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树恒的头像

孙树恒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14
分享

顾景云老师

"老乡,叫我姐姐!“

我认识顾景云老师时间不长,第一次是在一次书画家聚餐时,顾景云老师从郊区风尘仆仆的赶回来,是为一所大学新成立的书法专业去把关定向的。一落座,她热情爽朗的笑声,如同夏日的微风,带着一股温暖的力量。她的一段京剧。字正腔圆,充满力量,不曾想,这位知名的书法家还是一个京剧票友。一看就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她听到我的口音,咱们还是老乡呢,叫我姐姐。时隔几个月,我跟随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主席米保林和几名书画家又走进了顾景云老师的工作室。

在我接触的书画家的工作室,她的工作室里不仅有着自己一手潇洒飘逸的墨宝,还有自己的学生的作品,有书法有画作,在她看来都是她的得意之作,她对每一幅作品都给我们进行了解读,深情的娓娓道来,那么低调,我深深的懂得了,什么是大家,顾景云老师如一位大姐般存在。

在中午吃饭时,荣宝斋画家朱家骞老师,把2013年元月21日腊月初十,坐顾景云老师的车,冒着大雪去清水河县采风,这一路真是惊心动魄,但有惊无险的情景。为答谢顾老师所写的诗再一次朗诵给人们:”清河写生兴致浓/突降大雪返归程/长坡万米难分路/夜色阴黧不见钉/轮打麻花秧歌扭/寒冰风雪考景云/沉着稳定方向轮/一代书杰靓女英。“

让在场的人们为之动容,顾景云老师更有着那独特的性格,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女子,让人在欣赏其作品的同时,也为之青睐的刚柔相济的气质。

她的艺术是她的灵魂,她的性格是她的魅力,她的勇敢是她的精彩。米保林主席说,顾老师是一个有情有义,清雅高洁的艺术家。

顾景云老师自己常说:“因缘际遇而喜墨书朱印,自此便寒暑不辍。”

顾景云老师,生于1960年赤峰市宁城县。素有"千年古都、山水宁城"之称。夏商以来,先后有鲜卑、契丹、女真等 十几个民族在此生息繁衍。

辽代设中京大定府,作为辽代中、后期国都,成为当时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见文化底蕴多么雄厚,顾景云老师也是“大辽"的都城人呢。

顾景云老师自幼便对书画怀有浓厚的兴趣。顾景云从小就喜欢书画,1988年,她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的书法培训学习。她善书法,师法古贤,精研经典。在书法的世界里,她尤擅行草,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根基,笔走龙蛇,气韵生动。同时,他又兼通篆书,篆刻亦能信手拈来,展现出他深厚的书法功底。

1991年,入职呼和浩特书画院,这里成为她书法艺术的摇篮。她拜师于杨鲁安门下,在恩师的悉心指导下,她坚持,从不懈怠。环境的影响与师长的教导,使她的书法、篆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逐渐在内蒙古书印界脱颖而出,成为内蒙古印坛的翘楚之一。

正如蔡邕在《九势》中所言:“书肇于自然”,顾景云老师的作品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汉代杨雄说“书为心画”,每位书法家的作品都是其生命的微观体现。正如徐利明在《中国书法风格史》中所言,书法的艺术美,源自于华夏民族的集体创造,而顾景云,便是那在既定体式下,不断翻新的书法家。

身处时代的洪流,顾景云老师坚守传统,却又善于从现代书风中汲取养分。她深研传统,留心时风,将二者兼收并蓄,融会贯通。长久的实践,让她终成己貌,楷书功底扎实,行书流畅自然,草书富有动感,篆书古朴典雅。在浓淡相间的墨色中,她的作品展现出丰富的层次感。

顾景云的行书,宗法晋唐,对《怀仁集圣教序》及“二王”笔札用力尤多。她的楷书,取法与钟繇、褚遂良,临摹《宣示表》《雁塔圣教序》用功颇深。而她的篆书,则从王福庵《说文部首》入手,将小篆的540个偏旁部首内化于心,又上溯到金文、石鼓文等大篆笔法。

杨鲁安先生对其书法的评价是:“行书、楷书第一,篆书第二,篆书中大篆第一,小篆第二。”这是对顾景云书法的极高赞誉,也是对她艺术成就的肯定。

顾景云老师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多次在国际书法比赛中获奖。她的作品被众多书法爱好者收藏。她用笔墨书写着生命的韵律,用书法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顾景云老师,她用笔尖舞动着生命的旋律,用墨香诉说着人生的故事。她的作品,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现代的创意,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无尽的惊喜和感动。

在顾景云老师的笔下,每一个字都仿佛有了生命,它们跳跃着、舞动着,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她的书法,不仅仅是艺术,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对世界的热爱和追求。

顾景云老师首以篆刻问鼎书坛,继以小楷及大草行世,成绩斐然。顾景云老师除了书法,还热爱金石篆刻,表现了一个女人的细腻的情感。正如白蕉所言:“书法与金石篆刻两项是我国有悠久历史、优良的传统的艺术遗产。”顾景云老师正是这一传统的传承者,她用她的实际行动,推动着内蒙古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

1994年起,顾景云老师一边学篆书,一边攻篆刻。由于初学篆刻,她掌握不好使刀的力度,经常“跑刀”,锋利的刻刀常常会划伤手指,但她毫不气馁,包扎好手指,继续深钻细研。石印刻了磨,磨了刻,如此反复不已,别人觉得她太辛苦,她却陶醉于其中。在篆刻作品中,她的刀法精湛,布局巧妙,气韵生动她的篆刻也因此得到鲁安先生“宗法秦汉,临摹古玺,发微取精,得其古雅之韵”的赞誉:“自古以来,女篆刻家就很少。顾景云可以说是自学成材,印风秀雅,在内蒙古女篆刻家当中属于前几名,在全国也属于中上水平。”

她的作品,无论是书法还是篆刻,都透露出一股“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的气息。她不拘泥于书法的技法束缚,而是将万千物象融入其中,让书法与自然、与生活、与心灵相互交融。

顾景云的成就斐然,她举办《体味经典——顾景云书法篆刻展》,作为《天南地北赤峰人》十大书法家作品展在澳大利亚隆重开幕,她的书画篆刻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展览,并屡获殊荣。如今,顾景云的身份众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书法家协会老书家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会员、民盟中央美术院内蒙古分院副院长、呼和浩特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二级美术师……这些荣誉和身份,都是他多年辛勤耕耘的见证。著名书画家、艺术评论家滑国璋这样评价著名女书法家顾景云。“‘学书以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顾景云明乎此理,并身体力行,孜孜以求,由‘形质’入手,力追‘神采’,挥洒自如,饶有风神,最终跨越书法的形质层面而进入书法艺术的精神层面。”

随着各地书画院、书画研究院的成立,为顾景云老师等书画从事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书画家在这里挥毫泼墨,抒发情感,将内心的世界以笔墨的形式展现出来。她在创作的同时,也不断地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顾景云老师如同一位智者,用她的热情和激情,点燃了学生们对书法的热爱。在内蒙古创业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呼市职业学院美术学院、内蒙古丰州职业学院以及呼和浩特市老年大学,创立了自己的书法篆刻工作室,她的身影总是那么忙碌,但她的眼神却充满了坚定和执着。她的教学,不仅传授了技艺,更传递了文化,让更多的学生领略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

除了创作实践外,顾景云在书法理论研究方面也有着卓越的成就。她的学术论文《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等作品,深入挖掘了传统书法的精髓,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理论体系,为丰富和完善书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的学生们,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如同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他们的作品,有的飘逸如风,有的刚劲有力,每一幅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和智慧,也见证了顾景云老师的辛勤付出。他们的成绩,不仅是对自己努力的肯定,更是对顾景云老师教学水平的最高赞誉。

她的作品,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艺术创新的探索。她的教学,不仅传授了技艺,更传递了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书法艺术。她的足迹遍布内蒙古的每一个角落,将书法艺术带入了更多人的生活。书法家张树昌先生,有一篇文章曾在圈内广泛流传,文章这样描写一位书法家:“清风微微从轩窗前飘过,凭窗望远,云掩山岚。座畔缕缕茶香伴着墨香……但见伊人拈管染翰,于粉箋寄上淡淡清思。从朝至暮,心追手摹,虽无池水尽墨之功,却也不乏寄兴于大江东去之豪迈与晓风残月之幽情。际会于云兴景山,便倾刻万纸;偶溶于鸟语万籁,则素箋两行。我非我、花非花,只有在笔与纸、刀与石的或急或缓的磨合声中,一切的一切,都幻化在这生生不息的阴阳相荡的空寂中……。

顾景云老师追求的不再是恢弘的气势,而是细致古雅的“小情调”,这种情调充满了平正淡雅的文人气息,正如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所言:“皆以平淡天真为旨”。

除了书法和篆刻,顾景云还热衷于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学习、借鉴。她学习京剧,体悟其中的悠长韵味;学习创作旧体诗词,自撰自书,诗书合璧,自得其乐。她的艺术世界,丰富多彩,充满了无尽的魅力。

而生活中的她,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更是厨艺高手,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艺术家,这位多才多艺的书法家, 她的人生,就像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 每一笔、每一划,都诉说着他的故事与传奇。

学生史瑞云说,顾景云老师更像妈妈,对我来说,就像一位大姐。

我翻阅着她的静美画册,凝视着她写的"临王铎书法16条屏",各位书画家现场创作的字画,都是浓浓的祝福。

顾景云老师用她的才华和人格魅力,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的存在,让我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内蒙古师范大学李子广教授,多年前曾赠顾景云老师一首诗:“顾曲周郎似,云开笔阵图。浑脱从剑器 ,烟景满平芜。”正是她那份独特的魅力与风采。她如同周郎一般,精通音律,一段京剧,便能令人陶醉其中。她的智慧与才华,如同云开之后的笔阵图,清晰而深邃,令人叹为观止。她的美丽与气质,不仅仅体现在外貌上,更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正是对她最完美的诠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