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书霞的头像

郭书霞

网站用户

其他
202011/30
分享

自然文学之美-----读《醒来的森林》

我沉浸在文字中。

很多时候,感觉自己置身于森林,在聆听百鸟的歌声,又似乎漫步于小径,感受生命和自然的对话。我想起了嘉兴九龙山那个早晨,啾啾唧唧喳喳的美妙,想起了西藏南迦巴瓦峰脚下那个山村,清凉的细雨,氤氲的晨雾,想起了新疆可可托海那个小院,金黄的秋叶,阳光的味道,想起了......

我甚至想起了唐诗中“返影入森林,复照青苔上”的景致和“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洒脱......

这是冬日的一个周末,窗外阴云密布,雾蒙蒙,灰沉沉,像在酝酿着一场雨雪。

我坐在窗前,读着美国作家约翰 巴勒斯《醒来的森林》,徜徉在文字中,陶醉在记忆里,全然不觉窗外的季节。

在作者清新优美的文字中,我时而置身于森林聆听天籁之音,时而走进记忆重拾往日的温馨,时而又回到文字体味作者的情感。惊喜之中带着欣喜,惊喜的是我在不经意中读到这样一本好书,欣喜的是这本书在这个凋零的冬日给了我春天的鸟语花香,夏天的葳蕤昌盛。

这是一本关于鸟的书,从众鸟归来开始。

“四月至八月,林中的鸟儿纷纷归来,红色的知更鸟,蓝色的冠蓝鸦,金褐色的黄鵐,色彩斑斓的蜂鸟......”

"每个季节的某段良辰都对某种鸟类格外垂青。蒲公英告诉我何时去寻找燕子,紫罗兰告诉我何时去等待棕林鸫。当我发现延龄草开花时,便知道春天已经开始了......"

随后,作者带着你在铁杉林,在阿迪朗达克山脉,在桦树林,在春天的首都,一起寻找鸟的踪迹,和鸟对话,听鸟唱歌,观鸟筑巢,带你从颜色形体认识鸟,从声音习性识别鸟,从鸟巢的形状位置了解鸟的生存技能,从幼鸟的喂食知悉鸟类的爱心和责任。但作者并没有像教科书一样,而是用散文的形体,笔记的形式带你走进鸟类的世界,文字优美,描写温婉:

“当大自然造就蓝鸲时,她希望安抚大地与蓝天,于是便赋予他的背以蓝天色彩,他的胸以大地之色调。并且威严的规定:蓝鸲在春天的出现意味着天地之间的纠纷与战争到此结束。”

“蓝鸲是和平的先驱,在他身上体现出上苍与大地的握手言欢与忠诚的友谊。他意味着田地;他意味着温暖;他既意味着春天柔情似水的追求,又意味着冬天躲避退却的脚步。”

在作者笔下,鸟不仅仅是一只小生物,而是有着爱情、亲情,有着家庭、责任,有着追求、向往的生命,这些生命在远离钢筋水泥的树林里扎寨安营,安家落户,在气候的变化之间远行迁徙,他们用自己特有的语言诉说着生命故事,用他们特有的生存技能繁衍着生命后代。

在作者笔下,鸟类的叫声,鸟类的习性,鸟类的相貌特征,都有着特定的意义。

比如鸟类的叫声,不仅仅只是歌声,还有情感:“刺歌雀的歌声表达了快乐,麻雀的歌声象征着忠诚,蓝鸲的歌声意味着爱情,灰猫潮鸫的鸣叫表示着骄傲,白眼翔食雀的啾唧显露出羞涩,隐居鸫的吟唱体现出精神的宁静,红色知更鸟的叫声,含有某种军人的庄重。”

比如鸟类的相貌,不仅仅只是类别特征,还是脸谱表情:|“沉静庄严的金鹰,举止优雅的棕林鸫,冷漠无情的红眼雀,多嘴多舌的模仿鸟,小肚鸡肠的鹪鹩,温顺孤寂的杜鹃......”

甚至于鸟类的习性,作者都赋予了人文色彩:“鸟类世界中女权主义占据上风,雌鸟常是一家之长,雄鸟总是雌鸟的随从,雄鸟常常欢乐无比,善于表现,生活也是诗情浪漫,而雌鸟则是紧张严肃,忠于职守,生活充斥着杂务与平凡……”

这虽是一本关于鸟的书,但作者却用优美的文字,生动的情感,缠绵的意境,展现了鸟之王国的多姿多彩,山野生活的诗情画意:

“亲耳倾听一下吧:灰冠山雀清脆甜蜜的哨子,五十雀柔和、略带鼻音的笛鸣,蓝鸲多情而轻快地颤音,鹌鹑的口哨、松鸡的鼓点、燕子的叽叽喳喳与喋喋不休……”

“太阳从一团雾霭中升起,仿佛要被那柔情与暖意融化似的......”

这些优美的文字,演绎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描绘出一幅幅活拨的画面,还上演着一出出滑稽的闹剧,比如鸟类互斗,鸠占鹊巢,求偶不得等等,这一个个故事、一幅幅画面、一出出剧情之中,包含着深奥的哲理,又给了我们诸多启迪。

约翰 巴勒斯,是美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美国自然文学之父"。《醒来的森林》是他的处女作。1837年出生的约翰 巴勒斯,曾经从事过多种职业,包括农民、教师、专栏作家、演讲经纪人及政府职员等。但在他心中从未放弃过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从未放弃过书写自然的愿望。他一生的著作有二十五部,多以描述自然、尤其是鸟类为主。

1873年和1875年两年时间,约翰 巴勒斯在哈德逊河西岸及附近山间修建了“河畔小屋”和“山间小屋”,此后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两间小屋度过。

《醒来的森林》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鸟的书,更是作者融入自然聆听自然和自然同呼吸共欢喜的情感记录,这些从作者饱含深情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

“林中有声音和动静,还有一个默默无声的旅伴,这时的你不过是一株行走的树。可是,当你来到山中的湖泊前,野性得以充分显示,荒野的气息扑面而来。水是如此这般的柔顺,它使得荒野愈加的荒凉,使得文化艺术更为纯粹。”

“再次登上高地,当黄昏的肃静降临在林中时,我虔诚的伫立。这是一天最纯美的时刻。当隐居鸫的夜曲从深沉寂静的下方袅绕而升时,我感受到洗净铅华、震撼心灵的那种宁静……”

“通过山间的湖泊与溪水摸着我们老母亲的脉搏,通过他的血管了解他的健康与活力,以及他如何旁若无人的展现自己。”

这些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是约翰 巴勒斯写就自然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他说:“解释自然并非是改良自然,而是要挖掘她的精华,与她进行情感的沟通,吸收她并用精神的色彩再现她。”

正如本书的翻译作者程虹教授在译序中的评价“从自然中寻求精神之价值,是巴勒斯留给后人最珍贵的遗产。”

读这些文字时,也常常能体会到程虹教授在译作过程的情感:

“我是在与原著作者进行着心灵的对话与交流,和他们一起不紧不慢的观赏自然,体会着他们的心境,分享着他们的精神升华。”

《醒来的森林》就如清新的大自然,带给了我美的同时,让我享受着心灵的宁静,精神的升华和生命的愉悦,我想把这份愉悦推荐给热爱读书热爱自然的朋友们,一起从文字中感受自然文学之美,共同享受这种生命的愉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