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董晓琼的头像

董晓琼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8/31
分享

久违的蛙声

从小生在农村,对于蛙声,似乎从来都没在意过。也许太熟悉的缘故,认为在农村里听蛙声,那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在村子时,夏夜里有时热得睡不着,听着村边不远处那些小水渠或是池塘里传来呱呱、呱呱的蛙叫声,都觉得特反感。不过准确地说,那会儿听到的也不一定全是蛙声,因为我们那时候也分不清什么是青蛙、田鸡、或是蟾蜍,习惯上把那些全都称为蛤蟆了。

听村里一些老人们说,蛤蟆躲端午,就是端午节那天,蛤蟆都躲起来了。不管是在池塘还是水草地里,全都找不到。村子里有人做过试验,说是五月初四晚上逮了一只蛤蟆,回家后用两个废旧的锅对着扣在院子里了,等初五早上出去看的时候,锅与锅扣得依旧是原来的样子,连个小缝隙都没有,但蛤蟆不见了。这一说法在当时传的是神乎其神的。听人说完,我自个儿琢磨了挺长时间,感觉怎么说的这蛤蟆就跟成了精似的。于是第二年,也是五月初四,放学后我专程到村边那小水渠走了一遭,捉了一只不大不小的蛤蟆,拿回家后我找了一个吃完罐头的玻璃缸,往里面倒了一些水,又放了一些水草,把那蛤蟆放进去后我又把那玻璃缸的原装铁盖子拧上了,怕把它憋死,拧之前我还用钉子在那铁盖上凿了几个洞。晚上睡下后我自个儿还黑灯瞎火的设想着,要是明天起来那蛤蟆真不见了,那是不是就真有点儿什么说法了?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它会不会真成精了,事后会不会来找我算账?如果不是的话,那就说明之前人们说的那端午锅跟锅扣住都留不住蛤蟆的事儿不可靠了……一直这样想着,直至迷迷糊糊进入梦乡。

家乡的习俗,端午节往大门上贴老虎、公鸡还有符、艾草什么的都是不见红日,而且用艾草、葱须、花椒等冲泡出来的洗脸水,也必须是在红日未出之前洗。那次端午那天早上,我早早的就被我妈给叫醒了。起来后我也没顾得贴符洗脸什么的,直接就到院子里看那蛤蟆了。出门时,心里不知怎么突然间慌了一下,也说不出为什么,总之那种感觉之前没有过,我还想着,可别真有了蛤蟆精啥的。我走近那玻璃缸时挺忐忑,但拿起细看时才发现,那蛤蟆正趴在玻璃缸的水草上,两眼直溜溜地瞪着外面,可能是我拿玻璃缸时的晃动让它受了惊吓,脑袋又往水草里缩了一下。我看后顿时踏实了,不自禁的笑了一下。那时候形容不出来,用后来学到的话说,看那蛤蟆那情形,那才整个儿一玻璃缸里的蛤蟆,有光明没前途。不过我奶奶念佛,从小教育我不能杀生,所以试验之后我又把那蛤蟆拿回原地放了。但自那以后,不管是在大人们面前还是小伙伴们当中,再谈到蛤蟆躲端午时,我感觉自己特有底气,这事儿上,起码有跟他们讲的谈资。就蛤蟆躲端午这事儿,后来我奶奶跟我说,习俗流传下来的蛤蟆躲端午,其实是因为人们端午那天逮着蛤蟆用它们入药,而且说那天逮到的蛤蟆质量好,更有一些所谓的偏方,说是像一些比较难治的皮肤病之类的病,用端午不见红日逮到的蛤蟆的皮配些药敷上去能治好,格外残忍的手段,听得人寒毛直竖。蛤蟆为了活命,所以才躲着不出来。听我奶奶说完,我顿时心生怜悯了,为了躲避人们的捕杀,对于蛤蟆来说,不躲还能咋的?不过后来留意到,其实不光是端午,就是夏天的时候,也有外地的一些人来我们村里逮蛤蟆。来的次数多了,或多或少跟他们搭过话,从那些人嘴里得知,他们逮的那些蛤蟆最后全都卖到大城市的饭店里了。有些感慨,蛤蟆被逮住后,没成了药材,便成了食材。

记得在村里念小学那会儿,有次一伙伴挺兴高采烈的对我们经常在一块儿玩儿的那几个人说,放学后要请我们吃烤田鸡。我们听后以为他说的田鸡也是跟野鸡之类的鸟差不多,于是放学后就都跟着他去了。那伙伴把我们带到村边那水渠旁后,俯下身子开始在水草地里找,最后逮住一只红腿儿蛤蟆后得意洋洋地说终于找到了,说着正要用他手里拿着的那根铁丝串,我忙着拦住问他干啥,他说烤田鸡啊!听他这么一说,不光我不理解,其他人也都不理解。我问他哪有田鸡,他说着把手里的那只红腿儿蛤蟆举在我眼前,笑呵呵地说这就是啊!一句话说的我差点儿吐他脸上,其他小伙伴们也开始推攘他,说你小子想跟我们开玩笑也不至于这样吧,拿着蛤蟆说是田鸡,恶不恶心,你自个儿吃去!那伙伴显得挺委屈的,说他前天在电视上看到的,我们经常说的那红腿儿蛤蟆就叫田鸡,烤着就能吃。一伙伴接起他的话说,还烤着就能吃,我们听着就想吐。我也数落了他一番,说从电视上好的没学到,倒学会杀生了,下辈子蛤蟆变成人跟你小子讨命呀!见我们没人向着他,那伙伴把那蛤蟆放了后,耷拉着脑袋不语了。

后来我们才知道,那伙伴真的说对了,我们这儿习惯上叫的红腿儿蛤蟆,学名就是叫田鸡,但那时候,村里的那些水渠或是水草地因为干旱干涸后,全都被人开荒种地了。自那以后,也没人再找过什么红腿儿蛤蟆。那会儿我在县城里上中学,语文课上老师讲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那首词时,里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那意境挺令人向往的,读着觉得很亲切,感觉我们家乡夏夜里的蛙声就能营造出那样的氛围,不过念中学那会儿,由于是在县城里,晚上几乎听不到蛙叫声,或者说听不到我们曾习以为常称为的蛤蟆声。夏夜有时走在校园里的操场上,阵阵清风中,传来的只是时隐时现比较容易辨别的蛐蛐声和其它各种叫不上名来的虫鸣声。也或许是因为念中学离家住校了,开始懂得想家了的缘故,夏夜里有时听不到蛙声或是蛤蟆声,反而有些空落落的感觉,总觉得就跟缺了点什么是的。在家乡的夏夜里,蛙声或是蛤蟆声是最明显的标志,那也应该说是乡村夏夜里必不可少的元素,有了蛙声或是蛤蟆声,乡村的夏夜才算是完整的,否则的话,那就缺少了一种大自然的声音,缺少了一种大自然的美。

前些年,家乡这边由于自然、人为等因素,许多池塘、水渠啥的全都干涸了,有的干涸之后平整土地后另作它用,还有就是人们对于农药的过多使用,仅存的池塘、水渠也都不同程度受到了污染,一度时间里,家乡夏夜里的蛙声或是蛤蟆声有种“销声匿迹”的感觉,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听到过,没想到曾经多的让人反感的那些蛙声或是蛤蟆声,突然间似乎变得越来越远了。

不过好的是,前两年的时候,家乡这边开始实施生态修复、河道清理等工程了,或许真是应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老话,人努力,天帮忙。工程实施以来,下了好几场透雨,小河涨水了,池塘、水渠里也都有水了,一两年的光景,家乡这边的生态环境修复的就大为好转了。现在无论城里还是乡村,人们的环保意识都在逐步提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深入人心。夏日里回乡,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夜晚坐在院子里同家人们闲聊时,竟听到了村边那水渠里传来的蛙声或是蛤蟆声,让人听着都觉得有那么一些兴奋,而且听着那声音由衷感慨,这大自然的声音,这大自然的美,又回来了,这蛙声,有些久违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