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宿豫文艺》的头像

《宿豫文艺》

内刊会员

文学评论
202401/08
分享

海棠花香

海棠花香

李春雷(河北)

在“空中课堂”群里,间或听闻江苏作家徐慧的消息,原以为是一个女生。

今年10月末,我在邯郸组织了一次文学交流活动,他不远千里专程赶来。通过两天的交往,得知徐慧与我同龄。他给我的印象是豪爽干练,浓浓的文人气息中似乎又有一些江湖味道。

通过交流,得知他的本职是江苏联通的一名高级主管,此时正在宿迁市龙河镇古路村担任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将近届满。与徐慧一起前来的,还有老朋友、宿迁市作协主席孟献国。他也向我介绍说,徐慧是一个多面手,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和评论都能写,更增加了我对徐慧的好感。

活动结束告别时,徐慧像下了很大的决心告诉我,驻村期间他还创作了几十篇乡村振兴日记,打算结集出版。我好像听明白了他的意思,尽管我平时太忙,但是,考虑到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给予老百姓的实惠,也为了表达对徐慧的支持和尊重,我还是主动接过话茬,热情地说:“放心,到时候,我给你写序!”他紧紧握住我的手,然后,道别。

前几天,徐慧给我发来他整理好的电子版书稿。

打开后才发现是由两部分组成。一半是之前说的纪实散文《乡村振兴日记》,另一半是报告文学《海棠飘香的日子》,书名是《乡村振兴日记•海棠飘香的日子》,这倒让我觉得挺新鲜。

继续浏览,《海棠飘香的日子》是宿迁市当地作家唐景富先生以徐慧驻村事迹为主题创作的一部报告文学。这样两个作者写同人同事的两部书稿合二为一地出版,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似乎也更直接、更立体、更丰满,我觉得倒也非常贴切。

粗略地翻看了一下这部书稿。不能不说,《乡村振兴日记》记录更多的是徐慧挣扎辗转的瞬间心理感受和矢志不移的长期使命承担之间的对撞、消融和自我回归,真实感让人动容。

相比较,《海棠飘香的日子》这个充满诗意的题目,让我更感兴趣。海棠与徐慧驻村有什么联系呢?

通过翻阅目录和相关章节,原来,徐慧驻村之后,深感村民的精神风貌有待提升,便提出了“以红色文化涵养信仰,以做古路村人为荣培育正气”的设想。在村部办公环境整治过程中,村民朱家斌正好捐献了300棵海棠树苗,让徐慧一下子来了灵感。他联想到了当年周总理所住西花厅的海棠,进而明确了“以打造‘海棠路’为起点,创建‘海棠飘香’党建品牌,引领正能量凝聚,呼唤奉献精神回归”进而改变村民精神风貌的思路,于是,就有了古路村部这段长达300米左右的“海棠路”。作家唐景富先生为其报告文学取名为《海棠飘香的日子》,无疑是徐慧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为古路村乡村振兴无私奉献的象征。

翻阅完整部书稿,徐慧这位作家、共产党员、驻村书记给我的印象更加完整清晰了。在我看来,作家、共产党员、驻村书记这三个称谓虽然不一样,但精神实质、责任担当是一致的,都是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徐慧担任古路村驻村第一书记后,挨家挨户倾听村民心声,到周边的村庄参观取经,与村两委干部研究制定古路村未来三年发展规划,通过同学、朋友、原单位和当地上级领导拉项目、跑资源,除了打造300米的海棠路之外,还建起100多亩的智慧无公害蔬菜大棚,重建可灌溉千亩良田的电灌站,帮助大学生村官招商引资,充分借助后方单位行业优势,成立通信合作社,建成数字乡村、带货直播间,积极实施消费帮扶,美化村部内外环境,新建群众文化广场,新修桥梁和村路,摘除了“软弱涣散村”帽子,初步实现了洼地崛起、弯道超车,得到广大村民和各级党委领导的高度认可,宿迁市各类党媒和学习强国等平台都多次以文字、图片和视频形式给予了重点宣传。

这部书稿的语言颇为平实,真实可信,有思想性,有文学性,有感染力。可以说是从不同视角记录了徐慧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表现了江苏省各级党委政府、部委办局和联通公司对乡村振兴的高度重视,反映了宿迁市农村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宣传了宿迁市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感人事迹,讴歌了党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英明决策,称得上是一部描绘乡村振兴工作和驻村干部形象的好作品。

愿更多的乡村飘满海棠花香!愿海棠花香每个灵魂!也愿徐慧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弘扬新时代精神的华美篇章 (2023年11月24日于石家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