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柳老松的头像

红柳老松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8/14
分享

向往古人雅聚

               向往古人雅聚

         

                   孙志明

 

                             

                   

       只要有点爱好的人,总能聚到一块。摄影的、书法的、画画的、写文的、骑行的、跋涉的、登山的、麻将的、下棋的、喝酒的,等等。建个群,你拉进,我推荐,分门别类,呼朋唤友,不愁小众聚到一齐。见面不见面,想说啥,想给谁打招呼,问个好,致个敬,动动手指即可,方便极了。偶尔能聚到一起活动,认识的不认识的,半生半熟的,滚瓜烂熟的,相互一介绍,熟了。投缘的,深交;对脾气的,常交;影响不太深的,浅交。不管男女,不问年龄,无论官职,总是多了一个朋友,增了一点人脉。


      现代社会科技、通讯高度发达,让人们足不出户,坐在家中,大到天下大事,小到生活用品,再到与人聊天神侃,一切尽在掌中。凡低头族,手机控,很少只有一个群。这群那群,关注最多的还是自己爱好的那类。自己的爱好有同友,本来就是很愉快的事,既关注到别人的成绩,也留意自己的心血;学习了他人的长处,也发现自己的缺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跟与自己有共同爱好的人随时交流沟通学习共勉,以爱好交友,以爱好聚友,与古人相比,实在是方便快捷得多。


       以爱好聚友,或是以文聚友,简便是当下的享受,但比起古时文人相聚,却没有那份儒雅,那份挚爱,那份胸襟,那份抱朴守拙与从容自信,更没有那份对文字的虔诚和人与人之间的相知相交、谦谦之心,当然更缺古人的那种学养和修养。


      因舍弃不了对写几行文字的厚爱,参加过数次以文学之名的聚会,总觉得缺点什么。要么流于形式,要么官方味十足,或者纯属所谓成功者的变味说教,亦或是半文人半官方的一次集中献媚,轮流歌功。真话憋在肚里,假话出口成章,无趣无味,陶醉麻木在小众里面的小我之中。各种活动也跟群里一样,貌似全民写作,但总多的是浮躁狂热,少些沉静修性。


        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携手谢安、孙绰等四十余文朋诗友,在会稽兰亭举行禊礼,饮酒赋诗,酒杯顺水而流,停到谁前面,谁便即兴赋诗,成就一段曲水流觞之千古美谈。事后将大家的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下《兰亭序》总述其事。遥想当时,文人们聚会的兰亭雅地,水里飘着酒香,风里吹着墨韵,空气中回荡着文人们的吟诗声和朗笑声,是何等的雅兴!


       那次文人雅聚和那篇《兰亭序》,以文质兼美和高超的书法艺术被学书法的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或许,人们对于《兰亭序》的无比推崇,恐也不完全是因为书法之美,也许更深的原因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着对那种优雅生活的向往,都渴望着那种建立在学养、修养之上的从容与自信吧。


        生活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享受着现代化的快捷方便,连吃饭都是快速的,却时常向往古人们的雅风聚会,我常想,这是一种奢望。不敢在文字上跟古人相提相比,但向往古人的雅聚不算过分吧。人本来就是从慢中到快的,只是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快得使人茫然,使人无措。世界每天在变,旧的不断被新的围在中间,或是扔到门外。陶公的世外桃园被城市挤到不知哪个角落。再浓的亲情也被商业气息逼退到一个看不见的地方,让你与金钱和名利赤搏相见。日子每天在流淌,却留不下自己的脚印。甚至,稍不小心,还会把日子踢倒。


        生活已经如此,向往古人雅聚,明知是奢望,但,无法割断。



        2017,2,10.晚于金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