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胜罡
“有好多好手艺都是来源于民间的哪!”。当初,刚听到我爷爷这么说的时候,我并没有怎么在意,内心也没有产生什么特别的感触出来。可是,渐渐地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加深,我却对当年爷爷的这句话开始“感同身受”起来了。特别是,当我亲身经历过几次“民间技艺”师傅的作品制作和呈现的过程以后,我就深深地被“民间”师傅们的精湛技艺所叹服,被那一件件做工精美细腻的艺术作品所倾倒和陶醉了。
记得,那还是在一个天高气爽的秋天日子里,我踏着金黄的落叶,迎着午后暖暖的阳光,一个人沿着公园路向江边的红岸公园方向走去。这是一个秋季里难得的好天气,当我要走到公园正门的时候,远远地看到有一群人“铁桶般”围成了一个大圆圈儿。我使劲儿地挤进圈子,只见眼前有位老师傅坐在一个小“马杂”上,正在忙活着手里的活计。我仔细一看,明白了,原来这是个“吹糖人”的老工匠正在制作“糖人”。
只见他动作娴熟地从身边煤气炉上的平底锅里用勺子舀上来大半勺蓝色的糖稀来,随后,他把这蓝色带有浓浓香甜气味的液体倒在一个被磨得亮晶晶的小铁碗里,稍等了一会儿后,他用一根小木棒不断地搅拌着,揉和着,等到那蓝色的糖稀变得凉了一点儿,也越来越温润的样子了,这时,那位老师傅又用小木棒挑起这个椭圆形的“软糖球”,他的另一只手从一旁的架子上拿过来一根长长细细的塑料管儿,再把塑料管儿的一端插进了“软糖球”的内部,另一端含进嘴里,一边用嘴向“软糖球”里缓缓地吹着气,一边用那双动作灵巧的手在“糖球”的上下左右飞快地拿捏着,挤按着……。说也奇怪,那个“糖球”就像被这位老人家施了魔法一般,它慢慢地舒展,一点点儿地成型。不一会儿,在我眼前赫然就出现了一只造型精美,展翅欲飞的蓝孔雀的形状。老师傅再如法炮制般地“掐边”、“走丝”,为这只蓝孔雀配上了绿色和黄金色的翎羽,一只栩栩如生的靓丽开屏孔雀,一下子就在我眼前呈现了!眼前的这一幕,我简直是被惊呆住了,要不是自己亲眼看到,我肯定不会相信,这么精致的艺术品,竟然就是眼前这位“民间”的老师傅在现场用手工制作出来的。
那一次,我又在公园大门的另一侧的人群中看到了另一位师傅的手艺——“编草箩”。他的精湛技艺同样令我惊叹和钦佩。他是用我们东北地区土生土长的蒿草和秸秆等植物为原材料,经过他巧夺天工的编织,制作成一个个笸箩,簸箕,和小饭盒等……
几年后,我到北京办事,偶然在北京的前门和南铜锣巷遇到了几个“捏泥人”的师傅。有幸现场看到了他们捏制泥人的过程。唉,那手艺就不用多说了!我就用一句话概括性地形容吧,那就是“简直是绝了!”
如今,我对当年爷爷的那句话是深有感触,坚信不疑的了。的确,有好多好手艺真的都是来源于民间的哪!
我深深地被民间那丰富多彩的技艺所吸引着,叹服着,也为我们伟大祖国绚丽多姿的文化所骄傲和自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