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树恒的头像

孙树恒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4/25
分享

大盛魁:在历史与现实的观照下的文化重建

从新城到旧城,我走在去大盛魁总部的路上。

特意去席力图召,我看见了1724年大盛魁敬献的“阴山古刹”的牌匾,四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庄严,大气,深沉,距今整整三百年了,令我肃然起敬。

走进大盛魁博物馆,工人正在装修,各项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准备五月份开馆。要为大盛魁构建一个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让那些在万里茶道爬冰卧雪的旅蒙商人、领房人、驼客,驼队、马和狗重现,重新立起来,活起来,以慰藉那些舍命开拓万里茶道的灵魂。

人们都知道,总号设在归化城(呼和浩特)的大盛魁商号,则是早在清朝康熙年间的最大商号,贯穿清朝民国二百七十年,是商业成功的典范。大盛魁经营“上至绫罗绸缎,下至烟酒葱蒜。”极盛时属下属员有六七千人,骆驼商队有骆驼二万头“一个大盛魁,半个归化城”。业务重心在外蒙及俄国等地,是呼和浩特历史文化的一个丰碑,是确认呼市在旅蒙商人历史地位和万里茶道的坐标。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在万里茶道的旗舰店,早已尘封在历史尘埃中,几乎被人们遗忘。但是历史是磨灭不了的,是不会忘记的,大盛魁是一种历史的存在。

要说大盛魁,第十一任掌柜陈义说,“没有作家邓九刚写大盛魁,就没有今天的大盛魁。没有王新民导演搬上银幕,就不会家喻户晓。”

作为非物质遗产大盛魁行商文化的传承人陈义说,他的父亲于1936-1946年在大盛魁任职,1946年,大盛魁解散后回了托县。陈义说,邓九刚的大盛魁小说发行后,就劝说他注册大盛魁商号时,

他犹豫过,因为那时他已是托王酒业集团的副总。后来,经邓九刚多次劝说后,在 1998年,他注册并成立内蒙古大盛魁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2007年,他和作家邓九刚、导演王新民考察了当年大盛魁经商走过的路线。让他有了认同感,增强了传承的信心。

大盛魁公司成立后,搞房地产、酒业、商贸…意欲通过几代人的努力,重塑现代大盛魁的金字招牌。

陈义考虑自己年龄大了,他在 2022 年 4 月,确切地说,在去年 , 就把有管理思想、有市场拓展能力,有热衷大盛魁情怀的宋治国聘请为第十二任大掌柜。

宋治国说起来也很感慨。他是 1971 年出生,先在托王酒业工作,与陈义上下级关系 ,后来就在托县搞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集中供热,经历商场三十多年的浮沉,形成了稳定发展态势。

说起来他还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在非典时期和新冠疫情时都捐过款。陈义与他都在商场打拼,为人处事,知根知底,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值得托付。说起来祖上,也是走西口的人,自然有种“灵魂归处是故乡”之感。

陈义说,大盛魁姓大,不是属于某个人的,交给能干的人,是大盛魁的根本原则。

宋治国说起来,压力很大,也很沉重,大盛魁并不比别的企业,他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品牌,尽管今非昔比,但是总感觉使命在肩,不能懈怠。百战归来,重新创业。现在依然经营着酒业、商贸和商学院,商学院只是框架,为了今后研学活动奠定基础。

说起今后大盛魁应该做点什么

宋治国谈了他们的想法,

一是挖掘大盛魁行商文化。大盛魁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是一家有着270 年历史的企业,几乎与清朝的历史同步,有着复杂的组织结构、经营方式、管理理念、用人之道,它再现了中国商人身上的一种精神。其兴衰沉浮,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上,它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中国式商业,也让我们从中窥见了大盛魁盛衰荣辱背后的原始动因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图谱。

二是以文化引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正如邓九刚题的对联“百年前驼队载梦闯天下,新世纪铁龙逐日游五洲”,在政府支持下,利用现有优势,加快集群旅游配套建设,成为文旅的重要打卡地,让游客在这里能找到大盛魁的过去辉煌的痕迹,体现一种诚信是大盛魁的商业魂,感受旅蒙商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形成思想上和认知上的共情共鸣。

三是开发文创产品。在特定历史及其文化场域,开发系列纪念茶,纪念酒,文旅纪念品,增加收入,扩大影响力,显露出来的当代大盛魁的古朴深邃的情结。有着小东西,大概念,小标识,大宣传的作用。

四是做一个宣传大盛魁传播大使。或进行直播,或进行讲解,或表演情景剧,再现大盛魁的历史,整合大盛魁文化元素,在独特性较强的内部流程中,同时蕴含着总体性的文化依托和内涵意义,沉浸式体验,一生只做一件事,就为大盛魁。

五是积极争取政策,将仅存的大盛魁遗迹,将这一砖一石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蹚出一条保护与发展齐头并进的新路,让古建筑、古街区成为展现文化魅力、讲好大盛魁故事的“活化石”,真正在守护历史中开启未来,让深厚的文化自信在名胜古迹的文化韵味中日滋月益、生生不已。

呼市文化在玉泉,玉泉文化在大盛魁。大盛魁是一个永远飘扬的旗帜。对于遇到大盛魁时感想都不一样,如果不曾相逢,也许心绪永远不会想的那么多,如果真的失之交臂,恐怕都会遗憾的。在大盛魁的这片土地上,每走一步都是大盛魁带起来的文创风景。

在经常做旅蒙的翻译,给蒙古培训留学生的巴音那一直在参与大盛魁博物馆建设。他领我们去见了“归化城收藏社”老板张勇,房间不大,收藏物品堆满了屋子。他搞收藏有三十年了,说起大盛魁,他还收藏了不少,有牌匾、印章、酒坛子、报纸…经常跟文物对话的人,遇到了知音一样,说起来滔滔不绝,每一个物件都有故事。

有个大盛魁小号的“执事敬”牌匾是从捡破烂的三轮车夫买来的,上了报纸后,几经波折,多花了不少钱,大盛魁面粉厂的牛角印章是从土旗淘来的,大盛魁酒坛子是在清水河找到的,搞收藏又辛苦又花钱的,真的不容易。

正如研讨会时专门收藏驼道的物件的代林,也是一样,堆满了屋子,哪个都是宝,却得以见证宏大历史的变迁动向,也对总体的社会状况多有观照,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富于历史感与想象力的影像。但是说到大盛魁博物馆需要支持,张勇和代林都是双手赞成。这是难得的一种情怀。

在大半天的走访中,从宋治国、祁娟、赵正伟到翻译巴音那、收藏家张勇…

所见到每个人,都对大盛魁充溢着热情的回响,在历史底蕴与现实中同频共振。大盛魁祁娟说,我对大盛魁情有独钟,也许我与大盛魁大掌柜王相卿的祁县是一个祁字,说不定是老乡呢,我喜欢大盛魁电视剧主题歌“一直走一直想…”大概也是我们几个现在的状态吧。大盛魁的赵正伟说,来大盛魁已经17年了,一看见大盛魁三个字,陡然就热血沸腾起来。这是大盛魁的辉煌历史的见证。

他对大盛魁的历史如数家珍,揭示大盛魁的活力与生机。虚构与纪实,民间与正统,在历史的褶皱之中尽是大盛魁的前世今生。他曾参加了现在的大盛魁的奠基,目睹了在大盛魁旧址恢复商号原貌,打造“大盛魁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的发展过程,也充满期待。

大盛魁可使我们跃离现在的世俗世界,潜入深邃而神秘的万里茶道。但是其在历史性与现实性,民族融合和互鉴,以及商业规则和机制创新等层面,都需要多重维度的探索,进行文化重建,不仅仅是晋商文化、草原文化和走西口文化,与城市历史与家国历史的关联,从而形成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建设北疆文化,向北开放桥头堡中发挥积极作用。大盛魁是不能忽略的。

对于大盛魁文化的重建,而不再是仅凭一腔热血,更多体现出对历史的敬畏,进一步凝聚各方的力量与智慧,一种大盛魁新传奇的礼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