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跟车子接触是去我的姑母家。我姑母家在海安的角斜镇,离我家有三十多里地,祖父雇请一辆独轮车送我。
现在见过独轮车的人不多,因此,有必要简单描述一下:一个大大的木头轮子,轮子上面罩着木制的车架,车架两边好坐人好放物件。因为木头轮子是硬的,与地面硬碰硬,人坐在车子上,屁股会被硌得很疼。但是,当年的人们却把独轮车当宝贝似的。我坐在车上,一路有看不够的风景,天上有飘动的流云,头顶有掠过的小鸟,路边有风中起伏的野花小草,小河里有蛙鸣,实在是一种享受。
老一辈人常常为拥有一辆独轮车而骄傲。因为独轮车的用途广泛,人们可以用它下地,可以用它运猪送羊,可以用它进城购物,也可以用它走亲戚……陈毅元帅当年用“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几十万支前民工用独轮车推出来的”一句话,将独轮车推进建国“功臣榜”。
坐独轮车的人屁股疼,推独轮车的人就更加辛苦了。独轮车推车手们的形象几乎是统一的:抬头挺胸,两眼直视,双手紧握车把,躬身,两脚站成外八字形(以保证车身平衡),翘起两只屁股蛋子,一歪一扭,一甩一摆,车子随着推车人的步子吱吱哑哑一路向前,如果遇到上坡,推车的人几乎趴到地面上,屁股翘着,一步一蹬……行进的速度当然快不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家因为姑母的原因,在村子里率先有了一辆“永久”自行车,这可是一件了非常不得起的事情,因为一辆自行车的价值相当于一个壮劳力一年多的收入。
不少人到我家参观自行车,父亲很是得意,我也跟着沾光,受到小伙伴们的追捧。自行车在我家是很有地位的,每次骑过,父亲就叫我们将它擦拭一遍,然后架在一张旧床上,自行车简直成了一件展品和供品。直到几年以后,父亲才舍得启用自行车驮粮食、驮牲口,当然,驮人是最多的。坐自行车比坐独轮车舒服多了,更重要的是自行车比独轮车速度快。我第一次坐父亲的自行车,也是去角斜姑母家。父亲的车技不好,他不会从前面上车,因此,坐车人必须坐在车前的横梁上,或者在他上车后跳车,我当然只能坐在车前杠上了。坐在车前杠上很受拘束,整个人被骑车人环抱着,但它的速度令我有一种快感,我的耳边是呼呼的风声,路边的树木和庄稼快速地向后移动,临近姑母家了,我兴奋得伸开双臂高叫道:“姑母,我来了!”那种感觉真的好过瘾。三十多里路程两个小时就到了,我自觉这便是世界上最好的交通工具了。
时间推移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乡村开始有人骑上了摩托车,“幸福250”开起来“咚咚咚”的一路轰鸣,从大路上呼啸而过,尤其是到了人多的地方,骑车人好像故意得瑟,骑得飞快,带起一阵风,车后扬起一股烟尘。这时的我往往骑自行车走在上班路上,摩托车从身边驶过时,看他后背鼓起的衣服,尤其是车后座上乘坐女子那种相拥相抱的亲昵举动,令我心生羡慕。这时,因为我家正准备翻建房子,所以一直不敢有买摩托车的念头。我就只能坚持着做一位看客。
1996年,可以说已经是遍地摩托车了,我依然骑着我的自行车。一天,单位负责人突然宣布了一项“决定”:从今年起,凡不骑摩托车的人,单位上一律不给予“车补”。领导一声令下,单位里炸了锅,大伙儿认为领导不讲理,强加于人。但坐下来细细一想,觉得领导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自己确实有问题啊。你想啊,都什么时候了,一个个下乡工作还骑着个自行车,慢吞吞的,一蹬头一伸,明明可以半天完成的工作,却要两天甚至更长时间,既影响了效率,也有损形象。于是,一个个便动起了买摩托车的心思。
单位负责人率先垂范,他的摩托车第一个到家,“雅马哈”!接着,其他人纷纷响应,有的人买“本田”,有的人买“幸福125”,我呢,买了一辆“重庆80”。我觉得“重庆80”的车型好,四平八稳,而且价格便宜,自此,一辆“重庆80”伴我行。以前去姑母家,都是父亲用自行车载我,现在是我用“重庆80”驮父亲。父亲带我去角斜时,一路蹬自行车,要两个多小时,蹬得气喘吁吁,蹬得大汗淋漓。我开重庆80,半个多小时就到了,而且只需要按把一拧,一阵“得得得”。有时我也用它接姑母来我家。姑母对摩托车惊叹不已,叹息当年我们步行去角斜的艰辛,叹息今天坐摩托车的幸福,叹息时代的变化大变化快,又叹息祖父的不在,如果在,他一定高兴得合不拢嘴吧!
其实,这时的乡村道路并不好走,从我家去角斜,净一式泥路,而且路面上坑坑洼洼,常有缺口,如果遇上雨天,一路的泥泞,摩托车就只能作壁上观了。
转眼间,又是10年,2006年,我的“重庆80”已经服役十年,这时,车子的外观陈旧,机件老化,开起来摇摇晃晃,且成了个油老虎,不少人叫我淘汰了它,正当我犹豫的时候,车子意外地不见了,陪了我十年的“宝马”就这样突然失踪,心里觉得满不是味儿的,特别是想起在它身上所发生的我与父亲和家人的一些亲情故事。
这时,小轿车已经走进农家。有人怂恿我买一辆小车,但我考虑到自己没有驾照,又想乡村的路不好走,没必须讲这个排场,于是还是坚持选择了摩托,就又买了一辆“珠峰100”,我喜欢这种既可以载物,又可以载人的实用车型。
时间真的如白驹过隙,一晃又是一个10年,2016年,眼看家门口修起了水泥路,眼看人们开着小车进进出出,想想,骑摩托车虽然速度不慢,但遇上风雨天气,遇上寒冷的冬天,就有诸多不便。再说,现在自己养一辆小车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买小车的动议被提上家庭的议事日程,于是,在我60岁上,拥有了一辆“雪佛兰”小车。
数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的出行工具由自行车到摩托车,再从摩托车到小轿车,其变化真的是太大了。而发生在我身上的这个变化不正是我们祖国发展和人民生活变化的一个缩影!
现在,每当我驾驶小车行进在乡间平坦大道上的时候,就会想起行进在去角斜路上的独轮车、自行车和摩托车,想起这一路上与我相伴的亲人们,想起这一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