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箫笛的头像

箫笛

网站用户

小说
201901/05
分享

16连连载

第三十七章

 

1974年的10月底,毛主席提名邓小平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新一轮政治斗争的角逐开始了,以至于伟大领袖不得不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八年。现在,以安定为好。全党全军要团结。”这条最高指示立即被传达到生产建设兵团的每一个生产连队。

但是,远离北京的南方的山凹里的16连只是表面的安定,知青们的内心并不安定,每个人都想着如何设法脱离这日复一日的劳作之苦,去寻找自己梦想的幸福生活。那些家里父母当官的只要是官复原职都设法回城了,那些有办法搞个什么病退、顶职、身边无人、独子手续的也回城了,还有些男知青报名当了兵,当然大部分知青冥思苦想也想不出什么办法能够离开农村回到城市,只能是抱着听天由命的想法依旧日复一日地继续劳作,继续苦苦地煎熬着,可是人心却是无法再安定下来。什么扎根农村一辈子,什么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什么把一切献给党,去他妈的吧!没有几个人再信报纸广播里的这些革命口号了。从一切听从党指挥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个中的奥妙勿需赘言。

陈大强和谢和平都是普通工人家庭的子弟。陈大强全家是印尼华侨,1965年印尼排华时回到祖国,现在还有亲戚在印尼和香港。谢和平是潮州人,家里也有亲戚在香港和泰国。他们的父母都是平头小百姓,无权无势,也拿不出什么法子把他们从乡下调回城里。他们眼里看见的,耳里听到的,都是熟悉的同学通过各种办法回了城,两个人心里是越来越不平衡,不平衡就焦虑,焦虑了就酗酒,几乎隔几天就喝得酩酊大醉,好几次误了上山割胶,被连长大老刘和副指导员郑玉林口头批评了几次,二人表面认错,过后不改,屡屡重犯,终于受到了记小过的严厉处分。

受到处分的陈大强谢和平并无丝毫悔改之意,种种的不满纠结在心里,心里依旧是愤愤不平。凭什么有后台的就能“走后门”回城?凭什么工人子弟就只能待在农村?其实走不了的知青都和他俩同样有这样的想法,只是不像他俩表现的这般外露激进而已。

这天俩人割完胶又跑到了马塔镇,进了饭店,各叫了一瓶二锅头,就着凉拌猪耳朵大嚼起来。

喝着酒,嚼着又香又脆的猪耳朵,陈大强双眼喷火,大理石般的脑壳上青筋暴出,他冷冷地对谢和平说:“兄弟,你说该咋办?难道咱们真的一辈子呆在这个鬼地方?”

谢和平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放下酒杯,他环顾四周,见没有什么人,压低嗓门说:“办法倒是有,就看你敢不敢干!”

“有什么不敢干的?难道活人真的要被尿憋死?说!”陈大强瞪圆了一双牛眼。

谢和平却是欲言又止,他再次看看四周,似乎非常担心。

陈大强见谢和平犹犹豫豫,“啪”地拍了一下饭桌,说:“有话就说,有屁就放,你小子磨蹭什么?”

“我有点怕。”谢和平嗫喏地说。

“怕什么?又不是叫你去杀人放火。”陈大强不屑地说。

见到陈大强一付不耐烦的样子,谢和平于是凑到陈大强的耳边,伸出两根手指,悄悄说道:“逃港!”

“什么!”谢和平的语音虽低,却如同炸雷一般轰得陈大强差点跳了起来。

陈大强也四下望望,见没什么人注意他们,这才把那颗狂跳的心放了下来,他看着谢和平,嗓门也压低了:“咋个逃港法?”

“坐船。”

“什么船?”

“渔船。”

“有把握吗?”

谢和平点点头,又说道:“不过,也可能会有危险。”

“什么危险?”

“船要在海上走几天,有可能遇到巡逻艇,再就是海上有风浪,谁也不敢保证万无一失,万一……”谢和平不说了,抬起眼盯着陈大强。

陈大强也不吭声了,他闷头呷着酒杯里的酒。

是呀!从这里到香港有几百海浬,巡逻艇不说,要是遇到大风大浪,谁敢说就一定能闯过去呢?万一船翻了,人就没命了!可是,不冒险哪里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与其在这贫瘠的山洼里平平庸庸度过一生,倒不如豁出一条性命去闯荡一番,或许就有出头之日。陈大强的祖爷爷不就是豁上一条命坐着木船漂洋过海到了爪哇,凭着一双勤劳的手攒下了自己的家业,如果不是印尼排华,陈大强也不至于落到个上山下乡的地步。

想到这里,陈大强血管里那祖爷爷遗传下来的血液沸腾起来了。谁说中国人不敢冒险?咱们的老祖宗早在明朝就闯荡大洋了,到了清代更是有无数中国人背井离乡跨洋渡海去寻找那一方乐土,他们去到异国并非像西方殖民者一样去巧取豪夺霸占别人的土地,屠杀别国人民,而是与他国人民和睦相处共建家园,用自己的智慧为他国经济做出了贡献,也为自己创造了财富。现在,陈大强也要去跨洋渡海了,他要去搏一搏,要用自己的性命去搏一搏,哪怕真的是命丧大海,他也要去搏一搏。

酒过三巡,陈大强要逃港的想法是越发坚定,他看着谢和平被酒精烧红的脸庞和那双布满血丝的小眼睛,有点怀疑地问:“你说你有把握,什么把握?”

谢和平这才娓娓道来。

原来,谢和平割胶的树位紧挨着一座村落,他割胶、收工都要穿过村落,久而久之,就认识了村中一家姓余的农民。这老余一家对知青很亲切,谢和平累了渴了,常常跑到老余家讨口水喝,老余都会非常热情地为他倒杯开水,有时还会煮锅红薯粥让谢和平品尝。谢和平本就是个会讲人情世故的人,既然老余真心对他,他也时不时买点糖果饼干之类的东西送给老余的孩子,两人也就成了好朋友。

老余有个大女儿嫁到了渔村,女婿是个船老大,有次谢和平又跑到老余家讨水喝,恰巧遇到姑爷领着老婆回娘家,于是又和老余的女婿套上了近乎,二人交谈甚欢,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老余的女婿姓焦,三十来岁,长得人高马大,他从小就在渔船上摸爬滚打,练就了驾驭渔船踏海蹈浪的一身好本领。焦老大文化程度不高,却上知天文地理,下晓渔情海况,他和谢和平说,驾船出海,那不仅是把自己的一条命搭上,还有全船的性命都得搭上,来不得半点马虎,要不就不叫船老大。

焦老大是个十分豪爽的汉子,喝起酒来是用大碗斟酒,吃起肉来亦是大块啖肉。那天谢和平与他谈的甚是欢快,焦老大便要请谢和平喝酒,谢和平因为还要收胶婉拒了。

谢和平在交谈中了解到,渔民只要一出海往往都要几个月的时间,有时为了追逐鱼群甚至要到很远的大洋之中,有时为了补给一些食物用品或者躲避台风也会把船靠泊在香港或者菲律宾马来西亚这些地方。

听到香港,谢和平就试探地问焦老大是否知道香港的情况,焦老大自然把自己对香港的所见所闻叙说一遍,直夸香港多好多好,谢和平就说“那你干嘛不趁机留在香港”,焦老大摆摆手说“我没文化,在那里搵不到食,而且我老婆孩子都在大陆”,谢和平心思一动,又说“从来没坐过船”,焦老大立刻邀他上船,谢和平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那我可是想去香港玩一玩”,焦老大拍拍胸脯说“没问题”,二人于是相视大笑,约好下次有机会一定要畅饮一番。

就凭着与焦老大的这次见面交谈,谢和平觉得坐船逃港十拿九稳,所以陈大强问他他就说有把握,陈大强听了也就深信不疑。二人又一商量,觉得关键还是焦老大,焦老大虽然拍了胸脯,但如果真的要他带他们去香港,谁知道他会怎么想怎么做?于是二人决定要去找焦老大讨个实心话。

谢和平让老余捎了个话给焦老大,约好日子,这天就和陈大强提着五瓶本地产的“水东烧”和一只烧鸡到了老余家,等着焦老大。

焦老大如约而至,三个人加上老余围着桌子喝着60度的本地名酒“水东烧”,吃着烧鸡,老余怕菜不够,又叫老婆炒了一盘韭菜鸡蛋,炸了一盘花生米,四个人又吃又喝,谈天说地,好不热闹。就听那焦老大侃他驾船出海的种种经历,如何的下网捕鱼,如何的躲避风浪,如何的应付偶遇的检查,如何的到了异国港口偷偷上岸嫖嫖娼,焦老大说得是比手画脚唾液横飞,陈大强谢和平听得是眉飞色舞浑身乱颤。

焦老大望着刚认识的陈大强,1.8米的个头,身上的肌肉一块块就像是铁铸的,一双牛眼炯炯有神,肤色闪烁着古铜色的光芒,他操着粤语对谢和平慨叹道:“伲同学呢付身板,如果是到咗船上,勿晒几耐,我呢个船老大就该让给他了!”

谢和平抓住话题插了进去:“那我俩不干农场的活了,跟你出海捕鱼算了。”

“得!”焦老大满口应承,端起碗把酒灌下去,哈哈一笑说,“农场那活,贴钱给我我都不做,梹豆有我地出海人咁自由?只要伲到咗海上,吹着海风,看着海浪,闻着海腥,再蠢的人即刻就聪明了!”

焦老大像是突然领悟到什么,他望望谢和平,又望望陈大强,摇着头说:“不对呀!伲的真的是想……”

谢和平见焦老大欲言又止的模样,干脆就把来意挑明了,说完,就盯着焦老大。

焦老大的神色严肃起来,他又端起碗,慢慢地喝了一口酒,放下碗,他抬起头来打量着这两个知青。

两个知青的眼里流露着期盼的神色,那种期盼只有历经风雨的人才会有,也只有历经风浪的人才会看懂。这期盼是由尊严、追求、渴望和无助共同构成的,因为无助,他们才渴望;因为渴望,他们才追求;但这一切都出自于人的尊严。焦老大没有什么文化,可他却懂得尊严,一个在大海大洋里闯荡的人最懂得尊严,如果一个人的尊严被侮辱、被欺凌了,那他内心的火山一定会随时爆发。

焦老大不想知道面前这两个知青遭遇了什么,他从他们的眼神里已经看到了那种尊严,值得任何人尊敬的尊严。

焦老大知道,只要自己出手就能解救他们,但这是要担风险的,他不是怕自己担风险,大风大浪他都经历过,这点小事对他来说算不了什么,他是担心两个知青承受不了大海上的各种风浪。

偷渡可能会有三种结果,最好的只有一种那就是成功,其他二种都是最坏的:或者被抓住,或者葬身大海。你若想走偷渡这条路,你就得做好最坏的思想准备,谢和平陈大强有没有做好这种思想准备呢?这才是焦老大担心的。

酒一碗一碗的满上,又一碗一碗的干了下去,喝酒的人浑身燥热,全都把上衣扒光了,他们高高地端着酒碗,连声叫着“干!干!”

焦老大趁着酒劲对谢和平陈大强说道:“今日我地坐在嚟逗饮酒,就是兄弟,是兄弟就有乜嘢讲乜嘢,要想去咯边,就是九死一生,伲的有冇胆量?”

陈大强一拍胸脯,端起酒碗对焦老大说:“老大,你放心,纵是有刀山火海我们都不怕!”焦老大又问:“会游水吗?”

谢和平陈大强点点头。

焦老大微微一笑:“是在游泳池里游还是在海里游?”

谢和平陈大强异口同声说:“都游过。”

“好!”焦老大端着酒碗站了起来,“我应承伲的!下个月初五太阳落山前,到苦岭关外等我。”

“干!”几个人站了起来,高举酒碗,相互一碰,仰起脖子,一干而尽。

这一刻人人胸中涌起的都是豪情和义气,这种真挚的情感只有那个时代才有,人们相互间的交往没有现在社会上那种商人的气息。质朴与豪爽,大方与豁达,就如同《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一样,有苦同吃,有难同当,兄弟一场,肝胆相照,以至于几十年后谢和平踏上回国的路程,想起焦老大依旧是念念不忘。谢和平专门去找了老余,想见见焦老大,不过谁都没找到。那些乡村已经变成城市了,满山的橡胶林已经成了座座楼房,16连的几排泥砖平房还在,夹杂在城镇化的缝隙中,成了繁华闹市中的贫民窟,好像几个矮子在高个子的人群中艰难地喘息着,工人们早就不割胶了,老工人都退休了,年轻人都在从事小买卖或者离乡背井到珠三角打工去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