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廷法的头像

黄廷法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2/13
分享

元夜

春节过后,新年的第一个圆月之夜,中国人按照“第一良宵”之意,取名“元宵”,又名“元夜”。是夜,自古至今皆有通宵达旦张灯结彩,人们放灯观灯之习俗,故又名“元宵灯节”。

元夜是一个爱情的节日,比七夕更为浪漫。如果说七夕是个爱情的悲剧,那么元夜就是爱情的喜剧。所以我一直想纠正国人认定七夕为中国“情人节”的这种误识,相比之下,元夜才最符合“情人节”的内涵。

七夕,天河隔阻的牛郎织女一年一度在鹊桥上相会,虽有团圆欢喜,但一定是话少泪多,试问民间善男信女,又有谁会希望自己的婚后生活像那牛郎织女一样,双星邈邈各西东呢?中国文学中,大凡七夕主题的诗文,无不充满了哀怨、离愁、凄苦之情绪,与爱情的浪漫、幸福、甜蜜完全相悖。其实七夕的本意,是乞巧节,和爱情无关。是日夜,女孩子们都要祭拜织女,期望能有一双像织女一样的巧手。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都会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齐王好紫衣,国中无异色。这一习俗于是于民间普及,经久不衰,代代延续。有唐人王建“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诗作为证;唐人林杰也有诗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的月是一弯新月,星光尤为灿烂,天气虽然,但夜的元素却是清冷的;元夜的月是一轮满月,月朗星稀,气温虽低,但夜的氛围却是热闹和欢庆的。当夜,只要不偏偏逢上个“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天气,旧时都要张灯结彩的,皇帝会登上城楼与万民同庆。过了一个春节,吃得肚饱腰圆的黎民百姓在这个月夜里几乎都会倾巢而出,走上街头,观灯游玩。唐人张祜有诗云:“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唐人张祜有诗云:“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欧阳文忠公却从爱情的角度浪漫地描绘了这个夜的情调,有诗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可见在古代,这个一年一度,灯火通明、流光溢彩的月夜,也是无数的少男少女定情约会的好日子。

最能体现元夜的爱情情致的,是“破镜重圆”的故事。唐人孟棨《本事诗•情感》载: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是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隋军又大兵压境。德言预感到陈国即将灭亡,夫妻有可能会因战乱而离散,便含泪对公主说:"国破家亡就在眼前,以君之才容,若国亡家破,定会落入帝王宫中或官宦之手。倘若我俩不死,望能有重新团聚的日子。"乃取一铜镜,破为两半,一半交与乐昌公主,另一半自己留下,并泪眼相约:在离散后的第五个元宵节,趁人们在长安街头欢庆时,可假装出售破镜子,以寻访对方。后陈国果然被隋灭掉,乐昌公主被俘,被送往隋都长安,成为隋朝大臣越国公杨素的侍妾。徐德言怀念妻子,乃长途跋涉,上京寻访。元宵节那天,德言如约拿着半面铜镜上街去卖,果遇一老仆人也在街上高价叫卖半面铜镜。德言上前拿过来看,与自己的半面铜镜正好吻合。徐德言睹物思人,不觉泪流满面,问过老仆人,方知乐昌公主已落入杨府,料想无法再见,愈加伤心,遂于那半面铜镜上题了首《破镜诗》,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陈氏得诗,涕泣不食。后杨素知情,怆然动容,即召德言,归还乐昌公主,并厚赠二人,祝贺破镜重圆。乐昌公主遂与德言归隐江南,竟以终老。

破镜重圆的故事,虽发生在千年以前隋朝的一个元宵佳节,但却一直以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内涵流传于中国文化史。闻者无不唏嘘感叹。

但这个月夜里,也是小偷、人贩子、好汉们的乐园。常言说:“不看三国不用计,不读水浒不行凶。”《水浒传》中喜欢打家劫舍的梁山好汉们一共趁元夜闹过四次事,其中尤以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热闹。有关宋朝元夜灯节的盛况,也可于水浒的相关篇章中看到。《红楼梦》里,十二副钗的美女香菱也是在元夜被拐子拐走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于此也可见一斑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