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书霞的头像

郭书霞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7/29
分享

大同土林

大约在二三百万年前,晋北的大同一带曾是一片浩瀚的湖水,有考古学家称作“大同湖”。那时的“大同湖”周边,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森林密布。

大约四十万年前,随着地壳的升降运动和气候的干湿变化,“大同湖”湖水日渐干涸,湖底逐渐上升。但“滴翠流霞,川原欲媚,坡草茂盛,群羊点缀”的美景犹在。

大约数万年前,在频繁的地壳构造变动中,在地震、火山的冲击下,大同湖悄然逝去,沉积的湖底渐渐隆起,曾经潜藏于水下的那片神秘的世界,带着生命的迹象,裸露在大同盆地。

在时间的长河里,在岁月的变迁中,裸露的湖底经历了无数次的风沙肆虐、河水侵蚀、地壳运动后,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如垒如壁如墙如柱如丘如山如城如堡,高低起伏,疏密相间,形状各异,千姿百态。

这就是位于大同市云州区杜庄村的土林地貌。

如果说走进大同,哪一处风景最为心动,那就是这片土林。

走进土林是在盛夏一个晴朗的周日。虽是盛夏,但一夜的暴雨冲刷了夏季的燥热。天空洁净湛蓝,空气湿润清新,塞外特有的凉爽,让土林之行更多了愉悦。

土林的第一感觉,是自然、空旷、粗犷的原始美。方圆数公里内,没有楼宇,泛着白碱的土地,在土地上顽强生存的植被,还有突兀在土地上如城如堡的那一处处土丘,简单、直白的呈现在眼前,呈现在无垠的天空之下。

通向土林深处的小路两边,人工种植的景田花摇曳在微风中,给土林增添了色彩的灵动。

沿着土路前行,你会看到两边高地上形状各异的土林造型,有的如水柱,有的如堡垒,有的如城墙,有的如驼峰,一对对一组组一群群散落在碱土和绿植之间。

从土林剖面的土壤构造可以清晰地看到钙化层、砂石和盐碱三个层面,有规律地叠压在一起,呈现出灰红白三种不同的颜色,像书页一样一层一层,立体而有序,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照下,土林变幻出丰富的层次和色彩。

从土林的衍生处可以清晰地看到大片水流冲刷的痕迹。据朋友讲这是土林初生代,若干年后这些看似平坦的冲刷痕迹也会成为现在看到的这些有着各种造型的土林。

土林中有一片池溏,池水清澈碧蓝,池边芦苇翠绿,土林的倒影在水中朦胧迷幻。朋友告诉我这里原来是一座水库,这是水库滞留的水塘。它就像土林中一颗明珠,给了土林生命的灵动。

大同土林地貌集中在两片区域。走进另一片土林集中带,土林带来的第二个感觉,是神奇、壮观、浑厚的岁月美。

这里的土林造型更加丰富,有的如海狮海龟,有的如仙鹤雄鸡,有的如花瓶,有的如屏风,有的如笔架,有的如童话中的青蛙王子,有的如传说中的五指山峰。想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在不同的游客眼里,土林变幻出不同的形象,丰富出不同的故事。

这片土林的土质绵柔细软,抚摸如婴儿肌肤光滑细腻,踩摩如绢丝润滑冰凉。朋友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土林的传说:

土林,当地百姓称为“狐仙沟”,传说“大同湖”时代,湖里常有水怪横行四野,欺压当地百姓,于是百姓集体祈请佛祖为民除害。后来,佛祖召集当时聚居在这里的狐仙成功降服了作恶多端的水怪。为了纪念狐仙,当地百姓修建了狐仙庙,这里也被称作“狐仙沟”。

土林中,那些被水流冲刷留下的痕迹,有的像败阵水怪的断掌断臂,有的像倚壁而立的千尊佛像,生动形象的印证了“狐仙沟”的传说。

时近正午,白晃晃的太阳一览无余的洒下来,热辣辣的炙烤着脚下这片黄土。

走在土林中,听着脚下嚓嚓的脚步声,看着周边挺拔如林的土壁,恍惚间如走在时光的隧道里。这片裸露在阳光下,看似没有生命的土林,似乎时刻在诉说着生命的故事:那被水流冲刷的沟沟壑壑,那被风雨侵蚀的棱棱角角,那被无数个春夏秋冬变换出的奇特造型,那在漫长岁月里形成的土壤结构,那被岁月摩灭之后的残垣断壁和白沙黄土……

这些岁月留下的痕迹,不正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吗?

我们收纳了这份礼物,就不能辜负他,就要学会欣赏,懂得保护。

就如土林贫瘠的土地上,那些或匍匐或摇曳的绿色生命,他们努力的把生命的根系深深地留在这片土林里,就是想和我们一起,努力留住大自然带来的这份礼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