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苏万娥的头像

苏万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6/18
分享

寻访沙溪

洪雅县城西北五公里处,有一座远近闻名的沙溪寺。

沙溪寺原名真际寺。

我一直是个无神论者,对烧香理佛之事不甚有兴趣。沙溪寺,耳闻已久,但一次也没去拜访过。倒是父母,每逢初一或十五,他们大多会去寺里烧烧香、唱唱灯、吃吃斋饭。忽然对它感兴趣起来,完全是因为“田锡”这位洪雅的圣哲先贤。

田锡,田公也,嘉州洪雅人,生于公元940年,卒于公元1004年。

初识田锡,源于洪雅的“田锡水景公园”。它虽离我居住之地较远,但初建时,也去游了几次。小桥流水相映,瀑布怪石成趣,亭台楼榭致雅,花草树竹繁盛,是一个假日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田锡,肯定是洪雅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要不,这么好的一个景观怎会以他来命名?赏着公园里的美景,我在心里默默猜测。

深入认识田锡,源于洪雅县编的一本读物——《正人田锡》,作为循环课外读本,供全县五至八年级学生阅读。在和孩子们共读的两个星期里,田锡驻进了我心。

田锡出生于洪雅县罗坝徐村阿吒山灵岩飞瀑下的田湾,少年时在阿吒寺求学。父母去世后,他告别阿吒山,来到洪雅县城西北五公里处的真际寺,一边为父母守孝,一边孜孜不倦地苦读。他读书的岗坪,后来被人命名为“修文山”。修文,指田公在此修习文章也。

梅花香自苦寒来。后来,田锡靠自己的真才实学,以殿试第二名的佳绩踏上仕途。为官二十五载,他忠君爱国,勤政爱民;清廉正直,直言敢谏,被范仲淹誉为“天下正人”,被苏轼赞为“古之遗直”。

田锡去世后,人们在修文山上修建田公祠谏议书堂,以纪念这位“天下正人”“古之遗直”。

时光流转到清代。几百年过去了,真际寺和田公祠谏议书堂的建筑大多已坍圮。道光年间,有一位隆盈大师在其间弘扬佛法,一时听者如云;他又四处化缘,决心重建庙宇佛堂。数年过去了,真际寺焕然一新,那错落有致的四进院落,让它名气大增。

真际寺下有一条小河,人称沙溪。溪上有一石桥。每逢夏季涨水,洪水淹没石桥,阻隔了游人与香客。隆盈大师想在溪上建一座虹桥,方便游客与香客,可他年事已高,圆寂时心愿也未遂。他的弟子登仑秉承先师遗愿,在隆盈圆寂十年后,终于让虹桥横卧于沙溪之上。

后来,人们把真际寺改为沙溪寺。

穿越千年的过往,让我对沙溪寺神慕不已,老想找个机会去寺里看一看,走一走,去寻找寻找田公曾经的诗情和遗响。

正月初八,漏了的天终于重被女娲补好,停止了哭泣。太阳冲于冲破雨雪的重重困挠,露出了它珍贵的脸容。天地一扫往日阴冷,变得明朗、温暖。伴着和煦的阳光,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上了寻访田锡诗情和遗响的沙溪之路。

一条街。

再一条街。

一个路口。

再一个路囗。

爬过石阶上方的陡坡,登上苦竹岗山顶,沿“雅雨楼”旁边的小道下到坡底,两排笔直的桢楠树挺拔地站在路边,没有一丝颓废。经过漫长的寒冬,它们的叶子仍然繁茂葱绿。在浓荫掩映下,小道安静而幽深。

沿桢楠小道走过百来米,有一个小水凼。这就是当年沙溪流经之处。凼上有一座废弃的小桥。

这就是虹桥吗?这就是登仑大师当年建造的虹桥吗?

现在的沙溪寺共有四重殿。

石阶上方,有一座木质的三层角楼,那就是沙溪寺的第一重殿——弥勒殿。殿上门正中挂着一块黑色牌匾——沙溪寺。

殿后有几块古石碑。我仔细查看了一番,年岁最老的应该是是同治七年(1868年)关于沙溪寺田产核查的《告示》碑。

迈上石阶,来到第二重殿——建于清代,1994年从青衣江边的隐蒙山上迁建而来的临江寺纯阳观大殿。

大殿后方,左边有一囗井,叫修文井。右边塑有田锡塑像,中间石阶两边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

沙溪毓秀永颂先师德,

文并清冽长留谏议风。

看着田公的塑像,吟诵着柱上的对联,田公的浓眉长髯、浩然正气在脑海中飘荡。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据说修文山上还有田锡书堂和洗墨池,可如今已难觅踪迹。

登上石阶,据《嘉庆洪雅县志》中“修文山图”记载,是沙溪寺第三重殿遗址。庙里的阿姨告诉我,这儿以前叫孔子庙,也是田锡当年守孝读书的地方。现在这儿的建筑,是建于清代同治年间,1994年从县实验小学迁建而来的文庙。我观瞻了庙前的石碑,可上面的字迹除了一个“文”字,其余的已辨认不清了。

站在空旷的庙宇中,立在田锡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上,一幅幅模糊又清晰的影像,一帧帧在我眼前飘过。寂静的夜里,凉凉的山风徐徐吹来,一个身穿白衣长衫的年轻人手捧一本古书,正伴着古寺的油灯苦读。窗前,投射出一个长长的影子……

我轻轻抚摸着殿中那庞大的桢楠古柱,感受岁月的印痕和世事的沧桑。老柱啊老柱,一千多年啊,那么多个日日夜夜,你孤独地站守在这儿,陪伴着田公的英灵,不知是否听到过他那醉人的吟咏?

文庙右边,是明天启五年(1625年)为纪念田公而建、清雍正年间重建、1994年从洪雅中学迁建而来的雅江书院。文庙后方,攀上石阶,迎着两边繁茂的幽兰,来到第四重殿,原来的谏议书堂,现在叫文昌祠。文昌祠建于清嘉庆六年(1875年),1994年从洪雅中学迁建而来。祠中供奉着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

他是谁?孔子吗?

不对,是老子!看,他胸前的那个阴阳八卦图不就是道教的标志吗?

老子,被誉为“中国第一清道夫”,因为他写下的中国最高哲学《道德经》,以极少之言,蕴极深之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

那些经典语句又在我耳边回响。

老子被尊奉为道教的教主。相传,当年他骑黄牛入蜀,在瓦屋山定居潜修,最后得道升天。所以有人说,瓦屋山是道教发祥地。

难道老子仙游到瓦屋山前曾下榻过文昌祠?要不,他怎么被供奉在这儿?

看着老子的塑像,想起曾在沙溪寺苦读的田锡,相差一千多年的他们,会在沙溪寺相遇吗?如果相遇了,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文学?治国?

主张“无为而治”的老子和忠君爱民的田锡能聊到一块儿吗?

如果政见不同,谁会说服谁呢?

……

我想,老子会不屑吧,高吟着:“治大国若烹小鲜”飘然而去,留下田锡一个人站在寂寞的大殿中苦思……

环绕着文昌祠的,是起伏的山峦。

站在来时路,转头回望掩映在山峦树丛中的沙溪寺,顿时端肃起来。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

田锡,“天下正人”“古之遗直”,您“一举成名天下知”,您的诗情和遗响伴随着沙溪寺的晨钟暮鼓,穿越了千年而响誉洪州……

沙溪寺,您栉风沐雨,饱经风霜,站在修文山巅,伴着田锡的英灵一路走来,一千多年风雨如晦,您俯观洪州世事变迁之历史,仰察洪雅日新月异之巨变。俯仰之间,洪雅,迈进了百年盛世之锦绣繁华……

念“古寺”之悠悠,吾怆然而涕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