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柳老松的头像

红柳老松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7/01
分享

从文明到精致,是再次唤醒

随笔

从文明到精致,是再次唤醒

(精简版)

 金昌,在河西走廊中段龙首山下的戈壁滩上。

她曾经的光耀是工业____稀有贵金属冶炼基地,以盛产镍、铜等闻名于世,被誉为祖国的镍都。

几十年来,小城的人们引以为自豪的是她的钢铁般的意志和开拓精神,飞速的发展,宽敞的街道,干净卫生的环境,畅通无阻的道路,宽厚包容的胸襟和不失轩昂的风格等等。

然而,因为是资源性新城,一直以来,这个戈壁小城的人们大都浑浑噩噩,"文明"“卫生”“素质”“环保”等意识比较模糊、淡薄,总觉着那是政府的事,人们注意的中心,不过是个人的利益和各自的生活圈子。

流浪狗成群乱窜,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车辆乱停乱放,小区违规搭建,公共设施随意破坏……

然而,一切仿佛在瞬间改变了。

谁也不曾想到,忽如一夜春风来,戈壁滩上的小城竟千花万花遍地开,且开得烂漫,开得肆意,开成一片花的海洋。小城又得到了一个美誉:西部花城,向世人展露出柔美得似流水,似少女,更似母亲的温馨情怀。

自那时起,这个城市逐渐喧腾起来。

戈壁小城,对沙尘暴已司空见惯。

冬春季节,弥漫全城的沙尘暴隔三岔五蹂躏小城。一夜过后,风势渐弱,天空蒙灰,太阳苍白,空气中飘着呛人的扬沙土味。

人们照常生活,只是觉得,慢慢地,沙尘暴没有原来的那么恐惧,那么强烈了。也没有原来三五天一场,且刮起来连续几天才停,那么频繁的次数了。

这得益于小城的发展,小城的巨大变化。不论是生态环境,还是人文环境,以及城市建设,还有跟风沙搏斗的努力,生活在这座小城的人们都有目共睹。

自己居住的城市变化,自己体会的最深。

某一个冬天,又是一场沙尘暴过后的第二天早晨,步行街的一棵槐树枝头缠绕着一个红色塑料袋,步行街上行走的人们和刚开门营业的商户,没有人对它在意。

一位上了年纪的清洁工用长木杆挑了下来,装入塑料袋。

人们的生活还离不开塑料袋。

这一幕使我想起二十年前刚来到这个城市时,沙尘暴过后那树上和电线上随风飘扬、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彩条布,以及后来兴起的各种内容的红色的过街条幅,在风中张牙舞爪,猎猎作响。弯着腰的白杨树,颤抖着的沙枣树上缠绕的塑料袋很长时间消失不了,向人们诉说着这个城市不断遭受沙尘暴蹂躏的痛苦。

而现在满城很少见到白杨树了,代之而葱郁的是各种观赏树木花草。

老清洁工从树上挑取塑料袋的一幕,让我心底泛起一丝感动,当然,这也反映了这座城市的人们环境保护意识被逐渐唤醒。

曾经,这座小城的绿化部门在公园路单行道中间,种草栽花。栽种的花里面有一种叫瓜子胡杨,被有些市民当成米兰偷挖回家,移植在花盆里,当宝贝养着,让绿化部门头疼不已。

现在,小城遍地鲜花,满街绿荫,不论是月季,芍药,还是薰衣草,槐树花,再无人偷挖、采摘。

而这一切,无不缘于这个城市的决策者高瞻远瞩,几十年来坚持勇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努力奋斗。

争创是一种精神,更是对这个城市的唤醒。

精神文明永远支撑着这片大地,这片大地上的城市,这座城市的人们。

在小城的北面,沙尘暴一直对小城虎视眈眈,伺机侵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小城曾遭受过一次特大沙尘暴的蹂躏,损失惨重。小城痛定思痛,几十年来一直跟沙尘暴顽强的搏斗,最终打破了沙进人退的格局,在北部营造了长达十多公里的防护林,如今已郁郁葱葱,形成了一道绿色屏障,步入人进沙退的良性格局。

慢慢地,小城的人们有了一种意识,平时在生活中最受保护的不是自己鲜亮的衣服、脸面、爱车,而是树木、花草。

小城栽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

三十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这座城市终于迎来腾飞的火候,弦琴已谐。

2015年,金昌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全省唯一。接着又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殊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既然是全国文明城市,就会有人慕名而来。

从远方而来的人们是来领略这座小城的主人们是如何在茫茫戈壁滩上创造出现代文明来的。

其实,每一座城市里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城市里的很多人,在一个城市住了很久,却未必熟悉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像有些超市、有些商店、图书馆、博物馆、车站、机场,甚至是犄角旮旯里的小馆子,哪一处都是风景,哪一处不是人文底蕴丰厚?而哪一处又怎能缺失文明的细节?

文明城市离不开文明的市民,市民的文明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上。因为我们注定要与平庸和喧闹,规模与细节一起栖宿。细节是这座小城的灵魂,细节能决定一座城市的成败。

大环境好了,小环境绝不能忽视。

于是,在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后的2020年春季,那场席卷全国的抗疫大战尚未落下帷幕,这个城市又举全城之力,再一次吹响保卫全国文明城市的成果,争创从文明到精致城市的号角,整个城市又一次沸腾了。

而这一次的争创,决策者更是关注这个城市的每一段街道,每一处路段,每一个犄角旮旯,甚至是每一寸地面,当然,也牵扯到每一个单位,还有每一个人,也就是每一处细节。

把市区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截路段,每一处景点,每一个市场,都划分给每一个单位包下来,利用每个周六上街打扫清理整改,当然,也没忘了广袤大地上的每一个村子。

于是,每到周六,这个城市的街边道旁、绿化景点、甚至背街小巷、犄角旮旯,都有身穿红色马夹的志愿者们认真劳动的身影,形成一道道靓丽的红色风景线。

风景线里,有每个单位一把手的身影。

与此同时,每个居民小区都有红马夹出现。

本来已经够宽畅的几条主街道又拓宽了,平整的马路越平展了。同步进行的,还有老旧小区的翻新改造,整个城市要脱胎换骨似的。

刚开始,街边商户和行人对红马夹们大体是好奇、不解甚至是不屑,慢慢地,人们都不好意思起来。

人们看到,这些红马夹们原来不是仅仅上街打扫卫生,做个样子应付检查,而是非常认真仔细地清理每一寸土地,每一家商铺,每一个居民小区。

烟头、废纸、雪糕把、狗便、绿化带里的枯枝败叶、柳絮落花、破损的道牙、健身器材、路灯杆、公共设施、铺面、门面房门头、墙壁、树木花草、乱停乱放……不管是市内,还是郊区,地毯式梳理,跟排雷似的,不放过任何死角,每一寸土地。

几个周六过后,流浪狗基本绝迹,溜狗的少了,狗便自然也少了,烟头纸屑更是少了,各种车辆在划定的巨域整齐停放,很少见到有人乱闯红灯,市场更规范整洁了……树更绿了,草更青了,花更艳了,偶有沙尘天气,空气中不再是尘土飞扬,而是清新湿润里夹带着丝丝花香。

毫无疑问,城市的新气象并不是政府部门对全城市民的说教、动员、强迫、严管而形成的,而是那些每逢周六上街的、平时坐惯办公室的、不管刮风下雨、坚持亲力亲为做出表率和示范的红马夹们,唤醒了人们心底的意识,自觉地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并不是所有的烟头,所有的纸屑垃圾都进了地埋式的拉圾箱,但红马夹们就在身边反复仔细捡拾,有谁还好意思再扔啊!

那些溜狗的,亲眼看见自己的爱犬拉下的便便,被红马夹们铲走,一次两次,次数多了,再也无法保持心安理得的淡定,脸上自然就有了愧色。

还有……,……

自己的城市自己不爱护,犹如自己的女人自己不呵护,难道要指望别人来爱护?

这就是这个城市里人们的共识!

而达到全城居民共识的过程,很明显离不开活跃于大街小巷的那些红马夹们的坚持和努力,更是对全城居民素养的一次提升。

文明无处不在,争创文明城市更是对文明的唤醒!

戈壁滩上的这座小城,从几十年来争创文明城市成功,在坚守成果的基础上打造城市的更一步精致,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文明,也是对这个城市的再一次唤醒。

而唤醒了的城市,很自然地,全方位地得到了又一次升华。

这些,都是令人兴奋的!

2020.6.20.于金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