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利修的头像

孙利修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0/11
分享

繁华深处的静谧

“人人那个都说哎 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哎 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 多好看……”

 这次有幸参加“江苏省作协·苏北地区市县基层作家读书班”为期一周的学习活动。活动前四天是授课、研讨,后三天是外出采风。这次采风的地点就选择在山东的沂蒙山区。

  在此之前,对沂蒙山区,我了解的并不多,只是从中学的课本上,或从电影、电视剧中了解到一点。知道其是个经济比较贫困、落后的地方,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

510号的早上,在省、市作协的安排下,我们全体学员,坐上了旅游大巴,离开了宿迁市区,向沂蒙山出发了。

  路上,一边欣赏着路边片片绿色的麦田,抽出长长穗头的麦子,一棵棵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杨树,空中飘着的的雪花似的杨絮,一边想象着即将见到的山和水的画面,心情是无比的迫切和激动,就像是去会见一位仰慕已久的朋友。

  车在京沪高速公路上,大概行驶了有三个多小时,便进入了沂蒙山区。车下了高速路,行驶在山区那不算宽阔、平坦的公路上。远处高大逶迤的山脉,近处的低矮简陋的石头房,还有那数不清的枝繁叶茂的果树,山上高高低低大小不一的梯田……都迅速抓住了我的眼球。这是山区特有的风景,对于我这个生长在平原地带的人来说,有着无限的好奇与诱惑!

  在沂蒙山区三天的采风活动中,我们主要去了三个风景区:蒙阴县“蒙山”风景区、沂水县“地下大峡谷”风景区、沂南县“竹泉村”风景区。

 

  当日中午,我们便来到了蒙山脚下。在当地导游小姐的带领、安排下,我们在山脚下一户农家饭庄吃了点午饭。午饭虽然简单,但山里农家独有的饭菜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刚出锅的小馒头,酥软香脆的煎饼,劲道十足老豆腐,清香可口的蒲公英叶子,细细的香喷喷的玉米稀饭……都使我的食欲大开。这也许是平日里大鱼大肉吃多的缘故吧。人吃多、吃腻了某种东西总想换换胃口!其他也是这样!

吃过饭,就开始爬山了。我们首先来到了“金刚门文化广场”。据导游介绍,当地政府投资2亿元建设此广场,是蒙山的入口处大型的文化广场,是蒙山主景区标志性建筑。金刚门的建筑是由八大金刚托起四大菩萨,气势雄伟壮观,雕刻精美绝伦。人站在广场上,仰望着高大的门牌楼,提拔碧绿的山峰,心底不由感觉自身的渺小,大自然的博大、精深与秀美。导游还介绍,在中国几千的浩瀚历史中,有许多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都曾纷纷到往过蒙山。在广场左面的文化墙上,就有关于他们的图像和文字介绍。其中有千古一圣人“孔子”,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明朝药王“李时珍”,纵横家鼻祖“鬼谷子”等几十位古代名人。我静默在文化墙前,心中肃然起敬。

达到山顶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森林索道”,一条是登台阶拾级而上。导游让我们各自选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登山。因为在我的心底认为,出来游玩山水,不仅是观看美景,还要体验登山的感觉。途中的艰辛和乐趣,是坐索道体会不到的。那种“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诱惑力,会使你不断攀登,克服困难,即使是倦了累了还会继续坚持下去。到达山顶后,你会倍加的珍惜眼前的风景。就像是幸福的生活那样,如果来的很容易,往往就不知道去珍惜!风景也是这样!

我是和几位文友结伴而行的,边走边停边欣赏边谈笑边拍照,一路上轻松、惬意,谈笑风生。有一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身在大山中,物我两相忘”的感觉。真正感受到了蒙山“飘然绿色上,尽在逍遥中,置身氧吧内、身心皆轻松”的意境。在攀登的途中,我们领略了“蒙山卧佛”、“流碧桥”、“小关东”、“戏台石”等胜景奇观。

当我们到达山顶的时候,便和坐索道的那帮人汇合了。迎面走来的是班中美女作家——董君,我微笑着对她说“我是仰望着你的美丽而爬上来的!”她婉转、相视一笑。在山顶参观完了“雨王庙”,稍作休息、停留片刻,我们就下山了。

在下山的途中,天公不作美,刚才还是阳光普照的大山,这时竟然下起了雨来。雨不大不小,滴答滴答,时急时慢,整个山中都笼罩在烟雨迷蒙的状态中。先前还清晰看得到的山峰、松树、泉水、石阶、山的棱角,此时都模糊看不清楚了。这时的山路变得滑腻起来,本来就有“上山容易,下山难”的说法,所以此时下山是非常小心翼翼的。有文友提议,买把伞和买根拐棍。我说,不用,还是让山中纯净的雨水洗去各自身上的尘埃和心灵中的圬垢吧!这滑腻的山道更能锻炼人的意志,懂得生命的珍贵,生活中才知道且行且珍惜!如此想来,心情就豁然开朗了。其实雨中的大山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整个山谷沉浸在一片烟雨迷蒙的静谧之中……

 

第二天上午,我们驱车来到了沂水县“地下大峡谷风景区”。

在车上,导游就向我们介绍,大峡谷位于沂水县城西南8公里龙岗山下,是一座风貌奇特的溶洞王国,是沂蒙地下奇观核心景区,该景区是集休闲、游憩、娱乐、度假、溶洞漂流为一体的旅游项目。洞体长度6100米,目前开发3100米,是江北第一长洞,中国特大型著名溶洞之一。景观特点一是气势雄伟壮丽,二是地下暗河漫长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长流,地下河瀑布十分壮观。

 对于溶洞的认识,最早是在小学课本中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双龙洞》一文中认识的。先是作为学生去学习的,后又作为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去学习。先生对大溶洞和洞中钟乳石的描写的句子,至今还熟读成诵。“洞口像桥洞似的……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文中优美的文字描述,早引起我对溶洞的向往。没想到今天,自己竟然能亲眼睹大溶洞的奇特景观,心情是无比的激动与兴奋!没等导游介绍完,我的心早已飞到溶洞里去了。

 在溶洞入口处,待检完票后,我们就走进大溶洞里了。刚走进溶洞,给人的感觉是静谧、清凉、幽深与神奇。那弯弯曲曲、神秘莫测的溶洞,让你油然有一种探险、猎奇的感觉。在洞中昏暗、迷幻灯光的照射下,我们且行且慢,边走边欣赏洞中触手可及奇形怪样的钟乳石,听着脚下潺潺的泉水声,随手抄一把清凉,心里顿然沉寂了下来。身体和心灵已经与洞外嘈杂、喧闹的世界隔离,无须去多想,只须欣赏眼前稀世的景象,尽着一洞的清静与清凉!

洞内钟乳遍布,石笋林立,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及岩石纹理,构成了千姿百态的景致。有的像动物,有的如花卉,有的像雕塑,还有的就像是一幅天然画作。天河、天瀑、冰川、玉峰、石花、石旗、神龟、游龙……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奇幻而又神秘,栩栩如生的姿态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洞中流淌的暗河与喷溅的飞瀑也颇为壮观,给幽深静谧的溶洞带来了丝丝生气。

我们先后参观了“九龙宫”、“地下暗河”、“万年灵芝”、“冰瀑”、“暗河漂流”“水帘洞”、“观音宫”、“雄狮宫”、“地下三峡”等奇特景观。其中的“地下三峡”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峡谷深近百米,上面修着栈道,谷底深泉水深不可测,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使人心惊胆寒;洞两侧的山壁岩石如刀削过一样,陡峭而光滑;洞内的通道宽处有百余米,窄处仅可容一人通过。整个地形结构,似长江三峡,所以谓之为“地下三峡”。包括小夔峡、小巫峡和小西陵峡,气势磅礴,奇幻壮观!

 参观完了“地下三峡”,也就结束了溶洞之旅。待人走出洞口后,有一种洞内、洞外两重天的感觉。洞内清幽寂静,洞外喧闹繁杂;洞内可修心养性,洞外则要追名逐利。这时心中突发奇想,不如走回洞中,做一名隐士修道,千年后修炼成仙……“走啦!”同行的文友一句话惊醒了梦中个人。我乃世间一凡夫俗子,怎能脱离这滚滚红尘?前面的路还要继续走下去!

 

第二天的傍晚,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沂南县的竹泉村。导游事先已经告诉我们,今晚要住宿山脚下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

据旅游资料上介绍,竹泉村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至少是四百年。早在元明时期叫泉上庄,清朝乾隆年间改名竹泉村。村子背倚玉皇山,中有石龙山,左有凤凰岭,右有香山河,前有千顷田,是中国传统的风水宝地。村中有一泉,因水边多竹,而名为竹泉。现在的竹泉村,以竹泉古村为依托,重新规划布置修建而成的。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到竹林、泉水、石屋、大山、古作坊等的美景。人融入山水之中,真正回归自然。

不管资料上是如何的介绍,文字必定是文字,且有着广告宣传、招揽游客之嫌。今晚我们既然住在这里,就让我们用身用心去观察和体会吧!

走过一座拱形桥,就迈进进竹泉村的大门。脚一踏进大门,就听到一阵悦耳的歌声,原来是村里的文艺表演队在广场露天上的舞台演出。表演者是一群农家妇女,她们的相貌平平,够不上世人眼中“美女”的标准,她们的年龄也参差不齐;没有华丽的演出服,也没有阵容强大乐队为她们伴奏。她们只是一群自娱自乐的歌者、舞者,在用她们的歌舞热烈欢迎远方客人的到来。然而就是这简单的歌舞令让游客耳目一新,恋恋不舍。也许是她们的淳朴、自然和真实打动了游子的心。

吃过晚饭,由于离睡觉的时间还早,我们便有一种在村里走动的欲望和冲动。按旅游日程表的安排,导游在第二天的早上才带领我们参观村落风景。可面对眼前一片片一簇簇翠绿的竹林、树木,一道道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沟、小溪,一排排一座座用石头砌城的墙头、茅屋,还有那高低不平,弯弯曲曲,连接着每户人家院落的狭窄的石路……都在吸引着我们的眼球,让我们每一颗心都在不停地驿动着!其实,在旅途中,没有导游的牵引,游客反而会觉得轻松、自由。于是大家自由组合结对,在村里四处慢慢参观起来。

我是和徐州、淮安的几个文友结对而行的。我们首先参观了这里的民居,就是那些错落有致的石头房子。这些石头房子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家一户的院落。院落里栽着各种各样的果树;屋檐上挂着玉米棒子,大蒜、辣椒串;院中摆放着石磨、草帘、耕梨、灶台等山村特有的物品。从外表看来,里面似乎正住着一户人家。其实这里的村民早已经搬走了,住进了村庄对面的现代康居社区里,这里的老房子已经变成了客栈。也就是说游客到此,可以入住在每个农家小院里。这些房屋虽然从外表看起来很简陋,但屋里的设备齐全。我们是住在一家小型的宾馆里,所以就体验不到其中的乐趣了。

这里的老房子除了供游客住宿外,有的还成为了商业用房,经商的人大都是本地的村民。他们在经营着不同行业的生意,如饭店、油坊、酒坊、糕点、手工制作等。我们走进一个挂有“民间艺人”牌子的院落,看见一位六旬老人正在编制蓑衣,墙上和房梁上挂满了斗笠,蝈蝈笼子等手工制品。老人很是热情好客,见到我们立刻起身让座。从他满口地道的山东话中,我们大概了解到老人家住在几十里路之外,一个人住在这里进行手工制作,一方面是出于自己对手工艺术的热爱,另一方面是挣点钱来以补贴家用。老人显得泰然自若,怡然自乐。

 接着我们来到一家制作芝麻酱的作坊。屋里一对母女正在忙着制作芝麻酱,准备第二天出售。母亲大概有有四十多岁,体型略微偏胖;女儿二十出头,长的眉目清秀,身材细挑,有着一种纯自然的原生态的美。同行的一位男文友大声惊呼,说女孩像完美女人“张嘉怡”。大家仔细一看,还真有点像,便争纷夸女孩漂亮,要和她拍照留影,弄得女孩挺不好意思的,低着头一个劲地在搓着衣角。女孩的妈妈在一旁乐哈哈地笑着。最后照片没有照成,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大家在离开的路上感叹说,也许只有在这的青山绿水中,才能生长出这样如此漂亮清纯的女孩吧!

  随着时间推移,天色逐渐暗了下来,整个山村沉浸在一片寂静和暮色之中。回到了宾馆里,简单洗漱过后便上床休息了。人躺在床上,全身心地放松,窗外的山风轻轻地从窗棂的缝隙中吹进来,竹林间各种虫子的在高低起伏的鸣叫着,加上竹林间泉水的声音,像是在聆听着一首美妙轻音乐。此时心灵是如此的清净,思绪是如此的简单,不一会儿就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今夜是如此的静谧,就让一颗浮躁的心沉淀……

第三天早上,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又把竹泉村匆匆忙忙地游览了一遍。同行的文友大都无心再看风景,只是争着互相拍照、合影留念。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短暂的欢聚即将结束,迎来的是离别的忧伤。人与人的认识本来就是一种缘分,何况彼此有着共同的爱好呢?一个多小时后,我们便踏上回归的路程。

此次的学习活动,使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如懂得了在如今物化的社会中,怎样地去热爱文学,怎样地去写作,写作要遵循自己内心的需要,要过好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等诸多的道理。但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三天的采风活动,因山水间的宁静与清净在深深地吸引、感化着我,身心似乎仍沉浸在那片静谧之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