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骏毅的头像

孙骏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19
分享

刘国钧情系耦园

1940年的深秋,银杏披金,枫色染红。

姑苏城东傍河的中张家巷里,一前一后匆匆走过两辆黄包车,前面的车上坐着一位身穿深蓝色长衫的中年男子,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枕河人家,一边笑着对车夫说:“慢慢走,不急的,我可以好好看看耦园门前的这条小河呢。”

说话的中年男子叫刘国钧,出生于江苏靖江,自幼家境贫寒,15岁独身来到常州学习技艺,学徒满师后,经过艰苦创业,30年代初九创办了大成纺织印染公司。他很早就提倡“机器革命”“土纱救国”,成为名震江南的“纺织大王”,最终拥有4家大型纺织厂,纱锭1500万枚。这次他造访耦园,已经是第二次了,对隐藏于小巷深处的这座江南园林情有独钟。

刘国钧兴致勃勃地走进耦园,呈现在他面前的却是一片几乎荒芜的景象:黄山石堆砌的假山已经倾塌,亭园的楼窗早就破损,园子里的杂草长得没膝深,一池秋水却漂满了枯枝败叶。此情此景,让他不由得深深叹了一口气,对随从说:“耦园,又名涉园,是安徽巡抚沈秉成的私家园林,三面环水,四季飘香,曲径通幽,闹中取静,实在是妙不可言的安身之地啊。”

刘国钧在园子里走走看看,不由想起耦园主人题写的一副对联“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跟随从讲起了耦园的前世今生,说耦园取名于《论语》中“耦而耕”之意,有隐居耦耕田园的意思。他叹道:“如此佳美的私家园林,任其荒废岂不可惜!”他有这怜惜之情已非一日,上次来察看时就心生购园之意。他实在不忍心看着这座私家园林因缺少管理而荒废,尽管其时的园子租给几户人家居住。租客中有一个女人叫杨荫榆,此人生于无锡书香门第,是中国第一任女性大学校长。在1925年学潮中,北平女师大学生自治会向校方递交要校长杨荫榆去职的报告,并派代表去教育部控诉杨迫害学生的种种劣行。杨态度傲慢,不仅不接受辞职,还宣布开除刘和珍、许广平等六名学生,激起女师大学愤怒。学生会联系多所北平高校,共同发起《驱杨运动特刊》,著名作家鲁迅始终坚定支持女师大的驱杨斗争,先后写了《碰壁之后》《并非闲话》《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尖锐抨击杨在女师大推行的“寡妇主义”的教育主张,杨一败涂地,不得不辞去校长一职回到苏州,先后在东吴大学、苏州中学兼职教授外语,1935年租住耦园创办二乐女子中学。1937年,她因组织学生排演反日活报剧《放下,罪恶的枪!》遭到日本人的暗杀。之后,她在耦园的居所由毕姓、陈姓、金姓等户主租住。

刘国钧所见的园子败落、租户散居的景象,心情非常难过。在1950年的江苏省政协会议上,他说出了当年购园的心思:“我那时买下耦园就是觉得这个园子闹中取静,很好,不应该被荒废的,荒废了也可以重修。耦园位置很好,在城东,旁边有河直通运河、娄江,南来北往都很便当。”

过了五年,待抗战胜利后,刘国钧托人找到园主,花巨资买下了耦园全部,原居住在耦园里的租户愿续租的可以继续租住,不愿租住的就陆续搬走了。刘国钧派人对耦园进行全面考量,花钱请来擅长古建的香山帮匠人对耦园的亭台楼阁进行维修加固,恢复其娇好面貌。大成公司的高管随老板到耦园来参观时,都连声赞叹“此园新生,今非昔比”。

刘国钧与高管们在昔日园子主人的书房“纫兰室”小坐,品茗香茶,畅叙耦园主人超凡脱俗的操行。据说“纫兰室”也是当年女主人抚琴之所。窗外是一面池塘,池塘上面有弯曲小桥相连,熏香升腾,琴声悠扬,怎一个“雅”字了得!

从秋到春,从冬到夏,小巧玲珑的耦园与刘国钧一起迎来了新生。

耦园由两户租客代为照看,平时也是大门紧闭,只有欢快的鸟叫声飞出高高的园墙。

1954年8月,刘国钧的儿子提出要搬到耦园里去住,父亲闻言大吃一惊,摇摇头不同意,让他住到亲戚家去。过了半个月,家人怎么也没有想到,刘国钧竟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耦园和其他花园,连同168间房子,40多亩土地,我已决定全部捐给国家。”儿子惊诧不已,问父亲:“您真的要把苏州的耦园和房子都送给国家?”刘国钧郑重其事地点点头。刘夫人鞠秀英在一旁笑着对儿子说:“你父亲视常州的产业为他的命根子,命根子都可以不要了,还会舍不得这个园子、这些房子?”儿子还是不解,对父母说:“这些房子,还有这个园子,按共产党的政策是可以留下来的啊。”母亲笑道:“人家共产党也跟你父亲说过,让他至少留下半个园子给自己,可你父亲坚决不肯,坚持要全部捐给国家。”

刘国钧随后交代秘书去政府洽办耦园捐赠手续,一点也不犹豫。

在苏州工商档案馆中存有公私合营振亚丝织厂《为常州刘国钧赠送房地产一所、耦园一处的报告》,大致内容为:

常州大成公司资本家刘国钧将坐落本市仓街小新桥巷五、六、十号房地产,以赠送给本厂资方陶叔南的名义再投转本企业作为企业财产中的公绩,现已得协议并进行了清点,投转手续计占地十二亩六分九厘二毫三丝,有厢壁两座,占地一厘七毫六丝地,有厅堂楼阁以及假山树木亭榭池沼共计一百六十六间房屋。

1955年5月,苏州工商联成立,陶叔南任第一届主任委员。10月,振亚绸厂改名“公私合营振亚丝织厂”,陶叔南任经理。同年,省工商联副主任刘国钧经苏州工商联主任陶叔南将耦园捐赠给苏州市人民政府。

(原载《振亚丝织厂厂志》)

1956年,耦园划归振亚厂管理,做过仓库、宿舍、托儿所。年已八旬的曹奶奶年轻时做过托儿所保育员,对耦园最深的印象就是“园子真的安静,好安静”,她笑着回忆说,大热天,外面热得要死,园子里一点也不热,还有阵阵凉风吹过来,能闻得到满池的荷花香。我白天当班,把小朋友哄睡后,就拿了一本从厂图书室借来的书,记得好像是《子夜》,坐在纱窗口读书。那个安静啊,知了好像也不叫了,窗外的蕉叶在风中轻轻摇摆,红蜻蜓在池塘里飞来飞去。

人静心静,耦园就静。刘国钧后来担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曾随省政协参观组回访过耦园,对耦园的保护性修复赞赏不已,他高兴地说:“耦园几经兴衰,在私人手里时几乎荒废了,交给政府管理,耦园才重获新生啊。”

1960年、1980年,苏州市政府两度拨款对耦园进行大修并刻碑记铭:

耦园系苏州名园之一,清代原为涉园,又称小郁林。同光年间沈秉成改筑。中构住宅,题名耦园。民国期间归刘国钧所有,曾予修 。新中国建立后,刘氏将园捐献国家。一九六五年,东花园经整修开放。“十年动乱”中曾长期关闭,池馆荒芜。1979年拨款再次修善。。。。。。

1963年耦园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耦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耦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市人民政府《耦园重修记》)

当你在耦园的竹影曲径间徜徉或倚坐在小亭的石栏边,听讲解员娓娓讲述当年刘国钧义捐耦园的事迹,你一定会为前辈爱国的慷慨之举而感叹不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