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书霞的头像

郭书霞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1/10
分享

碛口古镇记

碛口古镇记

沿着青石板路盘旋而上,是碛口古镇的制高点黑龙庙。站在庙内高台上,黄河水从山间蜿蜒而来,滚滚而下,气势恢宏,仿佛看到一队浩大的商船从宽阔的江面上顺流开来,船上的商人们经过上游的长途劳顿,终于看到雄踞山顶的巍峨的黑龙庙的喜悦,这是神灵保佑下的平安和幸福的喜悦。

黄河岸边,那屋挨着屋,檐连着檐,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灰色建筑将是他们歇脚休息的驿站。

这就是坐落在吕梁临县的黄河古渡口----碛口古镇。

“碛” 《辞海》解释为“沙石上的急湍”,“激水为湍,积石为碛。”。碛口位于黄河与湫河交汇处,每逢雨季,湫水河携带大量泥沙注入黄河,在黄河东岸形成了“麒麟滩”,把原本四五百米的黄河挤压成一百米左右的宽度,500米长的暗礁,10米的落差,形成惊险的大同碛,因水急浪高,礁石林立,船筏难以通行,只好在此停泊,转陆路由骡马、骆驼运输商品物资,碛口就此成为链接陕、甘、宁和京、津、晋的经济枢纽。

“物阜民熙小都会,河岳声色大文章”

这幅嵌刻在黑龙庙山门上的对联足以见证碛口古镇昔日的繁盛。

从黑龙庙下来,步入碛口古镇旧街。街道两旁高高的石阶上是石砌的民居,木质陈旧的高大门扇,整齐划一的格栅窗户,被雨水浸渍的斑驳的外墙,无不渗透着被岁月冲刷的痕迹。这些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仍然住着当地原始的居民。房屋大部分为窑洞结构,入深长,最里面用来住人,外面临街部分用来陈列出售的自制商品。

古镇里几乎每间开启的木质大门里,都摆满了花花哨哨的当地特色商品,有整整齐齐码在木门边的手工缝制布鞋,有栩栩如生的各种手工布制工艺品,有就地取材手工编织的笤帚、圆筐,有自酿的一坛坛老酒一罐罐陈醋,还有不时传来的阵阵饼香……

因国庆刚过,古镇游客很少。时值午后,卵石铺就的古镇街道上洒满了洁净而温暖的阳光。那悬挂在屋檐下的丰满圆润的灯笼,那菱形拼接的中国结,在阳光下透着节日的喜庆。

当目光触及垂悬古街的“枣儿红了”四字时,方才看出原来那些屋檐下悬着的各种造型都是成熟的枣儿所制,我和同伴不禁唏嘘。

漫步在充满枣儿味的街道,看着眼前不时出现的僻静小巷,斑驳小路,走进那一间间挂着钱庄、当铺、票号、布庄的店铺,看着店铺前晒太阳的慈祥老人,好几次都有穿越历史时空的幻觉。

仿佛回到200年前,幻觉里的街道人声鼎沸,人流不息,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上岸的船民,离店的宿客,久居的商人,慕名的游客,让这个小小的古镇日夜充斥着繁华。据说鼎盛时期,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只有150艘之多,店铺字号300多家。

穿过古镇旧街,是古镇码头。涛涛黄河水从古镇边浩荡而过,这条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河不仅孕育了中华文明,养育了中华儿女,就连这小小的渡口也曾受惠于她的恩赐,富足一方繁盛一时。

正如古镇民谣所唱:船伐水中游,驼铃满山响,商贾漫客栈,碛口赛苏杭。

碛口,走过昔日的繁华与昌盛,在黄河经久不息的涛声中沉淀出历史和现代交融的古镇:黄河青石板的街道,高圪台平板门的民居,斑驳的墙壁上红枣串接的祝福,陈木门扇旁手工编制的商品…..淳朴的古镇人用纯粹本真的生活传承着历史,历史在这个质朴平和的古镇一次次演绎。

古镇,就像嵌刻在黄河岸边的名片,留给后人一段关于黄河和黄土的文化和历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