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你来教育局干嘛的?”
“我来给兰兰办助学贷款的。”
上午8点多钟,我在办公室门口见到了小甩子。村里的老老少少都叫他“小甩子”。我和他同辈,还没有出五福。当他的面我只能叫他哥。
我心里一直不明白村里人为什么叫他“小甩子”,当初是他父母为他取得小名?还是村里人给他取得外号?至今我都弄不明白。“甩子”的意思和“二五”差不多,做事不靠谱或傻了吧唧、游手好闲之类的意思。但我从小到大看小甩子做事情和这些一点都沾不上边。
在我的印象中,小甩子早已经村上大龄青年了,但一直找不到媳妇。其实他人长得并不丑,一米七几的个子,皮肤白白的,家里经济情况不差算是一般家庭吧。那时候我还小,不知道其中的缘由。
在本县的一个乡镇小甩子有个“干姐”,小时候他干姐夫妻俩经常会来到我们村上唱琴书。月光明媚的晚上,在村里的社场上男的拉二胡,女的弹琴,配合默契,胡声高亢,琴声悠扬。唱的内容有杨家将、岳飞传、薛刚反唐等。在那个经济和文化都落后的年代,除了露天电影,这应是很好的享受了。所以宽大的社场上坐满了人。大人、小孩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他们来夫妻俩每次来都住在小甩子家,那时候农村还不算富裕,只能将就解决温饱问题,小帅子家能让夫妻俩住到他们家,无形中多了两张嘴,这应该是一件善事。村里人背地里都说小甩子真“甩”。后来双方就认了干亲,经常互相来往。听说现在双方还经常走动,就像是亲姐弟似的。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中期到九十年代的中期,在我们苏北流行那些老大难的男人到云南、贵州、四川一带媳妇或者从人贩子手里买媳妇。当时小甩子就花了三千块钱从人贩子手里买了一个叫“秀儿”的姑娘做了她的媳妇。当时秀儿才十八九岁,小甩子比她二十大几岁
秀儿到小甩子家表现还不错,不哭不闹,也没想逃走。那时候有不少人家买来的姑娘都会想法设法逃走,因为他们嫁的“丈夫”要么年龄就上比她们大了许多,要么身有残疾,要么面容丑陋。秀儿不跑是有原因的,因为小甩子答应她,等她给他生个一男半女的,他就会把她送回家。一年之后秀儿就生下了“兰兰”。小甩子果真没有食言,等兰兰一周岁时,小帅子就抱着兰兰把秀儿送到了上海,让秀儿坐火车回了贵州的老家了。这时候村里人都说小甩子真是“甩子”,到手的媳妇还让她走了。
等秀儿走了,小甩子和兰兰爷俩相依为命。小甩子一个人把兰兰拉扯大,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小甩子都一直靠在外打工供兰兰上学。五、六十岁的人成年累月在工地上爬上爬下。有一次小甩子从楼上跌下来,差点摔死。村里人有都说小甩子就“甩”,一个女孩家上什么大学的,初中毕业就差不多了,秀儿不上学能减轻他不少负担,还能外出打工挣钱。
“明年我想让兰兰考研究生。”在我的办公室里,小甩子对我说。
“什么?女孩子大学毕业就已经很不错了,再说你现在年纪也大了,还能靠打工供她上学呀?”
“只要她能考上,我就想法就让她上到底!”
小甩子的话说得很坚定。这让我有点惊愕,我不由得重新打量了他一番,难道他真是个“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