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宿豫文艺》的头像

《宿豫文艺》

内刊会员

文学评论
202208/31
分享

刍谈范金华文学创作实践及其文学组织活动

刍谈范金华的文学创作实践及其文学组织活动

陈法玉

在当下的宿迁文学创作界,范金华无疑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此说,一是因为他的散文创作成果卓著,二是因为他热心于地方文学事业的发展,多年来一直以组织较有影响的文学活动而被广泛赞誉。他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在生活的原野广征博采以酿出自己的文学蜜汁;他也像一头默默奉献的老牛,深耕着地方文学事业发展的园地,为培育更多、更壮的文学新苗出力流汗。

起于诗歌创作的文学之路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宿迁市散文学会会长的范金华,其文学之路也是从诗歌起步。

著名作家冰心先生曾说过: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会写几首诗。和绝大多数的写作者一样,范金华的文学之路也是从写诗开始的。范金华年轻时候读了《雪莱诗选》《普希金诗选》《唐诗三百首》《艾青诗选》等大量中外诗歌经典,因此在写诗上能够做到起点高、出手不凡,1985年起就有诗歌发表于《崛起》《文艺学习》等杂志以及省、市级报纸副刊。从地级宿迁市建市初期韩玉喜主编出版的《宿迁市文学作品选》中,我们还能读到收录其中的范金华的《谒项羽故里》和《乡下女人》两首诗。

从古至今,写项羽的诗歌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但范金华的《谒项羽故里》却给人以别开生面之感。“推开朱门∕有雄风旋地而起∕“盖世英雄安在”∕我骨内悚然∕灵魂绕梁寻你。”诗的起笔先声夺人,将进入供奉项羽塑像英风阁刹那间的感觉跃然纸上,这种感觉不是伤怀,不是哀怜,而是崇敬中又蕴含着缕缕的茫然和遗憾。这种感觉,牵着读者不由自主地再读下去:“昔日一杆长戟沙场无敌∕如今浓缩于一尊∕似像非像的膏泥∕山是假山剑已不利∕可你眉宇间仍隐隐有∕力可拔山的豪气∕鸿门宴下∕记载着你一生的风风雨雨∕我不是因旅游而来∕我是江东父老的后裔∕借你刚毅的目光∕剔去今天骨中的软弱∕语中的媚气。”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作者拜谒项羽的来意以及诗歌的旨意和盘托出,项羽的贵族精神、英雄豪气、伟大人格盈满诗篇。这首诗的亮点和创新之处,就在于不是一味地对项羽进行赞美、歌颂,而是作者把自己带进诗里,借项羽刚毅的目光剔去今天骨中的软弱,语中的媚气,表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意欲达到的精神境界。

《乡下女人》通过对一组乡下农民生活的素描,表现了乡下女人的适意和安然,快乐和美好。“驮着太阳出门”“有棱有角能歌能舞的月亮”“扑展翅膀去琢男人的胡子”等等意象的使用,让诗歌在白描中又有了泼墨画的色彩,读起来让人感觉生活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

范金华后来不写诗而写散文了,缘于一些报刊编辑的建议。他们认为范金华的文笔写散文更合适。刚刚开始创作还没有摸清自己的文学之路究竟怎么走的范金华,就这样与诗歌擦肩而过。不过,有诗歌创作打底子,恰恰给范金华后来的散文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他散文的语言更加精炼、更有诗意,整个作品在调式风格上也彰显出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硕果满枝的散文创作

范金华文学事业上的成功,突出体现在散文创作获取的累累硕果。本世纪初期至退休前一段时间,是范金华散文创作的高峰期和黄金期。

20028月,范金华的第一部散文集《笑看春风》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部散文集收录了作者此前发表的一些较为重要的作品,可以说是作者散文创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200512月,范金华第二部散文集《城市的夜色》再次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城市的夜色》通篇读起来,就像一个熟人在向你娓娓道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发现。作者在平常事物中挖掘新意,在独特风光里捕捉情思,写西湖旖旎,实为寓情写人,追踪古人乃写文化底蕴;状大运河,写苏杭今昔,是对生活的礼赞,也是对历史的沉思。文集叙中含情,绘景寓情,借景生情,说理入情,全书所写事物虽然纷繁多样,但一个“情”字始终贯穿其中。2006年,在宿豫区举办的首届获政府文学艺术奖评选中,该书实至名归获得第一名。

2008年至2022年,范金华又相继出版了散文集《郎行千里》《范金华散文选》《梨园小憩》等散文专集以及长篇小说《日落峰山》等,在《北京文学》《文艺报》《扬子晚报·繁星副刊》等报刊发表了《母亲的油纸伞》《养兰者说》《相遇杉荷园》等散文作品。

散文集《梨园小憩》20216月由文化发展出版社,里面收录了范金华近年写作的三十多篇散文。这些作品,有隔着时光对往事的深情回望,也有对当下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温情观察;有对故乡风土人情的热爱与眷恋,也有对他乡旅途中美景的欣赏与沉醉。点点滴滴,作者在时间的纵线与地理的横线上捕捉一些故事、情感、场景入文,勾画出世间的沧海桑田与人情冷暖。在集子的一篇文章中,范金华表达了这样的“散文观”:“散文贵在情真。散文的抒情需要力透纸背,写景必须为作者内心的感情服务,一切风景皆是人的内心感情观照。”范金华散文字里行间流露的真诚,是对岁月和生活的抒情,写得诚恳,真实而不做作,质朴的表达中蕴藏着用文字为内心情感赋形的冲动。这些散文很有年代感,读它们就像抚一把古旧的琴,抑或是翻一本发黄的相册,时空摇曳,悠远绵长。 

范金华发表在2019年《北京文学》第六期上的散文《母亲的油纸伞》,从一个广阔深远的人文层面,流淌出一种情怀传承的旷达和文学游走的自得。《母亲的油纸伞》切口很小,小到我们见惯不惊,小到犹如庸常生活中某个平淡的日子。但是,作者巧妙地选择了一把可以串联历史风云、连接起家族情感的油纸伞,一下就使得文章的立意超拔高远起来。尤其是作者儿时的心境以及惟妙惟肖的勾连,灵动地支撑起我们那一代人记忆中的精神高地。妙的是,作者看似不经意地联想到《毛主席去安源》画像上手里握着的那把油纸伞,恰似文化传承的广阔中,悠然间徐来的阵阵清风,高蹈的意趣和丰赡的内涵便呼之欲出。在《母亲的油纸伞》中,作者用一把小小的油纸伞承载着岁月的沉重、母子间亲情的深切、家国情怀中浓得怎么也化不开的韵致。

202281日,《文艺报》“新作品”栏目发表了范金华的《养兰者说》。《养兰者说》以养兰人之口,在道出了作者人生意趣的同时,也对兰花给人一些颠覆性的认知。兰花不是精米细面养出来的闺阁小姐,而是粗茶淡饭育出来的壮汉。选兰贵在选根,否则就会“一年看花、二年看叶、三年看盆”。作者寄情于兰,追求兰花神清、韵清、色清、气清的精神气质,修炼自己如孔子所言的兰花品性:“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贫穷而改节。君当如兰。”《养兰者说》的高妙之处,就在于娓娓道来中不仅描画了兰花的形象气质,而是更上一层地表达出志趣相投、惺惺相惜的人间真情。

退休之后,范金华的散文创作从数量上来说是比过去少了一些。但是,“庚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范金华追求精品的意识更强了,每有新作,均为上乘。散文《相遇杉荷园》在《扬子晚报·繁星》副刊发表后,被中华书局主办的《中华活页文选·初三年级》版20184期转载,并选入“现代文备考专号”,2021年又入选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全册)。作品被《江苏散文精选》《特别关注》等刊物转载。除此之外,范金华的部分散文作品入选安徽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考热点作家美文精粹·山就这么高》。

范金华的文学创作是多方面的。除了散文,他在小说、文学评论上也有所建树。发表在《连云港文学》上的评论作品《乡音诗境里的<布谷声声>》,荣获第九届江苏文学评论奖,长篇小说《日落峰山》(与张用来合作)荣获宿迁市第二届金鼎文学艺术奖。长篇小说《日落峰山》2016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品以宿迁8年抗日为背景,纪实性地再现了以马林、张荫堂等宿迁儿女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宿迁的父老乡亲,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同日本鬼子、同国民党顽固派宿迁县长鲁桐轩、同马陵山土匪头子王斗山以及一些地痞流氓等进行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事迹。

搅动宿迁散文创作的一池春水

20125月,范金华当选为宿豫区作家协会主席。针对地方作家发表作品无阵地的实际情况,范金华多方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于2014年创办了双月刊《宿豫文艺》并担任主编。《宿豫文艺》的创办,为宿豫区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推出文学作品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29月,范金华被选为宿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新的岗位让范金华感到更应该为宿迁的文学事业发展多做些什么。经过反复考虑,范金华决定利用自己散文创作的优势,发起成立宿迁市散文学会。2017422日,宿迁市散文学会在宿豫区召开成立大会,范金华在当选为首届会长后表示,散文学会将开展各种笔会、采风和研讨活动。范金华说到做到,学会成立后便雷厉风行地开展各项工作,创办了学会会刊《骆马湖文学》月报(内刊)。以会刊为阵地,与沭阳铭和医院、骆马湖旅游集团等单位举办各种主题征文评奖活动。建议设立了由宿迁市文联领衔颁发、一年一届的“宿迁市‘铭和杯’骆马湖文学奖”,组织散文作家开展文学采风、研讨,先后举办了孙尤侠散文集《布谷声声》、孟献国散文集《阅读秦岭》等作家及其作品的研讨活动。至2022年,宿迁市散文学会已发展会员86名,孙尤侠、张克铖、丁厚银等会员通过参加学会活动创作水平明显提升,先后加入了江省作家协会、江苏省散文学会,出版了自己的作品专集。

范金华以自己丰硕的文学创作成果和组织文学活动的实绩,获得了各种荣誉。他的文学作品先后多次获得市、区级政府文学艺术奖和省级以上作协、媒体等举办的各种文学奖项,其中报告文学《人生在奉献中增值》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共和国的脊梁”全国报告文学二等奖,散文《父亲的梦话》获人民网、新华网等单位举办的“我的中国梦”网络征文大赛优秀奖,散文《母亲的菜园子》获中国散文学会、江苏省作家协会第五届“漂母杯”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优秀奖,散文《风情运河湾》获中国散文学会和北京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运河金帆奖”三等奖。2011年,范金华被授予宿迁市百名文化人称号,2019年被江苏省老年大学协会和凤凰网江苏频道授予江苏省第三届“中国人寿杯”十佳优秀文化老人称号。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期待范金华在今后的创作中充分运用自己多年来的生活阅历和文学积累,写出更多更好的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优秀作品,为地方文学事业的发展再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⑴黄玲:《在怀旧中抒情》,20211014日《文学报》。

⑵周其伦:《范金华撑开了<母亲的油纸伞>,2019711日《新华书目报》。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二级、宿迁学院客座教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