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平城》的头像

《平城》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4/01
分享

要子瑾 | 长城最美看大同

说到长城,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无比骄傲的民族自豪感,这个被列入世界七大奇迹的万里长城,有人说它是人类最伟大的工程,罗哲文先生撰写的长城的名联,一语道尽了长城的真面目——“上下两千年,为中华留下巍峨丰碑;纵横十万里,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国之瑰宝,人间奇迹应该是很恰当的。


长城产生的历史背景


随着私有制的产生,战争便成了必然的产物,从夏禹时代的“万有余国”到殷商的“千有余国”,直到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秦王朝的出现都是兼并战争的结果,这种兼并战争最壮烈、最动人心弦的当数春秋战国时期,长城便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产物。

公元前657 年,楚国因战略防御修筑了一座“方城”,史学界认为那是我国历史上修长城的鼻祖。我认为这一论断有些牵强。楚国所筑“方城”,论体量、论作用都不能与后来的长城同日而语,真正修筑长城的鼻祖当属处在“四战之国”的赵国。

赵襄子灭代后,赵肃侯即位,为了巩固边防,于公元前333年修筑了南北两道长城,这是史籍中记载的最早的一段长城,其位置在飞狐口、雁门关一线,今灵丘、广灵、浑源境内尚有遗存,全长50多公里,高1米,宽1.3米,多为石头砌成,也有黄土夯筑,土层厚 13 厘米,夯窝直径8厘米,这应该是现存最古老的长城。赵武灵王时代所筑长城就比肃侯气魄多了。史载:赵武灵王 26 年(公元前 300年),“北破林胡、楼烦,筑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门、代郡”。这段长城东起宣化,沿阴山到内蒙北乌拉山,长 400 多公里。对这段长城郦道元《水经注》有很精彩的描写:“长城之际,连山刺天,其山中断,两岸双阙,善能云举,望若阙焉”。建国后,内蒙考古工作者在大青山(阴山)、乌拉山和狼山之间发现了这段遗址,多为黄土和石砌,残墙高1米,宽的地方竟达5米,这应该是墙体坍塌所至,原墙体应不止1米。

此外赵成侯6年(公元前 369 年),尚筑过“中山长城”纵贯恒山,经龙泉、倒马、井陉、娘子关、固关至邢台黄泽关以南的明水岭大峪口,全长 250 公里。至今浑源、灵丘遗迹尚存。

我们说赵长城是万里长城的鼻祖是有根有据的。

除赵长城外,大同境内尚有秦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北齐长城、隋长城、明长城,这其中最值得一书的是明长城,我们后面要详细论说,兹不赘述。

或许有人会问,为啥从战国直到明代,大同地区会有2000 多年大规模不间断地长城修筑史呢?这是大同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大同地处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咽喉要道,是连接两地的枢纽。所谓“府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朔漠,居边隅之要害,为京师之藩屏,自昔用武地也。”(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在中国,北方边患一直是困扰中原政权的大问题,春秋战国之北狄、秦汉之匈奴、北魏之柔然、唐之突厥、宋之契丹、明之瓦刺,对中原政权构成极大威协,即以大同为例,两千多年来发生在这一地区的大小战争达 1000 次之多。为了解除这种威协,便加强国防。在冷兵器时代,修筑长城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最有效的设施,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长城应运而生。

长城的缘起固然是因为战争的需要,而战争的终极目的是和平,战争年代先遭灾,和平年代发展快,是大同地区的真实写照。如明代隆庆议和后,马市顿开,70 多年间使大同成为驰名海外的北方商埠,茶马古道,驼铃声声,这可以说是长城的双重历史作用。


长城最美看大同


我们在万里长城徜徉,在历史长河中寻觅,我们发现长城最美在大同。我们大同要唱响这个口号,谓予不信请看事实:


“九边之首”


在中国历史上修长城最大规模的当数秦、隋(曾发动百万人修长城)、明三代。而这三代中历时最久、规模最大,形成今天万里长城的当属有明一代。

明朝建国后,防止元朝的复辟是他们头等国策,为了加强北方边防,有明一代 270 年间大修长城 18 次之多,同时他们在北方设立了九个防御重镇,这便是人们常说的九边。这九边从东到西依次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大原镇、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这九边重镇哪个镇最重要呢?我们援引最权威的军事著作《三云筹俎考》来回答这个问题。“是镇也,北捍胡虏以控带幽燕,南总三关以招徕魏晋,翼卫陵寝,屏蔽神京,屹然甲九塞焉”。大同镇“甲九塞”,九边之首不是我们自封的,是权威的军事著作下的结论。


集内外长城于一体,战略地位尤显突出


说到大同的战略地位,同样一本著名的军事地理论著,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这样写道:“据天下之脊,自昔用武地也……女真之亡辽,蒙古之亡金,皆先下大同,燕京不能复固矣,故明都燕以郡为肩背之地……若专制大同北塞紫荆东据临清,决高邮之堤以绝粮道,京师可不战而困”。

顾祖禹对大同战略地位的定位真可谓高屋建瓴,眼光独具。明王朝统治者也明白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重点经营宣大,一直是他们九边防御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在这一地区分别修建了内外两道长城。

外长城从居庸关西北经赤城、崇礼、张家口、万全、怀安进入大同的天镇阳高、大同、左云,经右玉直到偏关河曲。内长城从居庸关西南经河北易县、涞源、阜平进入灵丘、浑源,再经应县、繁峙、神池而至老营。

内长城沿线有居庸、紫荆、倒马三个重要关口,即所谓“内三关”;外长城沿线有偏头、宁武、雁门三个要害关口,亦即“外三关”。

外长城和“外三关”的修建在大同圈起一道四四方方的内长城,这是万里长城中独有的长城奇观,打开中国地图,我们就会发现,延绵不绝的万里长城仿佛一条精美的项链佩带在祖国母亲胸前,而那个最美的项坠就是集三关于一体的大同。为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老龙头固然壮观,八达岭确实雄伟,然而要论雄关林立,关关相应,在历史上发挥过重大作用,确有军事价值的还要数集外三关为一体的大同长城。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长城最美在大同!


门类齐全尽显长城元素


我们前面讲过历史上修筑长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当数明朝,有明一代从洪武到万历的 270 年间,总计上规模的18 次,7600 公里,大同境内即有 425 公里,仅万历七年即建屯堡 257 处,敌台 1280 个。

明代在大同境内所筑长城,不但规模宏大,而且门类齐全,计有城、堡、屯、寨、皂、墩、台、堑,总计 72 城堡、776 边墩、883 火墩。这么多的门类,为长城元素增加了不少色彩,也为有志于研究长城的人士提供了十分可贵的实物资料。当然这也是我们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

金城汤池,北方锁钥

如果说明代在大同地区所修筑的 72 城堡是洒落在大同地区的一颗颗珍珠,那么最灿烂夺目的当数洪武五年(公元1372),由大将军徐达主持修筑的大同城。

大同城是在辽、金、元旧土城的基础上“因旧土城南之半增筑”的,东西长3里,南北长 3.5 里,周长 13 里,面积约 10.5 平方里。城开四门,上建城楼。此外尚在城墙四个角各建四座角楼,环城墙建 54 座望楼、96 座窝铺、580个垛口。

古时侯城市建设十分讲究风水,而且都有文化内涵。大同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高差 10米左右。因西北地势最高又处于八卦中乾位,所建之角楼比其它三座角楼要高大,多出一层,称之为乾楼,又称镇楼,犹言全城的镇物。这座三层八角的镇楼雍雅瑰丽,平时文人多在此吟诗唱和,至今留下不少诗篇。每年九月九日重阳节,全城老少都来此楼登高秋游,“镇楼秋爽”遂成为大同八景之一。

望楼 54 座,取 6、9 奇数,窝铺 96 座与望楼奇奇相应。580 个垛口则是对应当时大同所辖 580 个村庄。当年筑城的文化内涵在楼、铺、垛口中体现出来。传统文化洋溢在古城的一砖一瓦。

大同古城最享盛誉的还是“金城汤池,北方锁钥”,这是由他的三个主要特点决定的。

其一城高,按明代建城规制,一般城墙高度为3丈6尺,大同城高为4丈2尺;其二濠深,按规制一般护城河宽1丈5尺,深1丈,而大同的护成河宽3丈,深1丈5尺:其三城外四个角各建一座控军台。控军台平时与城体分离,战时搭木板相通,其一便于瞭望,其二与望楼、垛口相呼应便于侧击。

这三大特点使得大同城在冷兵器时代成为不可攻克的金城汤池,故“金城汤池”成了大同城的美誉,军事专家则称大同城是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杰出范例。当年清军围攻大同九个月巍然不动,后清军调红衣大炮攻城,加上姜壤被叛徒出卖,才失陷。

我们今天恢复的大同古城,完全是在明城的基础上原汁原味复原的。所有的望楼都是木构建筑,墙体都是烧制的城砖。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我们恢复古城之初就有一个想法,十年后争取跻身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录,而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有一个硬性要求就是保留遗存的“原真性”。所谓“原真性”,就是原址、原材料、原型制。我们古城的恢复完全是照此去做的,我们相信这一伏笔总有一天会起到作用,让我们的古城进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录。

景泰年间巡抚都御史年富又修筑了北小城,天顺年间巡抚韩雍又增筑了东小城、南小城。北小城周长6里,辟三门;东小城周长5里,辟三门;南小城周长5里,辟4门,与主城相连。

这三座小城的修建使大同城由原来一个基本方形的城变成了南北长东扩半的形状。民间人们因此把大同城称为凤凰城,而且是一个单展开翅膀的凤凰。南小城是凤头,北小城直到玄冬门是凤尾,东小成为凤翅。因没建西小城,便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凤凰单展翅城。

大同城从开工到落成整整用了 37 年,这个时期在长城纵深一线依次建了一系列卫城和军堡。较早的是洪武 26年建的左卫城(当时叫镇朔卫,即今天左云县)、怀仁、朔州、马邑、应州、山阴城、浑源城、广灵城、灵丘城都是这段时间修建的,最晚的是天顺年间修筑的灵丘城,此外还修建了72 个军堡。

有了这些群体的拱卫,大同城成了名符其实的边陲重镇。六十里一大堡,三十里一小堡,这些军堡在长城纵深依次展开,这么壮阔的一幅图景,我们不由地再次呼喊:长城最美看大同。


(原载《平城》2022年第四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