻轻松松地过上幸福日子。

老两口退休后回到申家庄的老家大院里居住,离儿子一家居住的医药超市距离只有一千三百米,但是儿子却连过年过节也不回老家大院看父母一眼。老两口真想儿子了,就厚着脸皮跑到医药超市里去“艰难探亲”,儿子却对父母理也不理。

老两口听说杨树乡政府民调中心的贾主任是个“绝招神医”,无论什么“疑难杂症”也难不倒他,就慕名前来,恳请贾主任帮助他们治疗这个“疑难杂症”。

贾迷瞪盛情难却,没有迟疑,就对老夫妻夸下了海口:“你们不要再来了,小事一件,我保证给恁的儿子治好这个小病。”

贾迷瞪对老人的儿子也不陌生,知道这个医药超市的小老板名叫申金星。妻子王秀丽是个全科医师和中西药师,精明能干,医术高超,医药超市全凭妻子打理。申金星过去整天东游西逛,不太着调。眼下申金星的儿子申鹏飞正上“封闭高中”,成绩特别优秀,在年级里也常常位居第一。班主任给申金星打手机说您的儿子是个上清华大学的好材料,千万可别耽误了他。申金星一深入调查落实,班主任说得千真万确,他就立即“改邪归正”,拼命挣钱,要为儿子能上清华大学打下更加扎实的经济基础。

贾迷瞪对申金星父母的承诺说到做到,不放空炮。他多次来到医药超市做申金星的思想工作,比方说圆,巧舌如簧,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无奈申金星软硬不吃,油盐不进,再感人的话也都成了耳旁风,贾迷瞪呕心沥血也毫无成效。

贾迷瞪正面攻坚不克,认为是奇耻大辱,毁了自己的英名,反倒更加抖擞精神,改变成了迂回进攻。他从申金星的同学们当中打听到申金星自幼就特别爱狗,就兴奋地在心里说:“不怕不着调,就怕没爱好。只要有爱好,就得进圈套。天助我成功,看我使绝招!”

贾迷瞪上网络,查资料,恶补养狗知识,很快就成了无所不知的养狗理论专家。贾迷瞪见了申金星,不谈别的,只说养狗,从狗的种类说到狗的习性,又从狗的驯养说到狗的智商,凡是有关狗的一切,贾迷瞪都能说得滔滔不绝,头头是道,把申金星惊得目瞪口呆,五体投地,两个人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知音狗友”。

有一次,贾迷瞪巧妙地引出了申金星的话头,掏出了申金星怨恨父母的根本原因。原来申金星的父母对儿子望子成龙心切,从小对儿子管束过多,结果造成了儿子更加强烈的逆反心理,时时处处和父母对着干。申金星最怕父母的唠叨,一见父母就心里特别厌烦。申金星从小就爱养狗,父母却坚决不让申金星养狗,申金星养几次就给父母偷偷扔掉几次,申金星对此事恨之入骨。贾迷瞪这时方才感到,“养狗”就是申金星和父母密切关系的金钥匙,自己想要治好这个“疑难杂症”,就必须在“养狗”上大作文章。

焦作有一个“星期天狗市”。贾迷瞪对申金星说自己很想去狗市上买一只宠物犬,想请“知音狗友”申金星前去狗市上为他把把关。申金星一听这话,兴奋得连蹦几蹦,连说中中,不顾生意正忙,妻子阻拦,拉着贾迷瞪,开起车就走。

在焦作的“星期天狗市”上,贾迷瞪没买成宠物犬,申金星倒是头脑发热,在贾迷瞪的精心参谋下,掏出重金买下了一条三个月大的比利时马林诺斯犬(简称马犬)。贾迷瞪对申金星说,马犬无论智商、灵活性、服从性、可训性都胜过了其它工作犬,而且对主人绝对忠诚。由于它具有服从性好、兴奋持久、警觉性高、嗅觉灵敏、胆大凶猛、攻击力强、衔取欲望高、弹跳力好、适应性强等突出的警用性能,受到世界各国警方与军队的青睐。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军警界都使用马犬。马犬主要用于牧羊、警卫、警犬、追踪、搜索和扫毒等。与其它犬种相比,马犬更有个性,它有真正的牧羊犬血统。预言申金星定能把此只马犬训练成人见人爱的“狗界明星”。

申金星把马犬拉回医药超市后,申金星的妻子王秀丽大骂贾迷瞪是个“教唆犯”,打起包袱回了娘家,扬言申金星如果养狗就和他坚决离婚。医药超市即日起关门大吉。

申金星实在舍不得丢掉这只重金买来的漂亮母犬,就打手机向早已回到乡政府的“教唆犯”讨要锦囊妙计。贾迷瞪哈哈一笑:“这有何难,小事一件,我能叫你顺利养狗,妻子喜欢。”申金星说:“我现在连死的心都有,你这全是天方夜谭!”贾迷瞪说:“您的老家大院那么大的地方,难道养不下一条小小的马犬?”申金星说:“我的父母比我的妻子更加厌恶养狗,要叫我的父母同意养狗,那比登天还难!”贾迷瞪说:“你给我一夜时间,我若是不能说服你的父母同意养狗,我就把狗牵走并包赔你的一切经济损失。”

贾迷瞪连夜去做申金星父母的思想工作。申金星的父母小时候都被狗咬过,一次被狗咬,一生都怕狗,他俩说什么也不愿意养狗。

贾迷瞪说:“恁老两口与儿子不和的根源就是养狗,它是儿子和父母密切关系的金钥匙。何况现在您儿子养的不是一般的狗而是警犬,警犬比一般的人还要精明,绝对不会伤害你们。现在是您的儿子要养狗,儿媳妇坚决不让养狗,关了医药超市回了娘家闹着要离婚。恁就忍心生意关门,儿媳离婚?这样吧,恁俩叫儿子在大院里先养十天试试看,过了十天期限,恁俩如果真的不适应,我保证把警犬给您牵走,恁看咋样?”

申金星的父母权衡再三,只好同意儿子在大院里养狗十天。

贾迷瞪给申金星的妻子王秀丽连夜打电话说:“那条狗是朋友送给我的,申金星赖着不给我,你叫他赶紧给我送回来吧。”王秀丽满心喜欢,连声回话,中中中,我叫他一定还给你。

第二天黎明,贾迷瞪给申金星的妻子王秀丽又打电话愤愤不平地说:“申金星还是赖着不给我,说他父母喜欢这条狗要留下来在大院里玩耍十天,还说我和狗坐了他的车,就这样两下对账了。他太精明,我太吃亏了,咱亲是亲,财是财,你叫他再给我一百元钱就算了。”王秀丽耍起了生意人的小聪明,嘻嘻笑道:“咱们谁给谁呀,亏你说得出口,一百元钱还值得讨要。就这样了,以后有机会我们请你吃饭。”不等贾迷瞪再说话,王秀丽就挂断了电话。王秀丽哼起了小曲,她开始心疼起了停业的损失,在娘家连早饭也顾不得吃,就急着赶路,在八点钟准时打开了医药超市的大门。

申金星老家大院里的房间不少,他的父母指定一个离他们最远的偏僻房间作为狗舍。申金星喜从天降,立即把这间狗舍装修得比自己的住室还要漂亮,马犬住到了里面,申金星比娶了新媳妇还要心情舒畅。

申金星以前连逢年过节也不来大院里一趟。现在一天三趟往大院里跑,精心来喂养和训练他心爱的马犬。父母现在每天能够见到三次儿子,心里高兴得乐开了花。有时申金星来得晚了,父母就试着帮他喂狗和训狗,看到这只马犬很通人性,如同听话的小孩子那样逗人可爱,就开始教马犬起卧、转圈、跳栏和衔东西取送,逐渐和狗建立了比儿子还亲的深厚感情。父母与儿子在养狗上产生了共同语言,儿子心里的冰冻就很快融化了,和父母的说话也多了起来。申金星埋怨父母:“你们如果早就同意我养狗,我也不会和你们闹起矛盾。”父母埋怨申金星:“如果你早就养的是警犬,我们怎么会不叫你训养。”

到了第十天头上,贾迷瞪来到了大院要牵走马犬,老两口说什么也不让贾迷瞪牵走。老两口感慨地说:“感谢贾主任这个名副其实的‘绝招神医’,您精心策划让我们通过养狗得到了儿子的心,治好了俺家的‘疑难杂症’,您真是一个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的热心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