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树恒的头像

孙树恒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23
分享

一个新一代旅蒙商和万里茶道的收藏家

任志勇是一个真诚的人。

前两天,研究回族驼运的文史专家代林老师,跟我说,一个长期在蒙古国经商的任志勇回国了,他对万里茶道和旅蒙商有所研究,要不要见一见,我说,不见就遗憾了,不能错过机会。正如代林老师所说“感恩遇见”一样。

在周末的早晨,阳光分外灿烂,让我的心情也美美的。街上的行人稀少。在代林老师小区的会所里喝茶,约定的时间刚到,他就过来了。个子不高,衣着休闲,戴着遮阳帽,背着双肩包,利索而干净,眼睛炯炯有神,机敏地在张望,他的眼睛总是闪烁着温暖的光芒,像是能够洞察人心,却又从不轻易表露。他的笑容,总是那么自然,那么亲切,这也许是在长期在国外工作的人的特质吧。

我们握了握手,没有客套的寒暄,互相也无需自我介绍,但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

他选了铁观音茶,流淌着淡淡的香味,开始聊起来。他是一个低调,不张扬的人。他说疫情三年没有回来。回国了,心里踏实了。回来还很忙,刚送完孩子去补课。又去探望八十多岁的老父亲。

一接触给我的感觉,他是一个闪烁着可贵的本质,一个自然、本真、真诚、质朴和个性的旅蒙商。

他说,“我就是新一代旅蒙商人”

机缘巧合,让我对了解一个“新一代旅蒙商”充满了好奇心。

任志勇身为骑兵的后代。

他的父亲曾在骑兵五师工作,转业后担任过派出所长;而母亲则是公路工程局的技术员。

任志勇的身体里流淌着骑兵的血脉,承袭了父亲的骑兵的英勇之气。他热爱自由,热爱冒险,喜欢挑战自我,不断地超越自己。

任志勇毕业于呼市二中,随后考入内蒙古农牧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在大学期间,他积极学习,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毕业后便分配到中建内蒙古分公司工作。尽管他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职业道路,但却成就了一位旅蒙商的美誉。

1997年,任志勇踏上了通往蒙古漠北高原的旅途,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

2000年,他停薪留职,在蒙古国创立了新世纪建筑安装公司,继续从事自己擅长的建筑建材和岩土工程业务。2017年,他与国内一家集团成立股份公司,主要经营岩土基础工程和地产业务。在很短的时间内,他成功创办了蒙古万里茶道研究会和自己的明㯖茶叶文化公司。

尤其对于他的主业来说,不仅是建筑工程的专家,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建筑精品。他的建筑作品不仅为蒙古国带来了经济效益,他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为蒙古国的建筑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了蒙古国丝绸之路贡献奖。

他说,我不会随波逐流,不会通过其他不法途径一夜暴富,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保持清醒和坚定。

对于任志勇来说,工程辐射的范围极其广阔,蒙古国以更多维度和方式向他敞开它的怀抱。

任志勇是旅行的收藏家。

他从6岁跟着大爷学集邮,就培养了自己的收藏意识。他没有在商言商,没有任何矫饰,他的话语浸润着一种家国情怀,他对万里茶道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旅蒙商作为这条贸易路线上的重要角色深有体验,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坚韧精神以及所做的贡献都值得历史记住他们。

他说,自己阅读了大量相关的学术著作,掌握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参观了一些与这段历史相关的博物馆或遗址,清晰的了解这段历史和文化,开始一场场震撼心灵的历史穿越之旅,探寻一件件的传奇故事。

他的工程遍布蒙古高原,他又是一个旅行达人,他不仅仅是简单的旅行。在任志勇的心中,他认为每个人都不应只作为一个个体,而是要融入到社会中去。在蒙古高原上,行走着来自不同领域的的人们,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如使节、喇嘛、朝圣者、探险家、旅行家、摄影家、商人、流浪汉、甚至还有逃犯和不同政见者等等。虽然他也会受到社会各种现象的影响,但他会坚守自己的底线。他说,阴气重的不沾,寺庙的不染,这样我才能立得住脚,感到内心踏实和安定。

他的每一次旅程,怀着对蒙古高原的热爱,走过了山川河流,穿过了城镇村落,对未知的探索,对万里茶道的踏查,对旅蒙商的寻访,他收藏着沿途的古老的物品,每一件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这些收藏品,不仅让他回忆起了旅途中的美好时光,更是心灵的沉淀。收藏的是历史、抢救的是文化,更是内心的感动与体悟。

他从背包里小心翼翼取出了一些资料,都用塑料皮封着,都是有关万里茶道和旅蒙商的。他边打开,边讲述,充满着强烈的个人色彩和独特叙事。

他给我们看了两个重要历史资料,一件是清朝政府对蒙古高原租种垦地章程,共十六条。以前是禁垦政策,清朝初期,由于满蒙联姻的关系和为了保持内蒙古的相对独立性,清政府实行了“禁垦蒙地”的政策。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汉民流入。放垦政策,清末,由于多种原因,如财政危机、边疆危机以及蒙古族王公贵族的负债等,清政府开始逐步放开对蒙古高原的开荒种地政策。在这个章程里,允许中国俄国人民到外蒙古租种垦地。章程规定:分生地熟地,丈量,四界,外交衙门发执照,收取照自费三元。租期三年。分上、中、下等地。由财政衙门收取照费,每亩地按上中下等地分别为三钱、二钱、一钱。对私自加垦按照十倍加罚......等等标志着蒙古高原由游牧到农耕和游牧的转变。

光绪二十七年(1902年),清朝中央政府批准了山西巡抚岑春煊关于开垦蒙旗土地的奏折,任命兵部左侍郎贻谷为钦命督办蒙旗垦务大臣,赴内蒙古西部督办垦务。随着政策的放开,大量的汉人合法迁移到内蒙地区定居,蒙古贵族也开放土地牧场供汉人开垦。在开垦过程中,清政府对已私自开垦的土地进行丈量,逐亩逐垧征收押荒银,并对垦熟的农田升科,征收田赋。这一政策促进了蒙古高原农业的发展。现在蒙古国白面已经自给自足了。

另一组文件是清朝政府对旅蒙商规定的路引、护照(照票)、限票和营业执照等证件。清政府实行民族隔离政策,旅蒙商入蒙地经商需经批准领得“龙票”、“信票”作为凭证,并限期一年。届期必返,不得借故潜留。然而,对于旅蒙商来说,证件颁发和审核更为严格。他们需要通过清政府的审核,领取特定的“龙票”或“信票”,才能合法进入蒙古地区进行贸易。证件上有商品种类限制:清廷对旅蒙商携入蒙地的商品种类有明确的限制,除粮食、布帛、茶叶、烟酒、生活用品、佛器、铸铁锅等外,严禁武器和铜铁等金属输入蒙地。税赋征收:清廷还对旅蒙商课征多种税赋,如支搭帐幕的地皮税、放牧的草地税、商品交易税、出入关卡税等。这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也对旅蒙商的经营活动进行了进一步的控制和管理。查验和处罚:清政府通谕驻蒙古各地的将军、都统、大臣、参赞大巨等满汉官吏和各盟旗扎萨克王公,定期查验旅蒙商人的执照信票。如发现无票或持过期信票者,一律没收货物,逐出蒙境。

此外,对扎萨克和官员的失查或匿隐不报也会进行参处。清朝政府对旅蒙商规定的路引、护照和货物证等管理措施,旨在维护蒙古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同时也为清政府带来了财政收入。然而,随着贸易需求的增长和禁令的松弛,旅蒙商在蒙古地区的经济活动逐渐发展壮大。从这几件文献里有嘉庆十六年六月时照票,上标有祁县六人,三十一岁到四十八岁,有年龄,身高,面色,胡须等,带九十货驼前往库伦。有道光三年四月的路引,上标有为赴西藏恭贺达赖喇嘛坐床的喀尔喀四部盟长签发的路引。有光绪二十二年十月的执照,上标有官员司员崇点年满携眷返回,驾车两辆,驼车一辆,驼夫十二人。

任志勇是万里茶道申遗的参与者。

在蒙古国,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更是一位深受人们尊敬的社会活动家。他是蒙古国中华总商会副会长,他深知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在异国他乡的分量,更明白自己作为旅蒙商的责任和使命。他用自己的行动,架起了中蒙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

他还致力于推广中蒙两国的文化交流。他组织了各种文化活动,让蒙古国人民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同时,他也邀请中国艺术家到蒙古国演出,让蒙古国人民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他的努力促进了中蒙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在蒙古国人民的心中,任志勇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和社会活动家,更是一位有着深厚情感的朋友。他的到来让蒙古国人民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温暖和关怀,也让中蒙两国人民的心更加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因此,当得知万里茶道申遗的消息时,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其中,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参与者。他不辞辛劳地奔波于中蒙两国之间,与各方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他积极搜集和整理关于万里茶道的文献资料,为申遗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和支持。同时,他还亲自走访了万里茶道上的一些重要节点和遗址,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万里茶道的精神。

他深知,这条茶道见证了中蒙俄三国人民长期的友好交往和商贸合作,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因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万里茶道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感受这条古道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万里茶道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它代表着人类对于和平、友谊和合作的追求与向往。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守望着这条古老的茶道,见证着它的复兴与传承。

和俄罗斯茶叶之路研究学者

任志勇想让万里茶道立起来。

经过二十余年的漂泊和积淀,尽管蒙古国的生意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但他认为落叶归根,即使还在繁茂的时期,呼市的最适宜人居的地方,还是回家好,做点有意义的事。他说,我也五十五岁了,要回来就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孝敬老父亲,他要感谢妻子的不离不弃。

他说呼市本土文化就是旅蒙商文化,有旅蒙商才有茶馆、召庙,饭馆。这也是大盛魁商号的灵魂所在。他要成立文化工作室,把积累的一些历史资料展览,让人们了解万里茶道,了解旅蒙商那段历史。他说,文学创作可以虚构,背景的不完整,但是虚构就是为了抵达更多的真实,但是史实是真实的资料,寻找产生于失去的地方,还原历史,抵达更多的形形色色的生命个体,他们的生命样态,他们的人生内容。他说,只靠个人是有限的,包括翻译、整理、修整和鉴别,工程量是很大的,现在妻子帮忙,但却是远远不够的。

他常说:“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这番话,道出了他开办文化工作室的初衷和使命。如今,他正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份使命和责任,让文物立起来、活起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建文化工作室的社会价值。

旅蒙商是靠茶叶起家的,是作为敲门砖走进蒙古高原,他也对茶叶有着深厚的情感,他开办了茶叶公司,商标“明㯖”他精选各地的优质茶叶原料,通过精心的炒制、发酵、烘焙等工艺,制作出香气扑鼻、口感独特的茶叶产品。他深知,只有优质的茶叶原料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才能打造出真正的好茶。以新的旅蒙商的,将茶文化传播到蒙古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我们走在如意河岸,他说呼市的城市建设真美,山清水秀,花团锦簇,蓝色的天空,空气清新,阳光滚烫的照在身上。他说,还是自己的国家好,自己的民族文化好,生养自己的地方好!

代林老师说,不愧为一个有家国情怀的儒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