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永智的头像

李永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26
分享

滇行散记

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长期忙碌在一线,对外边的世界确实了解得少之又少,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更是断了许多官员公务旅游的念想。

癸卯仲秋,两节相迎。我带家人去七彩云南领略了一番异域风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此行,也算开了眼界,圆了全家人多年来赴滇旅行的一个夙愿。

滇之行,梦之旅。

这儿,是一片令许多中外游客神往的处女地!相信,大多数人对她的了解,来源于小学课本中《难忘的泼水节》《美丽的西双版纳》等文章,或者是对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洱海太阳宫的向往和遐想。这些,既是我们对云南粗浅的美丽印象,也是促成全家此行的一个动因。

          昆楚行

首站之行是石林景区。它是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一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世界五大地貌特征的喀斯特地貌。因西方地理学家最早在南欧的喀斯特高原进行研究而得名,也被称为岩溶地貌。景区分为大石林、小石林、李子菁石林、乃古石林、长湖、大叠水瀑布、芝云洞等,散落七处的石林,各有千秋,美不胜收。正如澳大利亚地质学家J.詹姆斯说:“云南石林是迄今世界上最大也是最美的剑状喀斯特地区。”

云南十八怪之一,石头长到天之外,说的就是昆明石林,以其奇特的石林地貌而闻名于世。大约在三亿多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泽国,在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终于形成了极为珍贵的地质遗迹。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人文古迹和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胜地,被联合国文教科评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风光”。

进入石林景区,随车导游荣哥把我们交给景区导游。看来,导游跟铁路警察差不多,也是各管一段。景区导游是当地一位阿诗玛。她,头戴花包,像一道道绚丽的彩虹,似一朵朵盛开的鲜花,点缀着美好的幸福生活。身穿彝族民族服饰,非常漂亮。面带笑容,讲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迎接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游客。彝族的阿诗玛,在汉语中意为,“像金子一样美丽的姑娘。”听阿诗玛讲,“阿诗玛”在当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刘琼执导,杨丽坤、包斯尔主演的电影《阿诗玛》就是根据彝族萨尼人的同名民间叙事长诗改编,讲述了美丽的姑娘阿诗玛与勇敢的青年阿黑不畏金钱权势,追求爱情的故事。

我们游览的是大、小石林景区。跟着阿诗玛导游在人流和石林中穿梭,稍不注意,穿行一些狭窄地带时,上边的石头就会碰着头,也可能踩着前边游人的脚跟。天公作美,飘洒几缕绵绵细雨,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了许多。游人撑起花雨伞,好像石林间刹那间冒出了一顶顶五颜六色的大蘑菇。别有一番情趣!也印证了随车导游荣哥的提醒,云南的天气预报不一定完全准确,经常预报赶不上天气的变化。云南不同的海拔,形成了气候多变性的特点。我们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听。阿诗玛用极具扩散的思维,描述着石柱、石墙、石塔、石笋等各种形态。试图引导游人脑洞大开,展开丰富的联想。看,有的像动物、有的像植物、有的像人物,使得整个石林区域宛如进入一个巨大的石头迷宫。如果想象力不够丰富,真一下还与眼前的这群石头联系不起来。

大石林,由密集的一个个石峰组成,犹如一片石盆地。这里的石林直立突兀,线条顺畅,并呈淡淡的青灰色,最高大的独立岩柱高度超过四十米。在石林核心景区,一排排巨石仿佛一众士兵一样站立着,连接成一堵巨大的石墙,上书遒劲有力的两个白底红色大字“石林”。听阿诗玛讲,这两个字是当年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亲笔题字,石林公园就是其一九三一年任职期间创建的。这儿理所当然成为游客的打卡地。我的两个女儿穿上当地的民族服装,也汇入人群中,不时拍照留念。少数民族服饰色彩艳丽,穿起来漂亮大方,给两个女儿倍增了几分精气神。大石林,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一线天”,这是一条狭窄的石头通道,两旁是高耸的石柱,形成了一幅壮丽的景象。另一个有名的景点是“灵鹫宫”,这是一个以石头建造的古老寺庙,内有许多古代的佛像和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神仙过的生活吧!

小石林,与大石林相连接。石头个头相对较小,宽厚敦实的石壁像屏风一样,将小石林分割成若干园林。这里地势平坦,绿草如茵,草坪四周点缀着奇峰怪石。一个个独立成景,呈散状分布。最有名气的当数“阿诗玛”,每当夜幕降临,彩灯映照,更是五彩斑斓,妩媚动人。高高耸立的阿诗玛,吸引着许多情侣来这里打卡留念,寻找自己心目中的阿诗玛。

石林,看似一尊尊静静站立的石像,而是亿万年前的又一个世界的再现。

宇宙之大,变幻莫测,天道轮回,自有法则。

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是我们旅行的第二站。地处楚雄彝族自治州,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地区饮食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当导游带我们到达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广场时,热情好客的彝族阿诗玛、阿黑哥们,头戴花包,穿着民族服装,列队欢迎远方的游客。

阿黑哥,嘟—嘟—嘟,吹起了牛角号,发出低沉悠长的声音。真有过去山寨,迎接寨主打了胜仗班师回朝的气势,或是又抢回一位压寨夫人的喜庆场面。阿诗玛,满脸笑盈,唱着民族山歌,端着米酒,敬献给来客。盛大的欢迎仪式,给游人带来一种非常震撼的感觉,走起路来,倍感轻松,旅途劳顿一下减轻了许多。一杯米酒下肚,绵甜爽口,回味无穷,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随后,进入一个大餐厅,可容纳几百号,甚至上千号人。摆满了数排低矮的长方形小木桌,等待游客入座。这就是云南楚雄彝族有名的传统习俗“长街宴”。

阿诗玛导游介绍,当地的“长街宴”,每年农历的十月十日左右举办。这是一个祈福的宴席,不同肤色、不同国度的人都会带着美好的愿望参加。在长街宴上,人们会从“龙头”席沿街吃到“龙尾”,互相祝福事事顺心、家业兴旺、平安幸福。长街宴是哈尼族的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中国最长的宴席。节日当天,家家户户要做各种哈尼族风味的菜肴,准备好酒,摆放在指定的街心,一家摆一至二桌,家家户户桌连桌沿街摆,形成一条七百多米长的街心宴。自古以来,不同民族和种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相同的,因地域、文化、宗教、习俗等的不同,各有各的丰富表达方式。

席间,阿诗玛三五成群,给每一桌吃饭的游客献歌敬酒,令大家特别开心。一条小长桌两边一般可以坐六人,菜肴都是当地特色菜,让我们尽情地体验了一把。聪明的阿诗玛,不失时机,将当地的牦牛酱、三珍菌等特产推销给游客。这点还是需要我们北方人学习的。

我们酒足饭饱后,大约晚上六点钟以后,太阳渐渐要下山了。在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彝族民族风情展演在广场才刚刚拉开了帷幕。在广场一角的民族服饰展示店,我与当地一位阿黑哥交流,他向我讲述了彝族十月太阳历法。太阳历,是根据太阳运动的周期来定年岁季节,早在秦末汉初彝族的先祖们就开始使用。它将一年分成十个月,每月三十六整天,不分大小月,过完十个月后的五到六天,称为“过年日”。彝族人民所创造的天文历法,是古历法中最为精确的一部历法。

在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广场,篝火晚会在彝族当地老者引导中开始,彝族青年男女有各种风情展示,民族服饰、舞蹈、山歌、民间技艺、生产生活场景等。我们也随着众多游人,参与到当地民族歌舞中,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大家手牵手,心连心,尽情地唱呀、跳呀、吼呀、转呀,不同民族的游人已经融入篝火晚会中。如果不穿民族服装,根本分不清谁是主人,谁是游客。

歌舞升平,其乐融融,一幅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的画面叫大家开心不已,难以忘怀!

          大理行

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风情万种的城市,充满了无限魅力和惊喜,让我们全家人非常期待,是此次旅行的又一个打卡地。

一路青山穿行过,蓝天白云悠悠飘。我们乘坐旅游大巴经过两个小时的行程,从楚雄到达了大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湾清澈透底的高原湖泊,两岸挂满了一幢幢白墙灰瓦的建筑,这种诞生于苍山洱海间的建筑风格被学界称之为“白派”。我国六大传统建筑流派虽不包括“白派”,可也是独树一帜,自成流派,足见其有久远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建筑特色。这湾湖泊,就是人们传说中的洱海。因其形状似人的耳朵而取名为“洱海”。虽然称之为海,但其实是一个湖泊,据说是因为白族人没有见过海,为了表示对海的向往,所以称之为洱海。

随车导游荣哥,讲起大理来滔滔不绝,给我们吟了一首谜语诗,诗曰:虫入凤窝不见鸟,七人头上长青草;细雨下在横山上,半个朋友不见了。让我这个平日里“文字玩家群”所谓的猜谜高手,不费吹灰之力就猜出来。谜底正是大理最著名的“风、花、雪、月”四景。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下关风是由于下关是一个山口,其风期之长、风力之强为世所罕见。上关花则是因为大理气候温和湿润,最适宜花木生长。爱花养花已经成为当地白族人民的传统习俗之一,也成为这片土地的文化符号和标志。苍山雪是大理素负盛名的景观之一。导游讲,他曾经亲自体验过。寒冬时节,百里点苍,白雪皑皑,而阳春三月,雪线以上仍然是银垒玉堆。洱海月则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透明度高的洱海湖面碧波荡漾,每当风和日丽的夜晚,行近洱海之滨,仰望天空,玉镜高悬,俯视海面,地涌银涛,水光接天,万顷茫然,一轮明月在海中随波荡漾,洱海月色,令人惊叹。

大理的“风、花、雪、月”四景,均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点。导游的耐心细致讲解,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增加了对它的热爱和迷恋。在文学的世界里,有关大理的想象,是先于我们的脚步到来的。徐霞客在诗中曾写道:“东观日出红晕染,南望彩云霞满天。西揽苍洱青翠绿,北眺玉龙冰雪寒。”读罢,不免令人神往。郭沫若先生在《大理七绝》中所云:“风花雪月古城开,洱海苍山次第排。”一古一今,两位大咖,把大理描写得是如此多娇。

这,也许是中外游客,争相来这里感受大自然神奇和美丽的原因吧!

洱海之行,我们旅行的第一站是双廊南诏风情岛。坐落于苍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黄金地段,是洱海三岛之一。近百亩的海岛面积,静卧在蓝天之下,碧水之中的洱海中上游,远远看去犹如一把巨锁。我们从码头乘坐游艇上岛,在游人欣赏美丽湖光山色和留念打卡的瞬间,几分钟时间,就到达了南诏风情岛。该岛四面环水,东靠鸡足山、北接石宝山、南连大理、西对苍山洱海。占据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故在当地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之美誉。

游艇从南面上了小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岛礁石上一组“洱海的女儿”铸铜雕像。这是一立一卧两个渔女沐浴的形象,矫健而飘逸,与岛上天然岩石“醉八仙”相呼应。从东部大运码头上岛,游览的第一个广场是“沙壹母”铜雕,背后是十根石柱,它们代表沙壹母的十个儿子,象征人类的十种原始的劳作方式。传说南诏的祖先是一个名叫“沙壹”的女性,她在捕鱼的过程中,触沉木而感孕,于是生下十个儿子。导游介绍这是根据《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的“九隆”神话为题材而雕刻的。九隆神话在滇西一带很有名气,几乎成了创世神话。雕塑家叶毓山教授将这一神话,采用铜雕的方式再现,刻绘得出神入化,栩栩如生。

我们在感叹大师雕刻艺术精湛的同时,不禁对人类异域的又一族先祖肃然起敬。远古人类的起源,在艰难的演变中都伴随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

我们随游人一边走,一边欣赏岛上的阔叶植物和旖旎的自然风光,仿佛给人有一种进入世外桃源的感觉。其时也勾起了我游览北国家乡,万里黄河第一岛娘娘滩的情景。也难怪舞蹈家杨丽萍要选择在洱海边建自己的太阳宫,引得游人从岛上用望远镜远远地眺望,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少见的奇花异草只能凭丰富的想象了。我们往西游览的第二个广场是“云南福星”,中心有汉白玉观音立式雕像,导游介绍这是按照南诏大理国时存留下来的细腰观音造像雕成的,高度可达十七米多,是世界上最高的汉白玉观音雕像。再往前是岛上的主体建筑南诏行宫,是古代南诏王避暑行宫。其建筑风格以唐代建筑为主,融南诏、吐蕃建筑风格于一体,可以看出南诏时期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特征。

游览中,导游充满自信地讲述着自己祖先的辉煌历史。南诏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强大的军事王国,其鼎盛时期,疆域面积达到一百零七万平方公里,是云南省面积的二十七倍,与唐王朝、吐蕃王朝鼎峙并存近两百多年。此次旅游可以说是对自己历史知识的一次脑补,自己对少数民族的历史有了全新的认知。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有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脉络,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我们恋恋不舍离开了小岛,远远回望,整个岛屿被热带雨林茂密的绿色植被覆盖,如同一叶绿舟飘浮在湛蓝色的湖面上。我们心情特好,游性甚浓!

大家如急行军一般,通过车窗目睹了久负盛名的大理地标,崇圣寺三塔,随后便到达了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古城。在古城柔嫩的时光里,我们静静地感受每一寸风景。彩云之南,梦开始的地方。

大理古城的游玩,我们是从西南门“红龙井”进入的,街道不算宽敞,中间流水潺潺,两边分开,各行其道。自西向东直达主干道复兴路。复兴路两边明清建筑风格的店铺鳞次栉比,各种特色小吃店、民族工艺品店、玉器银饰店等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令游客目不暇接。十字路口旁的“大圀工匠”老字号,吸引了大批游客,游客纷纷选购自己心仪的银饰和玉佩,我的两个女儿在展示柜前逗留良久,每人看准一块玉佩,颜色洁白温润,形似一片树叶,正所谓洁白无瑕、金枝玉叶,寓意非常吉祥。导游荣哥是鉴赏玉的行家,帮助遴选,好中选优,孩子们最后各得其所,满载而归。

大理古城,是大理白族人民的骄傲,当地又称叶榆城、紫城。整座小城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城楼雄伟,风光优美。古城规模壮阔,方围十二里。承载着大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游核心区。我们徜徉在古城街道上,感觉处处透着古朴与幽静。沿着贯穿南北的复兴街行走,沉浸式体验着古城的美好氛围。街边有各种专卖大理石制品、扎染、草编等名特产品的店铺和风味十足的白族饮食店。城内流淌着清澈的溪水,到处可见古朴典雅的白族传统民居。据荣哥讲,这里居民不论贫富,都有在自家庭院养花种草的习惯,仿佛丰富的绿植也在诉说着大理古城的沉淀岁月。故大理古城也就有“家家流水,户户养花”之说。

南城楼是大理古城四门之首,即古城的正门,称双鹤楼又称承恩楼,是游客拍照打卡最多的地方。我们随游客穿行在古城大街,不一会儿便到达了南城楼。据记载城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为古城最古老雄伟的建筑,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标志。城门上“大理”二字是郭沫若先生一九六一年游览大理时亲笔所提,“大理”是国号,意为“大治大理,富国兴邦”之意。我们也赶着在城楼前打卡拍照,记录下了大理古城旅游的经典瞬间。

大理之行,放飞心情,饱览山水,受益匪浅!

         丽江行

随着海拔的逐渐攀升,云南旅行沿线的美景不断呈梯次展现。几日旅游胜景,好像被我的一双眼睛所摄像,在大脑中一一存储。我们随团乘车,不顾一路旅途劳顿,到达云南最后一个旅游目的地丽江。

丽江,始建于宋末元初,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高原古城。是我国汉唐时代通往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的“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可以这样说,丽江因茶马古道而立,因茶马古道而兴。这里的旅游景点和故事大多由此展开。

按行车线路,我们先到达丽江千古情景区,由宋城演义公司倾力打造。以丽江民族地域文化为主题,大型歌舞《丽江千古情》为核心内容,展现了丽江千年文化和历史风情。导游阿黑哥,将我们带入景区,游览了茶马古街、那措海、雪山沙滩、民族村落、千古情广场等多个主题景区。一步一景,一景一情。每个游客对丽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景观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对接下来的旅程,显得愈发迫不及待。

我们观看了大型歌舞剧《丽江千古情》,全剧综合运用舞蹈、武打、特技等技术,重现了《纳西创世纪》《泸沽女儿国》《马帮传奇》《木府辉煌》《玉龙第三国》等丽江长达千年的历史与传说,引领观众穿越历史,感受了一部充满着灵与肉、血与泪、生与死、情与爱的文化传奇。

观看《马帮传奇》实景剧,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剧中妻子送别马帮人难舍难分的场面,马锅头从桥上掉落金沙江不幸遇难,或遭遇匪徒抢劫勇敢反抗,返回家乡众乡亲迎接马帮人的场面,惊心动魄,如泣如诉,令人动容。这不就是我的家乡山西,先辈们当年“走西口”情形的再现吗?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惜抛妻别子,过黄河,走后套,进入大青山。遭遇土匪,沙漠席卷,司空见惯。南方的茶马古道和北方的西口古道,原本都是人们的求生之路,求发展之道。南方和北方的先辈们,生活的际遇略有不同,但都是一部人类艰难发展的苦难史和创业史。关于其经济的意义、文化的符号是后人对先辈的尊崇和拔高,原本远没有专家学者想得那么高大上。

丽江古城的美,早已声名在外。犹如在玉龙雪山下,镶嵌在高原上的一颗熟透的红石榴,让众多游客垂涎欲滴。我们从古城附近官房大酒店出发,怀着急切的心情,迈着飞快的脚步向古城奔去。到达时,恰是夜幕刚刚降临。从古城外望去,整座小城笼罩在夜色苍茫和五光十色的迷幻世界中。对游客的诱惑力还是蛮强的!

在丽江古城,我们度过了一个带有异域风情的中秋节。为了给晚上逛古城蓄积能量,找一处具有地方风味特色的快捷饭店,点了丽江腊排骨、黑山羊火锅、野生菌、乳扇等特色菜品,整体味道还不错,全家人都可以接受。匆匆结束中秋晚餐后,我们汇入古城夜生活。晚上来这儿旅游的人,大多是外地青年男女,准确说是一族行走的荷尔蒙,这儿是他们的天堂。来酒吧喝酒的、音乐坊唱歌的、茶吧品茶的、摄影棚打卡的、特色小吃店品味的、小饰品店购物的,等等,不一而足。古城依山傍水而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陌生人旅游起来很容易迷路。 这一奇怪现象,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由于丽江古城的先祖由皇族所赐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聪明的土司不愿意把自己围困在城中,所以一直没有围城建墙。实际上,丽江古城名称来源于纳西语叫做“巩本知”,其中“巩本”为仓廪,而“知”则表示集市。因此,丽江古城曾是一个重要的仓廪集散之地。

在古城的街道上漫步,小桥流水,花团锦簇,灯光闪烁,鼓乐声声,人头攒动,好不热闹。一幅典型的江南古镇美景入画来,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历史氛围和纳西族的独特文化。古城的街道狭窄而曲折,两旁是古老的建筑和石板路,这些石板路经过几百年的踩踏,已经变得光滑而有韵味,在灯光的照射下,折反出明晃晃的光亮。夜色中,穿着民族服装打卡留念的年轻女子随处可见,给古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然,没有忘记给我的两个女儿留影打卡。她们理当应该成为这座不夜城的一分子。

趁着中秋月夜明,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游人,漫游古城。在四方街、五凤楼、木府、大水车等景点,留下了不知疲惫的足迹,伴随着不绝于耳的纳西古乐,令人如醉如痴。

逛罢丽江古城,次日我们踏上了探寻“茶马古道”驿站—束河古镇的旅途。古镇其实就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镇,是古城的一个组成部分,已有千年的历史。当我们走进古镇,踏在用石板、石子铺砌的街道上,欣赏着古镇曾经的古道、古桥、古井、古树,以及传统的集市、民居、院落、马帮,历史沧桑感顿时飙升。我们顺路走进一处叫“赵府”的古院落,一幢整齐干净的纯木结构二层四合院映入我们的眼帘。遥想当年,主人一定是一户大户人家。古色古香的窗门透着历史厚重感,不禁让人肃然起敬。廊柱和门窗的雕工技艺精湛,主题吉祥,有花开富贵、凤凰献瑞、仙鹤延年等图案,寄托着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摸得光滑的扶手栏杆,开得正艳的花卉,仿佛诉说着主人还生活在这里一般。如此古宅美景,我不失时机给全家人在此拍照留念。如今,物是人非空留阁,只传下了一段佳话。

我们进入束河古镇,自行游览。年轻人喜欢打卡,一边在触摸千年古镇沧桑和感受古道繁华中穿行,一边不忘拍照留念。中年人,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思考。用心静静地品味古镇情韵。走过束河古镇的核心区四方街,想象纳西古乐及篝火晚会在此演出的盛况;踏上建于距今四百多年历史的明代青龙桥,从经历数百年风雨洗礼的斑驳桥面,感受它的历史厚重;环幽静的九鼎龙潭绕行一周,绿柳垂地,泉水清澈,如沐清泉,使人心旷神怡。览明代壁画、大觉宫、清代三圣宫,游茶马古道博物馆,感悟纳西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兼收并蓄的吸纳精神,创造了丰富的纳西文化。

我们旅行抵达的最后一站是玉龙雪山。玉龙雪山,在当地纳西族人眼中被誉为神山,传说是纳西族保护神“三朵”的化身。玉龙雪山在纳西语中被称为“欧鲁”,意为“天山”。其十三座雪峰连绵不绝,宛若一条“巨龙”腾越飞舞,故称为“玉龙”。

此行,登顶玉龙雪山是我们的一项挑战项目。一个旅行团的人都跃跃欲试,神往登上雪山的空旷与辽阔。为了游客的安全,导游登山前对大家进行了吸氧训练。每人携带了一小桶氧气,在海拔升高后,空气渐渐变得稀薄,在未出现不适,提前进行吸氧储能。说实话,第一次登如此高的山峰,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自己已年过半百,吃得消吗?面对孩子们,作为父亲,我必须表现出坚强的一面。在遇到困难时,不仅要身先士卒,还要沉着冷静,勇敢坚毅。

在山脚下,我们乘坐着旅游大巴士,攀爬在盘山道路上。道路两边,绿树成林,芳草萋萋,像地毯一般铺开,偶尔点缀着几头正在吃草的牦牛和牛犊。这是多么和谐唯美的画面啊!从远处观看玉龙雪山,云雾缭绕,细雨蒙蒙,深不可测。大家从大索道等候上山,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惴惴不安中乘坐上缆车。缆车由低到高,滑行在索道上。望向窗外,白云悠悠,高山峡谷,古木参天,令人心惊胆战。随着海拔不断升高,我们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出现高原反应,迅速开始持续吸氧。缆车在索道上运行近三千米,就到达了玉龙雪山海拔四千五百零六米的观景台,也就是冰川公园。大多数游客在此打卡留念,只有极少数身体状况良好的游客,再沿着栈道步行,爬到海拔四千六百八十米的观景台,可达玉龙雪山的最高点。我们在冰川公园游览,身体几乎没有什么感觉和不适。人类的极限是可以锻炼和适应的。这里,我们目睹了玉龙雪山的真面目。原来在秋天季节,雪都被融化了,看不到一点积雪。所看到的是,被云雾笼罩着的一座座紧密相连的灰白色山峰。时近中午,气温有所升高,云雾渐渐散去,整座山峰露出了原始地貌特征。这不正是一幅高原水墨山水画吗?孩子们又再次穿上民族服装,打卡玉龙雪山。

   我们怀着不舍的心情下山了,乘车到达又一个景点蓝月谷。蓝月谷,是玉龙雪山冰雪融化成河水,从雪山东麓的一条山谷而过,因月亮在蓝天的映衬下倒映在蓝色的湖水中,又因英国作家希尔顿笔下的《消失的地平线》中的蓝月亮山谷近似于此。故名“蓝月谷”。面对一泓清澈见底,宝蓝色的高原湖水。我想,每个人的心情都是清静的、安宁的,忘记了人世间一切烦恼和纷争,静享大自然带给人类的恩赐。

我们每个人怀揣着一湾蓝月谷,离开云南,踏上飞驰的列车,乘着翱翔的飞机,返航了!彩云之南,七彩云南,再见了!

云南梦之旅,结束一个月了,美好的事物总想长久留存。故以拙作以记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