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利修的头像

孙利修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9/18
分享

扬州一夜

前日出差南京,同行的顾总是扬州人,在回归的途中,顾总邀请我们到扬州作客。

南京是有名的火炉城,当天的室外温度达到45度,让大家实实在在领略到了其高度的“热情”。一天下来大家汗流浃背,归心似箭,但顾总一再邀请,盛情难却,大家就驾车前往扬州。

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早有诗曰“烟花三月下扬州”。春天的扬州应该最美,而现在是正值盛夏酷暑时期,显然我们来的不是时候。

扬州离南京很近,全程也就四十分钟的路程。晚上六点多钟,我们的车便驶达扬州市中心的“格蘭云天大酒店”。顾总匆忙订好了房间,便带我们去吃晚饭。顾总说,饭店不是扬州最好的饭店,但可以让我们品尝到地道的扬州菜肴。听了顾总的话,我们心里自然高兴,大鱼大肉哪里都有,到外地大家都想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平日里我们虽然吃的都是“淮扬菜”,但正宗的淮扬菜应该以淮安和扬州的为代表。

饭店门面不大,二层小楼,矗立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边。未来扬州之前,就听说扬州的水多,桥多。有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为证。扬州不仅是景色秀丽,而且是个充满浪漫和诗意的地方。

晚饭中吃了十几道菜,给我总体印象是每道菜的分量不大,口味都比较轻,不像家乡泗洪,每道菜都是满大盘满大碗的,辣椒多,口味比较重。其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道菜,狮子头和大煮干丝。狮子头俗称“肉圆子”,扬州人又叫“斩肉”。扬州的狮子头里面有蟹粉,吃起来较香、鲜、嫩,不油腻。“干丝”在泗洪称为“千张子”,薄薄的像一张张A4纸一样。顾总介绍扬州的干丝是由成块的豆腐干用刀削成的,有时候需要削上千刀。他还介绍道,不少扬州大学学习烹饪的学生,经常到菜市上以此来练习“刀功”,因为刀功是厨师最基本的功夫。扬州的干丝吃到嘴里很柔滑,给人以软软的滑滑的口感。

吃过晚饭,一行人便又回至宾馆。顾总想带我们去扬州的“东关街”去逛逛。据他介绍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原街道路面为长条板石铺设,这条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冲,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由于天气太炎热,大家都想回到宾馆空调房间里去休息,于是就婉言谢绝了。其实我心里还是很想去看看的,但大家都不愿意去,我也不好“一意孤行”,只好和他们一起回宾馆了。

扬州夜晚街道上的灯光比较暗,不像泗洪夜晚街道上灯火通明,华光四射。扬州无论是从城市的规模和经济实力,泗洪与其都是无可相比的,从这点上看扬州倒是显得节约、低调。本来想等到宾馆以后,在宾馆周围走走,看看夜景,且听说瘦西湖就在宾馆的附近,由于灯光昏暗,再加上人生地不熟,天气炎热,也只好打消了此念,老老实地回宾馆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5点钟醒来,同室的人还在睡梦中,我匆匆地洗漱完毕,便自个下楼走出了宾馆。因为6点钟我们就要踏上回归的路程,所以想乘机看看扬州的街景、瘦西湖,才不虚此行。我心里知道自己以后还不知什么时候再来扬州,想在临走之前多看几眼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时间尚早,加上天气炎热,早起的人不多,此时街上的行人并不多,只遇见几个晨练的老人。从一位老者口中打寻到廋西湖的位置,就急匆匆地赶了过去。其实宾馆离廋西湖很近,穿过马路再行200多米就到了。

此时廋西湖的西大门紧闭,保安告诉我6点钟才开门,我只好在门口的广场上转转、看看。廋西湖的大门是仿古建筑,涂上黑色漆的木料,中间高大的门楼,两边长长的回廊,一切都显得古色古香。大门正中门牌上写着“廋西湖”几个白色的大字,门两面柱子上写着“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楹联。热情的保安向我介绍道,此联是描写乘舟游览瘦西湖所能看到的景致。只可惜我今天乘不上舟,也看不到廋西湖秀丽的景致了!

站在门口透过菱形的雕花,向里面看到一棵棵高大青翠的树木,没有看到水和山,心中难免有点遗憾。由于时间紧张,不好作长时间的逗留,用手机匆匆地拍了几张照片,便赶回宾馆。

路上走过一座桥,桥的名字叫做“念四桥”,桥的浮雕上刻有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还有一幅古时候吹箫女子的图像。这使我浮想到几百年前一个月夜,诗人独自行走在古扬州石板铺成的街道上,皎洁的月光,树荫婆娑,夜深人静,忽然从远处传来幽怨的箫声,那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境遇和心情呢?是享受,是伤感,是邂逅,还是思念?

早上,顾总把我们带到位于扬州国庆路上的“富春茶社”吃早餐。国庆路是在东关街的西出口处,路面不宽,路的两面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房子,狭窄的小巷,小巷里铺着石板路,有店铺、旅社,人行走在小巷里,似乎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古代的扬州城。

扬州人喜欢慢生活,且很会享受,早以“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而闻名全国,前者就是指喝早茶。早上三五个人聚在一起,边喝茶边聊天,其实他们就在喝早茶的过程中就解决了早餐。因为他们不仅仅是喝茶,在喝茶的同时还会吃到许多美味的早点。“富春茶社”就因此而出名。

“富春茶社”又名淮扬第一楼,位于得胜桥巷内。顾总介绍道,茶社始创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是淮扬菜系最著名的传统名店之一,被列为国家特级酒家、中华餐饮名店。到扬州来的人,都喜欢到此处饮茶品食。巴金、朱自清、冰心、林散之、吴作人、梅兰芳等大家及文艺巨匠都留下了墨宝和赞语。

人还未走进茶社就被其独特的建筑所吸引。茶楼是六角形的建筑,两层,十二个棱角像羊角一样高高地翘起。在入口处的匾额上写有“富春茶社”四个金色的大金,两面的柱子上写有“三分明月落金樽,十里春风吹琼宴”的楹联。从外面看不出是供人“吃喝”的场所,倒像是个图书楼、藏经阁。

在顾总的热情招待下,我们吃到了“千层油糕”、“翡翠烧麦”、“三丁包子”、“蟹黄包子”等特色早点。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蟹黄包子”。一个有五寸直径圆形的小蒸笼里,放着一个大大的包子,服务员在每人面前摆放一个。我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大的包子,不知道如何食用,服务员告诉我用吸管慢慢吸食。等我把白色的塑料管慢慢插进包子,然后像吸牛奶一样小心翼翼把热乎乎汤汁吸进嘴里,那种鲜美的滋味真是妙不可言!

吃完早饭,我们就坐上车踏上回归的路程。在高速公路的入口处,我回头看一眼车后的扬州城,暗暗地对自己说,扬州,我还会再来!此次扬州之行来去匆匆,只是轻轻一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