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西杨继红的头像

山西杨继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23
分享

稷山馍俗语

杨继红

晋南麦多,才有“山西面食在晋南、晋南面食在稷山,稷山馍馍数翟店”之说。稷山人将馍吃到极致,过年要蒸“枣花馍”,元宵节要蒸“十二属相馍”,小麦碾打完要蒸“麦罢馍”,七月十五要蒸“人人馍”,中秋祭月蒸“月饼馍”,重阳节蒸“枣糕馍”,亲友邻家盖房要送“上梁馍”,小孩满月要吃“项圈馍、谷卷馍、老虎馍”,亲友娶媳嫁女要送“龙凤馍”,老人祝寿要蒸“寿桃馍”,上坟则要蒸“子福馍”,老人去世则用“献盘馍”……

由稷山馍衍生出的俗语数不胜数,也算一种馍文化。稷山人出远门先叮咛“出门三件宝:馍馍、草帽和棉袄。”;讲某人无能,嗤之以鼻:“咥馍匠”;说某人有自信有骨气:“不蒸馍馍争口气”;形容年景丰收时:“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馍馍睡”;还有 “吃馍要细嚼慢咽,做事要深钻细看”、“泡泡馍冲鸡蛋,一天一碗真舒坦”、“心软不怜白眼狗,给了馍馍咬一口”等俗语,都形象表明了馍在稷山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抗战时期,流传的这首《蒸馍馍》歌谣,生动说明了后稷儿女对子弟兵的拥护与厚爱。这样唱:“日头出,落西山,抗日的英雄打东洋,蒸的馍馍烧的汤,一呀么一口馍呀,一呀么一口汤,抗日的队伍吃得香,大家都帮忙啊,为的是打胜仗!” 解放后,人民翻身做主人,老百姓分到田地后:““嚓嚓嚓,割麦啦,麦穗长,麦粒多,磨成面,蒸白馍。从前穷人吃不上,现在家家白馍香,吃馍不忘共产党。”

腊月下大雪时:“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 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 丰年有丰年歌谣:“舀瓦瓮,来和面,他舅来了吃啥饭?油饼花馍酸汤面,你一碗,我一碗,他舅吃的心喜欢。”还有两首歌谣这样唱:“东家西家蒸馍馍,猫上灶,狗烧火,鸭子担水走池泊,白鹅和它抬回来,欢欢喜喜蒸馍馍。馍馍香,馍馍甜,特家吃了笑地欢。”、“你淘麦,我推磨,磨老麦子蒸馍馍,蒸个黑的,放到盔里;蒸个白的,揣在怀里! ”后头这歌谣说的是个好吃懒做的媳妇。说到懒媳妇了,稷山人还有一句话是“滚水沦馍,不用洗锅”,也就是烧滚水把馍蒸热了吃,既不炒菜也不熬汤,所以锅也就不用洗,这是懒媳妇的典型作派。说拙媳妇招待亲戚做的饭菜:“胡萝卜片片不洗泥,馍馍蒸的像牛蹄,调和是外咸盐干蒜皮,还说待亲亲吃稀奇。”

过去不论贫富贵贱,都流行缠足,但不缠足者也不少。为了鼓吹缠足裹小脚,用馍馍肉菜哄人:“裹小脚,嫁秀才,吃馍馍,就肉菜;留大脚,嫁瞎子,吃糠菜,就辣子。”

还有一首拿馍馍当摇篮曲的《哄娃歌》:“嗷嗷嗷,娃娃睡,猫奏饭,狗烧火,老鼠上案捏馍馍,你一个,我一个,给我蛋娃留一个,蛋娃回来要吃馍,馍就在咱窗台搁,窗台咋没馍,老鼠吃啦,老鼠呢,老鼠叫猫吃啦,哪猫呢,猫叫狗咬啦,哪狗呢,狗在他爹怀里睡着,它爹哄她睡觉着。”

早先,稷山还有首歌谣:“富家卖馍为发家,穷家卖馍为糊口。”有人迷惑,一样卖馍,为何两样结果?原来穷人买了粮,白面蒸馍卖了刚够本钱,剩下的黑面、麸皮,只够一家糊口。

过去有讨饭的上门乞讨,都是穷的叮当响,所以有的家户就舍不得把馍给讨饭的,讨饭的就赖在门口唱道:“打竹板,上了天,把你馍馍给上点,你不给,我不走,我就你门口耍死狗!一耍耍到后晌午,给口馍馍我就走。”

大集体时候,各村都要用公社的拖拉机耕地,这些开拖拉机的不好伺候,所以人们讽刺:“拖拉机,哒哒哒, 不吃花馍不犁地。喝的拌汤泡泡馍, 犁下满地坑坑窝。吃的油饼炒鸡蛋, 犁下翻浪平展展。吃的小璇臊子面, 深翻土地绵又软。”

人是铁,馍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面对馍馍,食前观察,吃中思想,品后回味。稷山馍的俗语,是对传统习俗的总结和升华,随着时代流变,稷山馍俗语有的渐行渐远,汇聚笔下,是对稷山馍情感的传承,让更多人了解稷山馍的传统文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