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书霞的头像

郭书霞

网站用户

小说
201910/31
分享

逛书店

走进书店。

一壁壁通天的书架,摆满了书籍。

人很少。

我轻轻走过一排排书架,浏览着一本本书名,想捕捉到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或一条自己喜欢的信息。

在幼儿区,看到那些图案鲜艳的书籍,想起女儿小学时期。那时家住东缉虎营,附近是教育书店,外文书店和新华书店。几乎每周,我们都会用一整天的时间去到书店看书,买书。

那时的书店没有休息区。看到想看的又不打算买的书,我们就坐在楼梯台阶的一侧翻阅,周日的大部分时间就这样度过。

在资料区,看到穿着校服的一位女生认真挑选复习资料,想起女儿中学阶段。那时已经搬家,附近没有书店,但一如既往每周都会来一趟书店。有时我陪女儿挑选复习资料,有时女儿陪我找一些专业用书,看到喜欢的书,我们也会坐在楼梯角落浏览翻阅然后选择。

后来,女儿到外地上大学了。但逛书店似乎成了我的生活习惯。每次走进书店,都有一种温馨的感觉。从幼儿读物到文史读物,到学习参考书,到专业类书籍,我每次都要把整个书店浏览一遍,然后再去光顾自己感兴趣的文学区域,管理书籍区域,有需求的生活、旅游、艺术等区域。

看着书店一排排高高的书柜,看着书柜上一列列整齐的书目,脑海中总会闪过太多的记忆。那些记忆似乎带我回到那个曾经的岁月,还有曾经的很多情感,思念和留恋。

我中学读书在县城,学校门前有一个小小的书店,主要以高考复习资料为主,也有一些文学类书籍。那时琼瑶、三毛、金庸、古龙的作品当属流行文学,那时我几乎每两天就会光顾书店一趟,记忆中每两天就要读完一本三毛和琼瑶,每一周就要读完一部金庸。什么《窗外》《烟雨蒙蒙》《几度夕阳红》,什么《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什么《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笑傲江湖》等等。书店老板似乎很照顾我们这些穷学生,总是用最低的价格租赁给我们。

那个书店,那些总是在深夜才能去读的故事留给了我太多青春的记忆。

后来到省城读书,每个周末就跑到市里新华书店看书、买书。从汪国真、席慕蓉,到托尔斯泰、雨果等,逛书店似乎成了我休息时间的一项重要内容。

后来书店有了更多人文情怀,陈列多了艺术感,也体现了服务意识。增添了舒适的阅读区,还有供阅读者学习的桌子,儿童和成人区也有分开,很多书店还配套有咖啡、茶饮区,书店的经营也多元化,商品也丰富化,除了书籍,更多了精致的文化用品,礼品等,书店装修也不再是古板的书架和书的组合,更多了装饰效果,注重了美学效应,从色彩到空间到格局到陈列都充满了现代时尚的美学感,在功能上也体现了商业的多元化。书店,更多了逛得体验。

于是每到一个城市,我必去的地方一定是书店。

苏州的诚品书店,成都的方所书店,南京的先锋书店,西安的钟书阁,以及所在城市的菲菲书屋,在溪书屋等等,都是我喜欢的地方。

但每次走进这些书店,心中总是隐隐感觉少了点什么。

喜欢女儿高中时学校门口的那一间间小书店。那是一排临街的平房,因为面积都不大,里面书籍比较拥挤,书柜与书柜之间只能容两人通过。书店门口的架子上摆放着各种杂志,走进里面首先是学习参考书还有一摞摞复习资料和一卷卷试题,再往里的书架上是一些文学类作品,大多是古今名著,当代名人著作,也有一些科幻类史学类书籍,书店里总是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从书架上也总是能找到一两本喜欢的书籍。后来因为城市改造,平房全部被拆除,书店也就成了记忆。

这份记忆,总会在我走进这些功能多元化,装修个性化的书店时开启。

现在,获得信息的渠道多了,购书看书的渠道也多了,但我还是喜欢走进书店,在那高大的货架上,浏览那一排排整齐的书目,心中念过每一个书名。偶有哪个书名撞击了我,或哪个熟悉作家勾起记忆,就会带着欢喜打开微信支付成功。

曾经钟情于管理类书籍,喜欢成功人士传记,后来因为工作需要也会购一些专业类书籍,随着年龄渐长,开始翻阅文史宗教类书籍,但古今中外名著,文化名人著作如小说,散文等一直是我逛书店的偏爱。

有时也会为了旅游去寻找一本旅游指南,为了烹饪买一本烹饪大全,为了刚萌芽的音乐绘画学习买一堆入门之类的书籍,甚至看到喜欢的电视剧,也会买本原著。

在我有限的知识领域和逐渐缩小的视线里,书店,不仅仅带给我关于记忆的太多情感,也会带给我更多关于新知识的欣喜,带着我的思想和眼光走向更远的地方。

喜欢走进书店,静静浏览书目的感觉,喜欢看到熟悉的作者名字时,偶然闪过记忆的那种时光瞬间倒流的感觉,喜欢在新书的名字里,发现和获取之后欢喜的感觉,喜欢在散着墨香的文字里,阅读历史或未来的感觉。

这种感觉于我,是生活最美的享受,这种享受于生命,富足而珍贵。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