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舒维秀的头像

舒维秀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20
分享

去天井寨看侗族傩戏“咚咚推”

晚秋时节,叶红山野,我随游人又一次来到天井寨,再次沉浸在侗族傩戏“咚咚推”古朴而原始的表演之中。天井寨在湘西新晃县城龙溪口古城南去五十余公里的贡溪镇四路村,是一座立在半山腰台地上,古木森森、木屋林立的侗族传统村寨,从山脚公路边沿青石板小路上寨去,半途位置,修有一简约木牌楼,上书“天井寨”三个似文似画的隶体大字,那是十几二十年前,来自长沙的一个文化学者所书。进得寨来,必去看那口古井,此井四方石砌,石墙高及人胸,留一门板大小缺口,供村民放桶舀水。井水水位常年四季恒定,雨季不溢,旱季不降。井水幽蓝,倒映白云。

四路村龙姓族谱记载,明朝永乐十七年(1419),龙姓侗族人从将近三百公里外的靖州县迁徏来此,再往上溯,此支龙姓族人来源于靖州更南边的贵州榕江。族人们每天放牛羊上山,牛羊来到一个地方就不肯走了,大家走近细看,发现此地有一眼长流山泉,周围水草茂盛,水质甘甜,最逗牛羊喜爱。认为此处宜居,于是定居下来,凿石开路,立屋建寨,开泉成井,他们认为在半山腰离天近的台地上,有此一井,是上天的恩赐,就取名为天井,天井寨因此得名,井水滋养着天井寨的山民,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天井寨所在的四路村,曾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最近被授予中国传统村落称号,四路村的特色在天井寨,在天井和侗族傩戏“咚咚推”。

2021年上半年,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栏目摄制组来天井寨科考,围绕井水水位基本恒定、井水清浊能预报天气等现象,展开地质学、气象学等方面的调查,并拍摄了专题片,于当年9月17日在央视以《奇村迷案·天井寨奇观》专题播出,用科学原理解读了天井之奇。原来天井的水源头,是从地表土壤下的岩石层下面流出的地下水,而不是象一般山泉水井那样,流的是土壤中的地表水,水量易受旱涝左右。

进寨公路修通之前,人们都是走石板路上天井寨,寨边坳头,立有一木建亭阁,上书“天傩台”三个禅意飘渺的大字,阁前一小操场,是天井寨人表演侗族傩戏“咚咚推”和傩技的地方。随着龙姓人的迁入,侗族傩戏也传到了天井寨四路村,因这种戏演出时,表演者在两声“咚咚”鼓点加一声“推”的锣声中跳着三角形脚步,所以取名“咚咚推”,表演者头戴木脑壳面具,侗话叫“交梅”,有傩公、傩母、雷婆、小鬼、女鬼、菩萨、土地、巫师、神童、牛、马、狗等等,都用楠木雕成,神态生动,造型夸张,身穿蓝布衫,念念有词,跳跃起舞。代表性剧目有《关公捉貂蝉》《古城会》《跳土地》《癞子偷牛》《老汉推车》等。演唱、对白全用侗话进行。旧时生产力落后,医疗条件有限,人们在遇到天干地旱,人畜病痛时,无能为力,只有祈求上苍保佑,逐渐萌芽产生了傩戏,演进过程中,又增加了节庆娱乐功能,集中反映和传承了当地侗民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祭祀“稻神”、祈求风调雨顺、感谢上天赐予、娱神娱人。2006年天井寨侗族傩戏“咚咚推”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与天井寨傩戏伴随的,是惊世骇俗的傩技,就讲舞狮子,一种是高桌舞狮,侗家堂屋吃饭的四方高桌,三张摆在平地上,上边架两张这种桌子,又在上边架一张这种桌子,然后把另一张桌子反架在这张桌子上,四脚朝天,舞狮时,两个人扮的狮子,从地面依次而上,到第四阶段,狮子要爬上四脚朝天的四个桌脚上,做一些表演动作后,再依层而下,没有很强的平衡功夫,是上不去或者下不来的。一种是刀梯舞狮。用一块长木板,架在呈“八”字张开的刀梯上边,固定好稳立地上。刀梯上,分别安架杀猪刀,呈“V”字型依次固定好,刀刃朝上。舞狮者两人赤脚上刀梯,做一些动作,过横木板后,又从另一头赤脚下刀梯,这不是一般的平放刀梯,而是斜放刀梯,脚踩在上边,没有十足的功夫,极易血刃脚板底。天井寨的傩技,还有嘴吃瓷碗吃玻璃瓶,口吞砍成一寸长左右的尖竹筷,钢筋锁喉,钢钉插鼻,钢钉穿喉等项目,众人观看时手心莫不为表演者捏出了汗,表演结束后,大家好一会才从沉浸体验中回过神来,“好,好”的吆喝声鼓掌声响彻天井寨上空。

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于今傩戏的祈求上苍风调雨顺,祈愿人畜平安,娱神的功用已然淡化,娱人的作用日益明显,除了乡亲们节日娱乐之外,更成为吸引山外来客,助推乡村旅游的亮点节目,日本游客来了,韩国游客来了,国内游人更是络绎不绝。村里安了自来水,天井边早无挑水的人,这口井成了观赏井。倒是傩技,在神秘的外衣遮掩之下,其实是硬气功在发挥作用。当地文旅部门已将天井寨侗族傩戏“咚咚推”传承列入了进校园内容,寨里的“老戏骨”来到学校,讲授“咚咚推”表演技巧,“雏凤清于老凤声”,外来游人进到天井寨,有时也会看到戴着木脑壳面具的少年娃娃登台表演,稚声稚气,一如古老的天井寨上,那年年新发的顶天竹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