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时候吃九大碗的经历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刻在记忆深处。
记忆里的九大碗,特别香。
(二)
“九大碗”是我们家乡的一大习俗。
小时候,凡是哪家结婚、生子、建房等等,都要办宴席,请亲朋好友来相聚,大块吃肉,还要配以大碗喝酒,所以称之为“九大碗”。
“九”,自古以来就是个吉利数,如“九九长寿”“九子登科”“天长地久(九)”。九大碗,顾名思义,一般每席有九碗菜,饱含吉祥的意味,因其多摆席于农家院坝头,又称“坝坝宴”。
(三)
宴席的日子一般都挑在下半年,但办九大碗的人家差不多提前一年就开始作准备了。
开春先把肥猪儿喂起。
办事前一两个月,主人家会早早地把做酒席的厨子请好。需要备什么调料,买什么菜,厨子会根据你请的人数计算出桌数,然后列出购买清单和数量。
接着开始请客。先请亲戚朋友,七大姑八大姨。那时候没有电话,也没有车,连接着亲情的,是脚下的脚步。一步一步,一家一家,全部亲戚走下来,也要花费好些时日。
好日子快近了,主人家又开始在生产队挨门挨户请帮忙的,一般每户男女各请一人。一家办事,团邻四转帮忙。这是老规矩了。
酒宴一般办三天。第一天,花宴;第二天,正宴;第三天,复宴。每天都有一顿是正宗的九大碗哦。
主人家一般还会请一位队里能说“四言八句”的信得过的男人当“支客师”,招呼应酬,安顿客人,全程安排,协调指挥。
(四)
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中,好日子终于来了。
帮忙的人早早来了。在支客师安排下,男人们帮忙杀猪、祭祖、贴对联、放鞭炮、上街买菜、煮饭、端盘,每一家男人还要负责借一张高桌子、四根高板凳;女人们呢,负责洗菜、切菜,酒席前摆桌子,酒席后传剩菜、捡桌子、洗碗等,每一家女人还要负责借一口砂锅用来炖菜。男女搭配,分工明确。
一切准备妥当。空闲时,男人就点燃主人家发的喜烟开始打牌等娱乐活动了;女人就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地摆起了龙门阵。
(五)
小时候的我们,最喜欢吃酒大碗。开席前,女孩子,总是奔到新郎新娘面前要喜糖吃,一般希望总不会落空。皮猴似的男孩子最爱的,则是放炮仗的地方,翻来覆去找,去捡那些没有燃爆过的火炮儿。那可是个危险的事哟!
当然,最最开心的,还是吃宴席了。严重缺乏营养的小身板,多需要补充补充呀!平日里清汤寡水,终于可以吃三天油荤了,能不开心吗?早早地坐上了高板凳,手靠在高桌子上。但我们是不会坐上八位的,因为那可是留给老辈子坐的。你去坐了,不但会“遭卷”(挨骂),还会被大人“撵”下来!
坐等开席。
眼晴不时瞟向出菜的方向。
灶旁炭火上,一字排开的砂锅,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香味,一阵一阵在地坝上空飘窜。
(六)
大人们又忙碌起来了。
大木甑被两个大男人抬出来摆在地坝中间,甑底垫着一块褐色的棕蓑衣。
砂锅炖菜的香味更浓了。
女人们开始摆碗筷。
(七)
开席的鞭炮终于响起来喽!
装饭的大木甑旁一阵拥挤。盖子早被揭开,白莹莹的米饭冒着腾腾的热气。
端盘的男人迈着稳健的步子来了。左手托盘,右手扶边,摆放有序的碗盘在上面平稳如山。来到桌前,条盘一旋,伸到桌角,大喊一声:“端菜!”坐边角的大人忙停杯停箸,站起来挑选一盘满意的摆放在桌子中间。第一道,糖果糕点。每人两个和两块。第二道,起席——凉拌猪头肉。接着,各样富有农村风味的“九大碗”陆续端上来:镶碗(蛋裹圆),酥肉,墩子肉,膀(肘子),鲊粉子,夹沙肉,咸烧白,笋子……当然,最后一道菜非红萝卜莫属。离了红萝卜不上席嘛!
“九大碗”其实不止九大碗,当厨子盘碟告罄时,端盘的吆喝就变成了:“端菜!捡碗!”
酒席上,我们的筷子假装在刨饭,眼角的余光却一直瞟着盘里——没有坐上八位的老辈子发话“拈”,你是不敢下筷子的。要不,别人会说你“抢嘴”,笑话你没有家教见识,大人的“筷头”也会落到你头上。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等着老辈子发话,但又怕速度慢下手迟了,大块的好肉被别人“拈”走了。吃顿饭不容易,真可谓要“眼观六路”,更要“耳听八方”。好不容易盼到老辈子一声令下——“拈”,筷子迅捷伸向盘中夹住一块,放回自己碗里,看了又看却又把它夹出来,放在前面准备好的粑叶里,然后倒点汤。油汤和着饭,筷子刨着,眼睛又盯着另一盘菜。
吃过酒席,大人又忙去了。我们小孩子,肚里打着饱嗝,手里拿着粑叶包肉,一路蹦跳,一路快活,沿途留下的,除了“九大碗”的余香,还有幸福的童年。
嫁闺女的正宴是早晨,娶媳妇的正宴是中午。怕小孩子读书赶不上,主人家就会为我们先上一桌或留席一桌。虽然桌上没有了老辈子,但我们也不敢造次,因为桌旁,全围着一圈家长。如果我们哪个抢嘴,家长们就会笑话。我们使劲憋着不下快手,乖乖地等着家长发号施令……
(八)
三天九大碗吃下来,我们的嘴角都变得油亮亮的,脸似乎也没那么黑瘦了。父母去帮忙,主人家也会发一些糖果致谢。当然,那些“珍贵的零嘴”最后全落入了我们的腰包,融入了我们的肠胃,化成了涓涓的“营养”,滋养着我们慢慢长大……
(九)
一家又一家的九大碗吃下来了。
一年又一年的九大碗吃过来了。
时代在变迁,家乡的九大碗花样也在不断翻新。小时候,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吃九大碗真正图的是吃;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九大碗,人们图的更多是闹热。
(十)
“啪啪啪!啪啪啪!……”
耳旁似乎又传来了九大碗的炮仗声,鼻间又飘来九大碗的香味,同时飘来的,还有脑海里那段关于家乡“九大碗”的幸福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