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树恒的头像

孙树恒

网站用户

其他
202310/15
分享

看大剧《大盛魁》: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看大剧《大盛魁》: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作者/孙树恒

1

这些年来随着青春偶像剧的兴起,更多的古装偶像剧亮相。

以“商战”为内容的大剧,大多数以晋商、徽商、浙商、广州、上海等为背景,以草原为背景的就更少了,传奇大剧就是《大盛魁》。

《大盛魁》拍摄于2009年,拍摄三年,2017年在地方台播出,今年在四个电视台上星播出。

有很多人跟我一样,追了《大盛魁》电视剧,网上对于《大盛魁》是好评如潮。

《大盛魁》之所以受到观众欢迎,就是《大盛魁》在选题、立意、故事、团队……无一不是精品之作。即使是晚播了十几年,也不过时;即使是历史剧,也没有影响年轻人的眼光。

讲述大盛魁,自康熙中期“走西口”拉开帷幕前后,三位赤手空拳的汉子,历经四十多年的打拼,带领号伙扁担挑、骆驼驮,风餐露宿,爬冰卧雪,长途跋涉万里商道,创办了清代最大的跨国贸易商号“大盛魁”,是个巨无霸的民族企业,堪称是蒙汉乃至中俄贸易的一座里程碑,也是民族交流、融合和团结进步的典范。

历史题材的剧,动不动就打打杀杀,才子佳人,古灵精怪,观众很快有审美疲劳。

《大盛魁》沿着个人成长的过程和大盛魁发展的脉络,从角色和个人精神气质契合,合情合理合身份,没有封建“人治”的色彩,让人们找到了心理平衡,顺其自然,引人入胜。

大盛魁一开始摒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狭隘的思想,选贤任能,应该说,剧中有对封建王朝的讽刺、揭露的情境,

也有时代的劣根性与陈腐气的掠影,但是更多的叙述的平民的人性、骨气和做事风格,独特的魅力与厚重。

如果不是看了《大盛魁》电视剧,即使是身为内蒙古人,对大盛魁也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我住的呼和浩特曾经有一个跨国集团。

国产优秀电视剧有一个通病,前期惊艳,中期乏力,草率收尾,而《大盛魁》结局收尾精彩,豹尾收官。

因其剧情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演员演技到位,又是实地拍摄,有着强烈地的代入感,因此播出后评分高达9分,进入前三甲。

2

但《大盛魁》这一切,我觉得突出了三个词,一个就是真实,胜于一切雄辩。

因为这是一个本土发生的真实故事,为了真实还原那段历史,了解真实的大盛魁,王新民导演组织了众多学者专家,重走当年创业者开辟的商道,

深入内蒙古各地、湖北、北京、蒙古和俄罗斯,搜集资料,体察风土人情。

编剧团队,写了四年,数易其稿,完成了与史实一致的有思想内涵、历史厚重感,性格鲜明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故事的剧本。

王新民导演说,这样才能够让这个电视剧符合具体的历史逻辑和给人一种真实感。

另一个词,就是适时,顺应大势。真实,如果没有人整理,适应形势没有去宣传,又怎能如此最大化地激励人心呢,

现在正是鼓励年轻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期,是一部人生励志大剧;

在国内很多企业在学习西方资本管理的时候,不能忽略堪称“亚洲最早”三百年前就已经是一家股份制企业,

实行了两权分离的职业经理人体制,是对本土的民族企业遗留的这份宝贵遗产歌功颂德的大剧;

是在积极推动国际“一带一路”关键阶段,构建人类生命共同体的开路先锋的大剧。

所以说,这部电视剧的播出,非常的及时。

还有一个词,就是用心,导演用心、剧本用心,演职员用心,良心打造。

该剧的高口碑除了依赖其历史背景与故事真实外,该剧有了一种视角突围,

没有沿袭了以往历史剧的帝王视角,皇权至上,而是平民视角,小打小闹的展开,

有民族习俗展现与民族融合的思想高度,没有依靠强硬煽情或好坏人简单判断,是对每个人命运是抗争还是顺从的双重的思考。

如果没有一个历经270年的大盛魁,没有一代又一代大盛魁人的拼搏,没有好的团队也讲不好再好的故事。

3

《大盛魁》里,孙文举把王相卿“像蚂蚁一样捏死”“家雀”,王相卿要当“金凤凰。”

这是《大盛魁》始终一对矛盾对立体,也是王相卿始终坚定的信心和和力量,时时咬牙坚挺的样子,喊出的口号,一直在我脑海中萦绕。

但也反映了当时中小人物的悲哀。

因为大盛魁创业者王相卿、史大学和张杰三个人,出生贫寒,因为家境低微,他们遭遇了种种不公,生性善良,玩世不恭,常常自嘲,

走上了旅商之路后,产生了生命的蜕变,虽然他们生如蚂蚁,小如麻雀,但一颗壮志在心中,依然不屈不挠,

拼命地挣扎在现实和梦想的夹缝中,千难险阻,咬牙坚持,永不放弃,成为草原上的“金凤凰。”

4

《大盛魁》里的一个亮点,是传统思想观念的转变,商不一定奸。新一代大掌柜秦钺小时候一心要读书,考取功名,后来改变了“无商不奸”的观念,把书烧了,是大盛魁教育了他,商不一定奸,跟王相卿做买卖。这是一个问题两方面,一方面就是“学吃亏”,一方面,讲诚信。“赊”,是大盛魁致胜的法宝。

在勾心斗角,利益纷杂的商场中,就必然会经历激烈的竞争。免不了造谣、陷阱和拆台,熄灭着大盛魁的希望,甚至让他们绝望。

但是《大盛魁》始终“学吃亏””舍利招财",让利于民,值得称道的三个故事:

楚古拉大会驳斥孙文举“支差放贷”,推行一本一利;

瞒天过海打破孙文举茶叶霸盘,平价救市救户;

主动收缩冻羊肉买卖,避免硬杠孙家,包饺子慰问十万戍边将士,赢得主动权。

当大盛魁站在商场的那一刻起,只能靠自己,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通过努力,执念和不甘心,十年修炼,通过贵人的协助,就创造出了奇迹。获得了人们的认可和他们应有的回报。

但是提醒大盛魁的号伙,”贪心惹祸“,十分还不满足,是”人生大病“。这对今天的企业家有很大的警醒作用和现实意义。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找的是那些值得付出信任的人,有这些人包括号伙,包括广大牧民能为大盛魁托底。

对于每个人,不管面对什么,去挣脱命运的樊笼与束缚,依然要相信自己,要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正如主题歌词“一直走,一直想…”去进步,去成长,去创新,不断增强发展的自觉自发的生命力,这正是《大盛魁》所表达的一种人人都需要的精神力量和鼓舞。

看大剧《大盛魁》: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作者/孙树恒

1

这些年来随着青春偶像剧的兴起,更多的古装偶像剧亮相。

以“商战”为内容的大剧,大多数以晋商、徽商、浙商、广州、上海等为背景,以草原为背景的就更少了,传奇大剧就是《大盛魁》。

《大盛魁》拍摄于2009年,拍摄三年,2017年在地方台播出,今年在四个电视台上星播出。

有很多人跟我一样,追了《大盛魁》电视剧,网上对于《大盛魁》是好评如潮。

《大盛魁》之所以受到观众欢迎,就是《大盛魁》在选题、立意、故事、团队……无一不是精品之作。即使是晚播了十几年,也不过时;即使是历史剧,也没有影响年轻人的眼光。

讲述大盛魁,自康熙中期“走西口”拉开帷幕前后,三位赤手空拳的汉子,历经四十多年的打拼,带领号伙扁担挑、骆驼驮,风餐露宿,爬冰卧雪,长途跋涉万里商道,创办了清代最大的跨国贸易商号“大盛魁”,是个巨无霸的民族企业,堪称是蒙汉乃至中俄贸易的一座里程碑,也是民族交流、融合和团结进步的典范。

历史题材的剧,动不动就打打杀杀,才子佳人,古灵精怪,观众很快有审美疲劳。

《大盛魁》沿着个人成长的过程和大盛魁发展的脉络,从角色和个人精神气质契合,合情合理合身份,没有封建“人治”的色彩,让人们找到了心理平衡,顺其自然,引人入胜。

大盛魁一开始摒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狭隘的思想,选贤任能,应该说,剧中有对封建王朝的讽刺、揭露的情境,

也有时代的劣根性与陈腐气的掠影,但是更多的叙述的平民的人性、骨气和做事风格,独特的魅力与厚重。

如果不是看了《大盛魁》电视剧,即使是身为内蒙古人,对大盛魁也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我住的呼和浩特曾经有一个跨国集团。

国产优秀电视剧有一个通病,前期惊艳,中期乏力,草率收尾,而《大盛魁》结局收尾精彩,豹尾收官。

因其剧情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演员演技到位,又是实地拍摄,有着强烈地的代入感,因此播出后评分高达9分,进入前三甲。

2

但《大盛魁》这一切,我觉得突出了三个词,一个就是真实,胜于一切雄辩。

因为这是一个本土发生的真实故事,为了真实还原那段历史,了解真实的大盛魁,王新民导演组织了众多学者专家,重走当年创业者开辟的商道,

深入内蒙古各地、湖北、北京、蒙古和俄罗斯,搜集资料,体察风土人情。

编剧团队,写了四年,数易其稿,完成了与史实一致的有思想内涵、历史厚重感,性格鲜明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故事的剧本。

王新民导演说,这样才能够让这个电视剧符合具体的历史逻辑和给人一种真实感。

另一个词,就是适时,顺应大势。真实,如果没有人整理,适应形势没有去宣传,又怎能如此最大化地激励人心呢,

现在正是鼓励年轻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期,是一部人生励志大剧;

在国内很多企业在学习西方资本管理的时候,不能忽略堪称“亚洲最早”三百年前就已经是一家股份制企业,

实行了两权分离的职业经理人体制,是对本土的民族企业遗留的这份宝贵遗产歌功颂德的大剧;

是在积极推动国际“一带一路”关键阶段,构建人类生命共同体的开路先锋的大剧。

所以说,这部电视剧的播出,非常的及时。

还有一个词,就是用心,导演用心、剧本用心,演职员用心,良心打造。

该剧的高口碑除了依赖其历史背景与故事真实外,该剧有了一种视角突围,

没有沿袭了以往历史剧的帝王视角,皇权至上,而是平民视角,小打小闹的展开,

有民族习俗展现与民族融合的思想高度,没有依靠强硬煽情或好坏人简单判断,是对每个人命运是抗争还是顺从的双重的思考。

如果没有一个历经270年的大盛魁,没有一代又一代大盛魁人的拼搏,没有好的团队也讲不好再好的故事。

3

《大盛魁》里,孙文举把王相卿“像蚂蚁一样捏死”“家雀”,王相卿要当“金凤凰。”

这是《大盛魁》始终一对矛盾对立体,也是王相卿始终坚定的信心和和力量,时时咬牙坚挺的样子,喊出的口号,一直在我脑海中萦绕。

但也反映了当时中小人物的悲哀。

因为大盛魁创业者王相卿、史大学和张杰三个人,出生贫寒,因为家境低微,他们遭遇了种种不公,生性善良,玩世不恭,常常自嘲,

走上了旅商之路后,产生了生命的蜕变,虽然他们生如蚂蚁,小如麻雀,但一颗壮志在心中,依然不屈不挠,

拼命地挣扎在现实和梦想的夹缝中,千难险阻,咬牙坚持,永不放弃,成为草原上的“金凤凰。”

4

《大盛魁》里的一个亮点,是传统思想观念的转变,商不一定奸。新一代大掌柜秦钺小时候一心要读书,考取功名,后来改变了“无商不奸”的观念,把书烧了,是大盛魁教育了他,商不一定奸,跟王相卿做买卖。这是一个问题两方面,一方面就是“学吃亏”,一方面,讲诚信。“赊”,是大盛魁致胜的法宝。

在勾心斗角,利益纷杂的商场中,就必然会经历激烈的竞争。免不了造谣、陷阱和拆台,熄灭着大盛魁的希望,甚至让他们绝望。

但是《大盛魁》始终“学吃亏””舍利招财",让利于民,值得称道的三个故事:

楚古拉大会驳斥孙文举“支差放贷”,推行一本一利;

瞒天过海打破孙文举茶叶霸盘,平价救市救户;

主动收缩冻羊肉买卖,避免硬杠孙家,包饺子慰问十万戍边将士,赢得主动权。

当大盛魁站在商场的那一刻起,只能靠自己,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通过努力,执念和不甘心,十年修炼,通过贵人的协助,就创造出了奇迹。获得了人们的认可和他们应有的回报。

但是提醒大盛魁的号伙,”贪心惹祸“,十分还不满足,是”人生大病“。这对今天的企业家有很大的警醒作用和现实意义。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找的是那些值得付出信任的人,有这些人包括号伙,包括广大牧民能为大盛魁托底。

对于每个人,不管面对什么,去挣脱命运的樊笼与束缚,依然要相信自己,要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正如主题歌词“一直走,一直想…”去进步,去成长,去创新,不断增强发展的自觉自发的生命力,这正是《大盛魁》所表达的一种人人都需要的精神力量和鼓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