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继怀的头像

王继怀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2/09
分享

乡下邮来的贺年信

王继怀

几天前,收到一封从湘西南一所乡村学校邮来的贺年信,这是很多年前我曾经采访报道过的一位乡村教师给我写来的。每年春节,我都会收到这位教师从乡下寄来的贺年信,每次都让我很感动。

认识这位教师,那时我还在湘西南的一座城市里工作生活。一次出差,朋友向我推荐了他,建议我去采访。我从县城颠簸了几个小时,又走了40多里的崎岖山路,来到这所就一位教师,既是校长,又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村小,我含着泪采访了这位教师,熬夜写成了通讯稿,后来稿件在很多家报纸的显要位置刊登出来。文章刊发后,反响很好,那年教师节,这位教师被评为优秀教师,从未去过省城的他,那年去省城参加了优秀教师表彰会。再后来我与这位教师成了朋友。

我在想,当今通讯非常方便,电话里连对方的喘气声都能依稀入耳,微信视频里对方形象清晰明了,想什么时候打什么时候见都很方便,关山万里近在咫尺。为什么每年春节,收到这位教师从乡下给我邮来的贺年信,每次都让我认真的反反复复地看好几遍,每次看都让我很感动,也许这就是缘于书信是一种特定的文化。

可以说大凡识得一些字的文化人都很难说没有受过书信的影响。司马迁那篇流传千古满天下的《报任安书》就是一篇书信的名篇,《与妻书》《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这些人们喜爱的传世之作无不是书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些名言佳句无不与书信有关。

书信从写信,写信封,贴邮票到寄出都有一个酝酿的过程,比打电话,发电邮,微信视频聊天慢多了,但这缓慢过程中却能体会到很多细腻的感受,那种内心情感在笔纸间浸透,那种愉快,那种惆怅,读信时那种摩挲良久,掩而不读,读而忽掩,一读再读,读而藏之或悄然焚之那种奇妙无比的绵长韵味,或许是其他通讯方式做不到的。

我是一个喜欢写信,也喜欢读信的人。记得从上高中那会开始,每年我都会给家里写信。听母亲说我写给家里的信,父亲一封不差都收在他那个宝贝牛皮纸袋里,现在还时不时拿出来看。我也像父亲一样珍藏着别人写给我的信,也时不时会拿出来看一看,有时还会看得泪流满面……

这些年,我一直在坚持读一本杂志,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每期都能读到一两封各色人在不同时期来往的书信。

快乐别人,幸福自己,懂得感恩的人是幸福的。我的这位朋友从乡下给我邮来贺年信,给我送来了真挚的祝福,我也要给这位朋友寄去我的祝福和问候,让我的这朋友也感觉到我对他的真情。

子夜清晨,坐在书桌前,铺开信纸,我拿起笔给这位生活在湘西南乡村学校的朋友写了一封长长的回信,用心在信纸上写上我的祝福和问候。我之所以不用电脑打,就是想让这朋友在收到我的信时更能够感觉到我的真情。

我也在想,即使在通讯非常发达的今天,我们也不要遗忘了写书信,珍藏好别人写给我们的信。因为有一天,你翻看那一大扎书信时,也许泛黄的信纸已经残缺不全,但你却能从这信纸中读到美丽的诗篇,看到美丽的风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