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原名赵树礼,字齐民,1906年9月24日出生于沁水县尉迟村,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被誉为描写农村和农民的“铁笔”“圣手”,在他影响下形成了著名的文学流派“山药蛋派”。第一届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曲艺》主编、《人民文学》编委、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2020年9月23日是人民作家赵树理逝世50周年,谨以此文作为纪念。
赵树理的祖父赵中正对赵树理管束很严,平时很少让赵树理出门,亲自教授赵树理《三字经》《百家姓》以及“四书”等。在祖父影响下,赵树理五六岁时便开始识字读书。
赵树理的父亲赵和清,念过私塾,是村里“万保全”式的人物。赵树理记忆能力非常强,6岁就能背诵口诀,9岁时便掌鼓板带领村里的八音会夺得了附近村社比赛第一名。并学会了犁地、摇耧、锄苗、扬场等农活,以及拉弦、打卦算命和土方治病等。
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赵树理从小养成了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质。他用白豆、黑豆来记录自己的善恶之行:做了好事往罐子里放白豆,做了坏事放黑豆。村里人谁家需要写个对联、借据或信,他都非常乐意帮忙。1962年,赵树理在《挤三十》中说:“我是被债务挤过十几年的,经我手写给债主的借约(有自己的,也有代人写的)每年平均总有百余张,其中滋味,非今日青年所能理会者。”
尉迟村有一位老奶奶,生活非常困难。一天,他看到老奶奶用的簸箕已经破旧得不成样子,便自己到河滩弄来柳条,编织了个柳簸箕,送给了老奶奶。
1943年三四月间,赵树理到左权县柴城村搞调查研究,遇到横岭上村人告状说村干部打死了他侄子民兵队长岳冬至,他便到横岭上村调查,协助相关部门把案件查了个水落石出。并创作了著名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赵树理之所以有文学创作上的伟大成就,与家庭文化对他的影响密不可分。
在物质利益上,赵树理的信条是:公家的东西是公家的,我的东西也是公家的,决不计较其多寡得失。当年工资定级,本来要给赵树理定8级,赵树理认为8级太高,就主动降为了10级。后来,从事文艺工作的马烽、西戎等人的工资都比赵树理工资高。有人就劝赵树理套成相应的文艺级,钱会多一些,他说:“我要那么多钱有甚用?”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全国人民掀起向志愿军捐款飞机大炮的行动。赵树理捐款500万元。有人说赵树理捐多了。赵树理却说:“不多。要是买飞机,还差得远呢?”
1953年以后,赵树理自我规定,下乡不报销车旅费,看病不享受公费医疗。1955年,《三里湾》出版后,赵树理认为“既领取国家发的工资又领取稿酬”的双重待遇不合理,便主动不再领取国家发给他的工资。直到后来稿费降低了,他才开始领工资。
当时,他花11500元在北京宣武门外香炉营买了一座有18间房子的四合院,后因新居离作协机关太远,请求作协总务科的同志为他调换离机关近一点的房子,不久被调到东单煤渣胡同马家庙二号,这座住宅只有9间房子,条件又差,作协机关要返还他6000元差价,他一分钱也没要。老友王中青对他说:“这马家庙值不上香炉营的一半,你至少吃了五六千元的亏。”赵树理说:“钱这东西,来自人民,还给人民。说甚吃亏不吃亏。”1965年初,赵树理全家从北京迁到太原市南华门16号。赵树理把自己在北京买的房子作为公家的财产,无偿捐献给了中国作协。
赵树理廉洁奉公,异常简朴,时时不忘农村和农民。他下乡后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不论到了谁家,他都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拉家常,做家务,看到别人忙着和面,他就去帮着烧火,看到小孩在炕上哭,就抱在怀里哄。因此,别人听不到的话他能听到,别人不知道的事情他也能知道。
赵树理经常讲:“我们经常要想到艰苦的生活,经常要想到今天我们广大农村的农民生活还是比较艰苦的,这样,到了城市以后,就不会被城市生活所迷惑。在今天,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自然还有差别,但我们的目的是要消灭这种差别。在这种差别尚未消灭之前,如果我们还有意利用它的话,那我们就成了‘伪君子’了。”
赵树理对家人管教很严,不允许家人去占公家的便宜,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某剧团在京演出,希望赵树理能过去观看,赵树理说时间不合适,来人把两张票放桌子上就走了。女儿赵广建看到后,拿起票说要去观看,赵树理就把票要回去扔到了垃圾篓里,然后对广建说:“这是送给我的票,你想去看,自己去买票,边说边从口袋里拿出钱来给了广建。”晋东南梆子剧团到北京演出,剧团开车去接赵树理全家过去观看。赵树理说:“这是公家的车,我坐可以,家里人不行。”妻子关连中只好带着孩子们去挤公共汽车,然后自己买票入场。
赵树理女儿赵广建,高中毕业后想留在北京工作。按说,赵树理给女儿找个轻松的工作也非难事,但是,他却让女儿或者回老家务农,或者从事服务性行业。广建当然不乐意了,就去了新疆插队,因为水土不服只好又返回北京。后来,赵树理给女儿广建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正好被《山西日报》一名记者看到,征得父女俩同意,加了标题《愿你决心做一个劳动者》,发表在《山西日报》上。1957年10月,赵树理把女儿送回沁水县尉迟村下乡劳动。
1970年9月23日,描写农村和农民的“铁笔”“圣手”、一代语言大师赵树理在医院去世。1978年10月17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赵树理骨灰安放仪式。
赵树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作家,站在现实的立场,以大众的情怀,一心为农民写作,他的小说真实地表达了农民的愿望和心声,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是迄今为止书写中国农民最为成功的作家之一,无愧于描写农村和农民的“铁笔”“圣手”“中国近代的大文豪”“人民艺术家”“语言艺术大师”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