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平城》的头像

《平城》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4/15
分享

史涌涛 | 以文明为城市塑形

在越变越美的古都大同,会感到文明的气象无处不在。蔚蓝澄澈的天空,浓翠蓊郁的绿意,清新如沐的和风,以及整洁明净的城市环境,带给人格外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受,更有精深典雅的古都气韵,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彰显着城市的厚重文化底蕴与飞扬文化活力。在如此美好自然与人文环境熏染中,看到的大同人神态是幸福洋溢的,表情是明朗的、阳光的、自信的,折射在行动上,亦是文明有序的。在交通路口,车辆礼让行人已蔚然成风,行人遵守交通规则渐成行为习惯,在公共场所,人们自觉排队、主动礼让已是常态,在城市生活,诠释奉献、友爱的公益行为,彰显互助、进步的志愿者行动亦屡见不鲜。

但与此同时,我们亦可看到,随着近郊游、露营游兴起,游人走后,却在美丽的自然风景地,留下垃圾遍地,狼藉不堪,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破坏;在路边散步,常见路上遗留下的狗便,显见是主人未加清理,留给别人恶心;在交通路口,虽多数人自觉遵守信号灯,但仍有人与车抢道,造成交通混乱;走在路上,时常可见人们随手抛掷的垃圾或烟头……凡此种种,可见在总体行为文明向好的同时,尚有许多不文明现象亟需改善,实现更高层次的整体文明,尚任重道远。

当前,在“大同蓝、大同绿、大同清”的基础上,让文化大同、文明大同、微笑大同成为大同新的名片,已成为大同市民的共识与共同行动方向。文化是核心,来自于古都大同的历史文化底蕴,微笑是形象,展现出大同的精神气质与城市品格,而文明则是载体,是根植于文化绽放于笑脸呈现于行动的良好形象。恰如一个人,若他有着良好的人文修养,且总是以亲切可人的微笑示人,则他的行为一定会展现出文明的姿态。

什么是文明?这应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人们常说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两大部分,是社会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物质成果的总和,包括社会生产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精神文明是改造主观世界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文化艺术的诸多门类与社会的思想道德与社会风尚等。

从物质文明的角度考量,近年来,古都大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让城市的文明形象焕然一新。今日之大同,更显历史厚重、文韵流芳,通过大力传承历史文化,复兴城市精神,以修旧如旧、原汁原味的古城面貌,再现文化遗存保护复兴的灵魂,曾尘封凝固、饱经岁月的历史,正焕发鲜活生动的生机。今日之大同,人文与生态和谐交融,更加宜居乐居利居,条条大道宽阔平展,层层绿意叠翠成荫,处处角落花团锦簇,座座森林公园绿意葱茏,大同正成为一座山水园林城市。同时,大同着力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抓好精细管理,深入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市容环境更加清爽宜人,城市风貌从“面子”到“里子”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从精神文明的角度考量,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让城市更有温度更加美丽。笔者曾读过一句话,留下至为深刻的印象:一个人有没有教养,用一句概括就是,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而这,完全可以作为衡量一个人或一座城市文明与否的标尺。做任何一件事,不仅考虑利已,也要考虑利他,比如不随地乱扔垃圾,及时清扫门前积雪,不噪音或行为扰民,不占用公共资源等,是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对待他人,不居高临下,不恃强凌弱,彬彬有礼,温和友善,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出外野营,至少应把垃圾带走,还自然优美洁净的环境,出门遛狗,至少把粪便清理,不为其他人带来困扰,是无需提醒的自觉;做事不随性不逾距,遵守交通秩序、公共秩序、社会秩序,只有大家共同约束,才能畅想自由。文明其实并不难,就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做起,当人人自觉以文明的标尺来衡量并规范自己的行为,文明在整座城市整个社会就可蔚然成风。

当前,大同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对进一步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格是良好的契机。文明的养成,既需春风化雨的文明引导,也需制度强化的文明规范,在对文明风尚大力倡导的同时,要对不文明的行为坚决说不,以管理的手段加以修正,以此持之以恒,在广大市民中逐渐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文明习惯。对每一个大同市民来说,我们是这座美丽城市的主人,我们要用高度的文明行为来用心呵护家园,致力为其增光添彩;每个大同人都是城市文明的代言人,让我们以由衷的文化自豪宣介大同之美,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展现大同雅韵,让世界看到有着灿烂文化、良好生态,亦有暖人温言、动人微笑,更有优雅举止、文明风尚的古都形象。

文明的行动来自点滴细节,让我们每个人都怀着善良、源自修养、发于自觉、出自约束,让文明习惯如影随形,让文明行为无处不在,就会共同铸就一座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之城。

(原载《平城》2022年第4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