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董晓琼的头像

董晓琼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8/21
分享

村里的小学

离开小学已经好多年了,在此期间,我从未再步入过它,也说不出为什么。有几次回村子后想着专程过去看看,但到了之后也只是在校门口那儿站了站,情感复杂的向里望望,看看承载着我们整个童年的教室、操场、水房……然后又默默的离开。

学校位于村口处,傍着一条公路,每次回村子,总会路过,但只是路过而已,好几次想去看看,希望找回些快要忘却的记忆,但都没看成,至少,没找到自己想找回的那种情感寄托。

小学没有城里那些教学楼高大气派,总共就两排平房而已,平房中间还包括水房、伙房以及几个住校老师的宿舍等。前排房中间有一条走廊,是沟通前后两排平房的唯一途径。记得那时候语文课上老师讲《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时候有同学不太理解,老师就拿走廊做了比喻。谁知,没过几天前后两排教室的男生真在走廊里给干上了。用方便面袋装上土,管那叫“手榴弹”,两边打得“土雾缭绕”的,那阵势真像是当年跟小日本干过从战场下来一样,一个个都打得土头土脸的。有些同学打得大汗淋漓,那些飘着的细土粘在脸上后直接就成泥了。老师批评他们的时候哭笑不得,说知识用于实践,你们这一个个倒是走在前头了……

那时候村子不富,学校自然也穷。学校的教室、桌椅、体育用具等所有教学设施都很陈旧,有的还很短缺。有时下大雨,有的教室还漏水,房上全得铺塑料。冬天的时候,由于火炉子有限,有的班级还分不到那些铁火炉子。为此,校领导还专们请来了村里的泥匠,在那些没有分到铁火炉子的教室里盘起了大泥炉子。不过好的是,虽说那些大泥炉子看似笨重,而且也不能移动,但烧起来,丝毫不逊色于那些铁炉子。我们班也盘过泥炉子,感觉体积大,散发的热量还多!用铁炉子的时候,我们男生还在那里面烤过山药跟红薯,烤的时候在炉子上面放半铝壶水,等吃完山药跟红薯时,正好用铝壶热的水洗手洗脸。那些烤山药烤红薯,也就相当于我们那时候那些没在家吃饭的同学的“早餐”了。吃过之后,便围坐在炉子旁开始晨读,炉子烧的暖烘烘的,感觉格外惬意。小学里记东西和初中、高中不太一样,要么不背诵,要背诵就是通篇课文。所以那时候的晨读对我们来说,记忆很深。想到这里,我自己还挺得意,在班里我记课文的速度比较快,而且我的记性也好,一篇课文诵读上几遍就记住了。因此,在记课文上,我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羡慕。上初中后老师也做过这方面的提示,说不要求“死记”,但一定得“记死”。有同学私下里骂老师说的是废话。上高中后我写过一篇文章叫《母校里的晨读声》,结尾处这样写到:“从教室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伴着东升的红日,让人觉得那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语言的描述已显得苍白无力……写到这里,我的笔不由的停下了,抬头望望窗外,红日正在东升……”那时候,我对母校的晨读声有种怀念,而且总觉得晨读声中有种势如竹破的力量。

人们常说苦尽甘来。也许是吧!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校收到了一笔捐款。捐款那人是我们村的,外出打拼十几年,在大城市里混出了模样,给村里的学校捐了款,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我们不知道那人具体给学校捐了多少钱,只是清楚的看到:之前漏水的教室全都翻修了;黑板全都换成新的了;班里的桌椅板凳很多也都换成新的了;国旗台也全部修成水泥的了;原来的木头旗杆也换成了铁合金定滑轮的了,学校里之前一下雨就会泥泞的地方也全都硬化了,我们上体育课用的那些器材,不仅丰富了,而且还多了许多好用好玩的。没接到捐助前,学校的体育设施几乎就是几个沙包,几根跳绳,几支接力棒而已,愣大的操场上只放着两个简易并且生了锈的篮球架。学校没有足球场,连简易的球门都没有,用树与树之间的距离做球门那是常事。因为那人的捐助,这些条件全部改善了,至今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踢足球的场景,那兴奋劲儿,几天都收不回来。不过其实我们那时候也分不清篮球足球,有时候篮球给踢了,足球被投了。我们当时只管把学校里的球统称为“皮球”,原因是那些球的质量都很好,都是用真皮做的。

在教学上,有人提倡学生外出实践体验生活那会儿,小学里其实早就算是实践了,那时候每到春天,老师们总会抽时间带上学生们在校园里的花坛以及其余空白的角落里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花的种子都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或自己先前采摘收集好的。孩子们的心总是很纯洁,老师的话对孩子们来说就相当于圣旨,说一不二,老师号召同学们种花,说谁家有多余的花籽就拿些,第一天下午放学前说完,第二天同学们就争先恐后的拿来了,还生怕老师不要!那次,在电视上看了几则学生打老师的报道,我感觉这世道咋就跟变了似的!学生怎么能够打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呢!有什么不能静下心来说呢,我上学的时候,班里从未出现过这种事。至于小学,老师留给我们的印象更是跟家大人一样。有一回端午节,我们几个孩子给住校的一位女老师拿了几个粽子,没想到那老师都感动的哭了。

念小学那会儿,感觉校园里最具生机的时候应属夏季了,那些斗艳的鲜花,飞舞的彩蝶,飘动的杨柳,看着还真有些让人陶醉。儿时我们常在树下花旁晨读,有时候老师们也陪我们一起晨读。那时候感觉那些女老师又像是我们的大姐姐。到了秋天,校园里到处都是飘落的黄叶,在背风的地方,落叶厚的就像海绵一样,踩上去很松软。早晨值日的时候,老师们常会跟我们一起打扫校园里的落叶,全扫成小堆后,老师回她宿舍拿上火柴,点着落叶供我们烤手。我们围着火堆,谈笑中吐着白气,冻红了的小手在火堆旁搓着,烤着。一般而言,冬天对我们来说不是很向往,唯一能够作乐的就只有等下雪后堆雪人打雪仗了。冰天雪地里,玩儿的尽兴时,所有人脸上的笑容如同春日里的阳光一般灿烂。

今年回村,我特意去了趟小学,不过是星期天,学校里没有人,仍旧没能进校园里细细看看,站在大门外向里望了望,感觉现在小学里的教学设施更是相当不错了,我之前也听村里的人说,现在村里上小学的孩子们,那可真的是好了,不收学费不说,像是牛奶、饼干之类的吃的也会定时免费发放,其他的学习用具啥的,也常有一些社会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捐赠。唯独让人有些担忧的是,在村里小学念书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我没离开村子那会儿,听人说,城里人大都是独生子女。而现在,乡村也几乎是如此了,而且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多了,许多村里人也都把孩子送到城里去念书了,有的家庭里,一些年轻的大人们干脆也跟着孩子进了城里。那次听一位从事教育的朋友跟我说,现在的乡村空心村很多,乡村学校里,老师多学生少的现象已是不足为奇了!

念小学时,常听村里的那些大人们教育自己的孩子,说在学校时要好好读书,将来一定要走出农村,去过城里人的都市生活,但现在,面对着眼前的一切,我突然间觉得,那些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们,成才后,将来有机会更应该回到这里,因为,小学需要他们,农村也正需要他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