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刚杰•索木东的头像

刚杰•索木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2/15
分享

元宵节的卓尼记忆:一盏面灯照亮的山村

        正月十五,月圆之夜,在雪域大地,在卓尼老家,是点灯的日子。这一天,阿妈会用一天的时间,捏很多很多的面灯,蒸熟了用。

        捻子,也就是灯芯,是要在出笼时就插上的。如果等面灯晾冷了,死面灯盏是插不进去捻子的。捻子的芯子,一般要用芨芨草的茎。木香缠出来的捻子太粗,插到灯里头重脚轻。而父亲的任务,就是整个下午用心缠上数百个灯捻子。那些精致的灯捻子,安静地躺在黄草纸上,宛若一条条小银鱼,一家人的虔诚,就静静地躺在安谧的日子里。

        记得面灯的形态各异,体现着家庭主妇的一颗慧心。但是,必须有十二个月份的面灯。也就用灯沿捏出的褶皱数,分出十二个月来。出笼时,如果哪个月份的灯里面蒸馏水比较多,就预示着这个月的雨水会比较好。——从来没有考证过这个预言的真伪。也许,它只是农家人对风调雨顺的虔心祈愿吧!

        十五晚上,是要给庄子上的寺庙佛殿和家里的每一位神灵供奉灯盏的。当然,也要给家里的每一个人和至亲骨肉们每人点上一盏长寿灯。更重要的是,是要给家里的每一个牲畜、每一件家具、每一个农具都供上一盏灯。那些生灵,那些器具,都是农家人安身立命的终身陪伴。这样的供灯,就体现了佛教众生平等的生存理念和藏人祈颂吉祥的朴素心愿。而给亲友家人点的长寿灯,据说灯圆的时间,预示着亲人的寿数长短。自然,也没人太在意谁的灯先圆、谁的灯后圆,都只是长寿的祈愿,仅此而已。

        而十六的夜里,点的是败灯。也就是等要十五夜点的灯圆了,把捻子拔掉,在原孔里重新插上新的捻子,重新添油,再点一遍。

        点过两遍的面灯,被燃烧的菜籽油烤得焦黄。顽皮的儿童们,迫不及待地守着一盏面灯圆了,拔掉捻子,乘热掰开塞到嘴里,焦脆的面香,就充盈着初春的面颊。更多点毕了的面灯,掰碎了用圆根酸菜炖了吃,则又是年后的一味美餐。吃过面灯炖酸菜,农家人的春耕活计,也就拉开了序幕。

        捏面灯的风俗,不仅存在于安多藏区卓尼南部的山村里,在西藏日喀则、青海化隆一代也有类似的风俗。贫寒的岁月里,更加贫寒的人家,也有用红胶土代替米面捏灯的。而在甘肃的平凉、庆阳、天水等汉地的农区,也有正月十五供面灯的习俗。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很多民族是交融的,很多文化是相通的。这样的供奉,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人,在大地上耕作一年之后,用心供奉出来的劳作和虔心吧。

        在大多人的概念中,雪域藏地,多是草原牧业。藏族人,也是千里驰骋的马背民族。其实,藏地很大,有农区、牧区和林区。藏地的文化,也是异彩纷呈、琳琅满目。甚至,一个山头一个风俗,语言也是千差万别。

        西藏山南,就是传说中“受观世音菩萨点化修行的猕猴和岩罗刹结合诞生黑头藏人”的神奇之地,这里就有藏族历史记载中的第一块农田。从这个意义出发,藏人,最早的劳作方式,应是农业,而不是牧业。

        诚然,一个族群的劳作方式,不是由神话传说决定的,而是由地理条件和历史演变决定的。在青藏高原,我们的先民,从远古走来,在雪山之巅,在高山草甸,在土山丘陵,在河谷平原,或刀耕火种繁衍农业文明,或逐水草而生演绎草原神话,或穿梭山林之间丰富狩猎文化,他们和山川河流和谐共处,和天地自然融为一体,千百年来,开辟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图博特文明。

        今天,当我们站在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面前,站在沉默不语的苍茫大地面前,站在一望无际的澄明大空面前,个体的渺小,便显得真实而卑微。所以,任何一个以点概面、以偏概全、自以为是、代言民族之人,不是狂徒,便是痴人。

        今年的正月十五,没有休假。忙忙碌碌中,幕色就来得仓仓促促。夜幕降临的时候,妹妹在微信上发来了老家依旧点亮的千百明灯。陈旧的搪瓷盘子里,一盏盏面灯的豆光,闪烁着父母家人对游子的无限牵挂,闪烁着父母家人对众生的深深祝福……

        今夜,在这座临水而居的城里,爱人和我都不会蒸面灯。我们只能把每一盏灯都打开,让家的温暖,慢慢溢满房间每一个角落。然后,在佛堂里恭恭敬敬地点上一盏酥油灯,在一缕藏香的氤氲里,虔心地为大地祈祷!为众生祈福!

        今夜,当我在子夜写下一首小诗的时候,稚子的梦,已经很香甜了。

        木羊年的第一轮明月,也就在此起彼伏的鞭炮烟花里,逐渐圆满——

 

            比圆月更圆的,是谎言

            暗夜的更深处

            只藏着一双眼睛

 

            有人说街灯亮了

            有人说岁月老了

            酥油花也就合适地开了

            那么多的人,匍匐在地

            古老的预言

            随风飘散

 

            我们还敢说,自己就是

            佛陀的弟子吗?

            三十年前,奶奶就说过:

            “别急着念玛尼了,先去

            做一些念玛尼的事情!”

 

            想起这句话的时候

            灯花就跳了跳

            ——满世界都是

            辛辣的滋味

 

原刊于《在场》2015年·夏(四川眉山,CN51-1071/F)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