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玉林的头像

孙玉林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01/27
分享

重读《祝福》

2023年,兔年,有点特别,在经历了虎、牛、鼠年的冷落后,重拾旧历新年的热闹与喜庆。

旧历的新年毕竟最能撩起人的记忆,连空气中都是小时候爆竹的气息、鱼肉的香味。“嘭”的一声,是一群小孩在玩炸炮。见面的人,脸上都是祝福的笑容,心中都是满满的幸福。

于这样的氛围中,兄弟姐妹在老家相聚,见证着新农村的突飞猛进,感受着浓浓的亲情。热热闹闹中,祝福期待里,兔年新年接近尾声了。

正月初五,阳光灿烂,风吹在脸上,有一股冷气。回到工作的城市,年的味道便消失了。街上行人零零落落的,很多人大概依然沉浸在乡镇的新年中。我于这独处中想起了《祝福》,便从网上找来,重读了一遍。

心,收缩了。

记得是初中时,语文课学习了《祝福》,那应该是三十多年前了。觉得这篇小说最无意义,哪里比得上金庸的武打,琼瑶的言情,学得莫名其妙。“我”见到祥林嫂为什么“悚然”,祥林嫂为什么重复着“我真傻”,鲁四老爷为什么说着祥林嫂“可恶”……一个初中生,是无法理解这篇小说的内涵的。现在,这些疑问当然不成为疑问了。

然而……

小说中,“我”是一个见过世面的知识分子,正直,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与鲁四老爷也不是同道人,与卫老婆子、柳妈等鲁镇一众人等更不能相提并论。然而,“我”却毁灭了祥林嫂的最后希望。“我”乘祥林嫂“不再紧接的问”,“逃”也似的走了,祥林嫂也在“我”走后的夜里或第二天死了。

“我”间接地成为一个杀手,杀死了祥林嫂。

鲁迅弃医从文,成为新文艺的“闯将”,是“真的猛士”。在写作《祝福》的1924年,像“我”一样的知识分子,身上确实有“冷漠”的影子,这是鲁迅揪心的,也是他“彷徨”的主要原因。这种冷漠的人性,在中国南方有,北方也有,在国外也有。

萧红《呼兰河传》的小团圆媳妇,就死于这种极度的冷漠中。那么一个活泼、爱笑的小姑娘,被愚昧、冷漠折磨死了。可怕的是,折磨死小团圆媳妇的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恶人,他们只是要治治她的“性子”。

契科夫《苦恼》的姚纳,在凄风冷雪中,找不到人倾诉他死了儿子的苦,最后只能向他的马说,这种苦与祥林嫂的“我真傻,真的”如出一辙,其沉痛令人揪心。

姚纳的“苦恼”源自他自身不幸的命运,具有偶然性;小团圆媳妇的死源自封建礼俗和人心冷漠,偶然性中带有必然性;祥林嫂的悲剧源自她苦难的身世、封建礼俗、人心冷漠,具有必然性。比较而言,鲁迅对旧社会的批判力度更见深刻。

就《祝福》的写作技巧而言,鲁迅真的是文学大师。以乐衬悲,带入“我”,批判旧伦理,批判人性,也批判如“我”样的正人君子。这就是鲁迅提倡的“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新文艺”。

人性中最大的恶,不是愚昧而是冷漠、麻木。鲁镇的人,无疑是愚昧的,这本没有什么大问题,愚昧可以通过教育变得不愚昧。然而,冷漠、麻木呢?鲁镇的人,无疑也是冷漠、麻木的。

年底的“祝福”,本是对未来的美好祈愿。每个人都期待来年光景更好,祥林嫂也不例外,然而,她不可得。

回到工作的城市,新年热闹、喜庆对我来说就结束了。在独处阅读时,被《祝福》深深震撼了。只有伟大如鲁迅者,才能写出如此伟大的小说。封建礼俗那一套是早已作古了,现代文明已经击碎了许多愚昧。然而,冷漠、麻木呢?就我这五十来年的经历而言,似乎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人类。

深度的东西总是有点痛苦的,“美”得让人流泪也是存在的。如今,沉浸于抖音、快手等平台中搞笑、好玩的短视频的人,不可胜数。我倒建议,在春节后,在我们的日子里,我们可以找一点独处的时间,静下心来,阅读如《祝福》这样的作品:深度思考。可能,我们的人生又是另一幅图景,我们的社会将多些温暖,少些冷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