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根脉和生生不息的血液。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推动经济发展强大的助推剂。深度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开展文化创新,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是我们的民族永葆生命力、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由“北魏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编写委员会策划,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北岳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这套沉甸甸的大型丛书,仿佛使我们穿过时光隧道,走进了一段与我们渐行渐远的辉煌的历史。
山西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著名文化大省和旅游大省,北岳恒山气势雄伟的自然风光、天下闻名的大同云冈石窟,更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但即便如此,许多人对山西历史文化的了解,依然是有限,甚至可说是肤浅的。明末清初散文家和学者张岱说:“古人记山水,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清代学者刘献廷把郦道元的《水经注》称之为“宇宙未有之奇书”;日本地理学界的元老米仓二郎教授赞誉郦道元为“中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地理学家”。但如果不是像张岱这样的作家和刘献廷,米仓二郎这样著名的学者和地理学家,普通人对郦道元的了解,或许仍然是停留在中学课本对《水经注》作者郦道元极为有限的几段介绍性的文字,而作为优秀散文家和杰出地理学家的郦道元,却始终远离大众的视线,并不为人所熟知。更不要说知道郦道元与古代的大同,究竟有着什么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历史人物,许多人或许也仅仅是从中学课本上,知道北魏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但对北魏在中国历史的风云中究竟处于什么地位,北魏孝文帝改革究竟有什么影响历史进程的伟大意义,许多人要么是知道一点皮毛,要么是一无所知。对于历史的一知半解,甚至茫然无知,使我们对我们的民族曾经经历的历史和古老的民族文化,越来越感到陌生。倘若我们连自己的民族是怎么一路走来都不知道,又怎么知道,我们的未来将走向何处?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丛书总序以“讲好北魏故事,增强文化自信”为题,开宗明义地指出:“北魏平城深藏魅力、大气大美、是一座文化之城。文化决定城市发展的本质特征,是城市内在的美。这里是隋唐文化的母体。魏灭北凉后,把传承中原儒家学问的大家族都迁徙到首都平城,在中原严重沦丧的儒家文化,反而在平城形成了河西儒家学问的流脉,扭转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史。”而这样一段值得大写特写的历史,却始终鲜为人知。在我看来,丛书的意义不仅在于重现了北魏平城历史的辉煌,更在于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文化创新和大胆尝试,以历史和文学的方式,诠释了一段精彩的历史,还原和复活了古代的平城。出色的专业策划和功底扎实,写作严谨的专家团队;从每部书具体的写作思路,到厚重大气的装帧设计;从每本书传主的选定,到写作中每一个事实和细节的反复稽考、定夺,都能让人深深感受到,这既是一项艰辛浩大的文化工程,又是今日大同对弘扬优秀历史文化非常值得称道的文化创新和可贵的探索。丛书出版,引起众多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深受读者好评。“传承好北魏历史文化、书写好改革发展篇章”,正是大同勇立潮头,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优秀文化,以经济助文化,以文化促经济,经济和文化比翼齐飞的生动体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国许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把“文化立市”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并根据所在城市的特点,制定出前瞻性、在地性的发展战略。“丛书”可说是大同高度重视文化,在文化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点工程。通过丛书的书写,一段辉煌的历史,一个个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有血有肉,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作为“隋唐文化的母体”和著名的历史文化之都,大同早已成为山西闪亮的文化名片。在这一本本书中,在大同这片神奇土地上诞生的,那些曾经影响时代的风云人物,终于得到了全面的展现和深度的书写。在《孝文帝元宏》一书中,作者对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爬梳剔抉,打捞钩沉,终于使一个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才能的北魏孝文帝在我们的眼前清晰地突现出来。作者在该书后记中写道:“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一头扎入鲜衣怒马的北朝,仿佛,只有拓跋宏,只剩下拓跋宏,在与我长谈,与我对视。起初查阅资料和写作的辛苦,渐渐变成了迷恋。……我与元宏,已然朝夕相处,我的疑问,他自于书中、有时,是在梦里,为我做了解答。大概,我的身体里,的确是住进来了一个人,面目可能尚不清楚,但它的存在,我能感知。写作最为艰难的时候,我痛苦地想,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可是,当我完成书稿开始敲击元宏的年表,敲至他三十岁之时,我突然想到,再三年,他的一生就结束了,眼泪,瞬间就奔流而出……居然不舍,像极一场生离死别。”这样的书写,可说是耗尽了作者巨大心血的生命书写,这种全身心投入,为了一本书而破釜沉舟似的执着,让我们看到了丛书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敬畏和对写作品质的不懈追求。由此我们可以相信,“丛书”在学术上是有保证的,在艺术上是有高度的,因为这并非仅仅是一次对历史人物简单的重复书写,而是具有开拓性和全新意义的历史文化书写。它既是北魏风云际会的历史再现,又是北魏平城杰出人物在文学画廊中的精彩呈现。回顾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北魏孝文帝,不能忘记杰出的散文家和伟大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不能忘记改革家李冲……不能忘记平城。
数十年前,我们从一部叫做《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电影,和它的一首插曲——《人说山西好风光》,认识和爱上了山西人的淳朴和自然之美;数十年后,我们从大同隆重推出的“讲好北魏故事,增强文化自信”丛书,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山西历史文化的无比厚重。从而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今日山西人卓越的文化眼光和令人赞叹的文化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