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书霞的头像

郭书霞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12
分享

晋华宫矿井探秘记

假期,与闺蜜一起到大同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体验了一次矿工生活。

晋华宫矿山公园位于大同市晋华宫矿,与云冈石窟隔河相望,是我国首批国家矿山公园之一,2012年9月建成开园。公园总面积32.9万平方米,是一座集旅游观光、煤炭科普教育、工业忆旧、探险体验、休闲度假、环境保护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工业文化景观旅游公园,井下探秘游是其中一个旅游项目。

因为正值假期,人比较多,大约等了一个小时左右,在一位穿着红马甲的工作导游带领下,我们来到工作间,换上矿工服,带上矿工帽,每人还发了矿工灯,然后坐着轨道小火车下到工作面。

工作面是真正的矿井遗址。因早已停产,又开发为旅游项目,所以巷道干净整洁,灯光明亮,但还是有些阴冷。巷道内完整地再现了煤矿工人的井下工作流程,还有煤炭的形成、开采的设备,矿井风险形成因素,也模拟了远古先人、古代煤工、近代工人采煤场景,展示了现代开采技术、设备,井下通风办法等一系列井下作业。

煤炭对于生活在北方的我并不陌生,以前家住平房,家家户户门前或院里都有个炭房或炭仓,每到快入冬季,家家户户都会贮备过冬煤炭,一大卡车停在门口,亲戚朋友邻居都会过来帮忙搬炭垒炭,那时,炭,不仅是生活必需品,更是北方人过冬取暖的必备。

虽然生活在煤乡,但对煤炭的知识了解甚少,更不要说下到矿井体验矿工生活了。

所以,走在巷道里,对于脚下的、头顶的、周边的所有地貌、展品都十分好奇。

在化石展示区的巷道顶板上看到了一段树木化石,也从裸露的地貌遗址清晰可见海洋的痕迹,这是罕见的侏罗纪煤层地质奇观,由此可推断数亿年前的这片土地上曾是树木茂密、湖泊纵横。

在古代采煤展示区,有一矿工蜡像横卧躺在地板上,用镐头在煤层下方掏槽,导游介绍这是古代矿工采煤的方式,称作“刨根凿垛”,就是槽坑挖到一定程度,矿工就用镐头奋力击打悬空的煤层上部,使煤层脱落下来,这一开采方法证明了古人的聪明和智慧,也再现了矿工采煤的艰辛。

对于从事井下作业的矿工来说,不仅要常年承受井底的阴冷潮湿,还时刻面临井下灾害如塌方、透水、瓦斯爆炸等生命危险,从远古到古代到近代,开采工艺虽一点点在进步,但大小灾难仍不断发生,直到现代采煤的机械化。

看着现代采煤作业展示区,几乎占据了整个巷道的大型开采机器,看着那些在操作间的蜡像矿工,感慨工业进步的同时,不由对奉献在矿井下的矿工肃然起敬。

煤炭素有“黑金”之称,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化石燃料,它产生于远古植物遗体的堆积、沉淀及地壳变化,作用于电力、蒸汽机车、建材、工业锅炉、冶金动力以及民用生活,它不仅是工业的粮食,也曾是北方地区生活的必需,更是夜晚的光明。

而煤炭所有的这个尊称,不仅源于它自身的价值,更来源于千千万万的井下工人,是他们的勤劳、勇敢,是他们的智慧、担当,是他们的付出、牺牲,才有了煤炭,才有了煤炭带给工业的欣欣向荣,带给人民生活的光明和温暖。

矿工,才是真正的“黑金”。

井下探秘游大约一个半小时行程,当我们回到下车点等待有轨小火车返程时,导游介绍:以前矿工是没有火车可坐的,工作层也不是像现在这么干净明亮的,交接班时彼此看到的除了对方眼睛就是微笑时显露的牙齿,其他一切都和煤一样乌黑。

黑是煤矿的代名词。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的开发不仅是“黑金”文化的再现,也是“黑金人”精神的传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