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秦心的头像

秦心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07
分享

萧何墓前说萧何

说起萧何墓,从百度里不难搜出好些遍布于各地的遗址。

若据各地地方志所述,萧何墓或在汉中城固、或在河南省中牟、或在西安临潼、抑或于咸阳底张……究竟哪处为实?何故遍布各地?追根溯源,还得从文献史料说起。

根据《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萧何卒,葬长陵东司马门道北百步。”《括地志》也云:“萧何墓在雍州咸阳县东北三十七里。”

上述长陵,即汉高祖刘邦与吕后合葬墓也。其墓址座落于今咸阳东约20公里的窑店镇三义村北。所谓距长陵东司马门道北百步及古咸阳县东北三十七里处,即为今咸阳市底张镇的瓦刘村所在地。前多年,笔者有时路经此地,曾道听途说,久孤于路旁的一座土冢,即为大汉一代名相萧何之墓。处于好奇,也曾驻足浏览多次。可一见被掩于荒草中残败不堪的景象,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其与一代名相之“福地”相提并论。然而,不管你內心接受与否,通过引经据典,此地确系大汉名相萧何之墓地。

今年七月中旬一天,和朋友去咸阳办事,又途经此地,不禁被整修一新的墓园给强烈吸引,便停车驱步,再次观游。

新修墓园,从门庭到亭廊及文献碑等场景,均沿袭了汉代建筑格调,给人以大气厚重之感。该墓园属于开放式布局,从四周不同方位都可进入墓园。墓园除了具有一定汉代建筑浓郁气息,也融入了现代许多规划和文化元素。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缘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已将其作为重点旅游项目开发。被开发后的景点,不仅再现了大汉一代名相的丰功伟绩,也展示了空港新城未来发展前景及对历史文化遗迹的重视与保护。

从正门步入墓园不远,即可见到被整修一新的萧何墓地。尽管看不到半点庙宇庭殿的装饰,仅有一块墓碑立于葱绿环抱墓前,但完全保存了墓地固有的风貌。而且,即使再怎么简陋,谁也无法改变此地并非萧何墓真正遗址。之于其他各地所出现的不同遗址,则完全源于古代一种习俗。

相传古时,名人死后怕政敌掘墓鞭尸,往往一人多墓,屡见不鲜。而有恩于百姓的名人逝后,会被民众自发为其修筑衣冠墓,以便祭祀。现散布于各地之萧何墓,即属后种因素。比如,坐落在城固今博望镇谢家井办事处杜家槽村内的萧何墓,则有碑可考。从碑文可知大意,为:汉中为高祖发祥之地,军驻汉王城;萧何等众臣率军民筑堰垒渠,引水浇田,百姓士卒足食丰衣,近2000年渠堰尚在,惠及民众。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在城固县知事李炜等人倡导下,数百名乡绅富户捐钱捐物,为纪念萧何兴修水利、造福民众的大恩大德,修衣冠墓、盖萧公祠,敬神位,筑陵园,以供后人祭奠。

然而,由古至今,每每谈及萧何,人们津津乐道的,却莫不停留在“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等几个广为流传的典故之中。不可置否,萧何在大汉创建与确立中,确实展露出其非同凡响的才能。若用现在眼光来看,其堪集司法专家、民政专家与后勤专家为一身。其虽与张良、韩信二人同被誉为“汉初三杰”,但其在政绩考核中,却被名列榜首。更令人感慨不已的是,有着同样丰功伟绩的三人,最后的命运却大不相同:韩信被杀,张良退隐,只有萧何却做了刘邦的副手,与刘邦和平共处几十年。虽然也有过一些波折,但总归有始有终,且终老天年。这种情形,不能不引人深思。可是,纵观汉史,则不难看出,萧何虽是一介文官,主要负责处理财税、安抚百姓、颁布政令及为军队供应粮草等后勤工作。但每项工作却都做得极为出色。在多次战役中,每当刘邦处在最危急的时刻,就多亏萧何前来支援,才使刘邦化险为夷。特别是夺取秦都咸阳之后,众将都在争抢金银财宝时,却只有萧何保护了秦朝的文书档案、律令图书等。从而致使刘邦,才能对全国的军事要塞、地形地貌、人口多少、经济现状了如指掌。

打下江山后,萧何在评功中获得了第一名,为此,刘邦恩赐他上朝时可穿鞋带剑,不必遵循常礼。可是,萧何处处遵守礼仪,他知道,皇上可以让你放肆,那是对你的恩赐,你铭记在心就是。你要真的放肆,就是对皇上的大不敬,那是要倒霉的。所以,他把分寸掌握得极为得体,没有因为细节问题为自己惹是生非。这是萧何的明智之处。

《史记》上记载,萧何做事好请示,无论是制定法令制度,还是建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总是尽快向刘邦报告,得到同意后,他才开始实施,从不自作主张。这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勤请示、勤汇报,按上面的指示办,看上去好像是没有主见,其实,这是最为高明的主见。

刘邦是个大老粗,痞子出身,对治国之道一窍不通,萧何想怎么办,他一般都会同意。但萧何凡事等刘邦同意才办,这样做,效率可能低一些,可确实保险。而且,这一做法使刘邦极为高兴,并在最后论功行赏时,把功劳的第一名赏赐给了萧何。因为,在刘邦看来,这个副手既能干,又没有野心,是靠得住的,所以,刘邦破例没有铲除萧何,君臣得以相安无事几十年。

另外,萧何极富谋略,很懂得克制自己。他和吕后一同诛杀了韩信,又得到封赏,被拜为相国,刘邦还给他配备五百名士卒的卫队。但萧何知道,表面上看似刘邦对他的赏赐,实际上,却已感觉刘邦对其产生了怀疑。自己得到的好处越多,刘邦就觉得很不舒服。他深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于是,很果断把全部的家产捐出来充当军费。这样一来,刘邦自然就十分高兴,也安心多了。

细观萧何的一生,虽然大部分时间是给刘邦充当副手,也没什么大起大落,但日子却过得十分辛苦。他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克勤克俭,适时也能安抚天下,其用心之良苦,鲜有与之比肩者。他用尽一生心思,为其“找准了位置”,并在危机四伏的封建社会官场中,总算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幸运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