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卢嫈的第三本著作《不可复制的高光时刻》,第一篇故事就强有力地吸引了我。她语句诙谐,简练,文笔优美。在她的笔下,储小悦是一个干练、睿智,侦案心思缜密的警察。透过文字,我不光看到了为破案而奔波的储小悦,也看到了为采访而奔波的卢嫈。
卢嫈,这个和我既亲密又陌生的闺蜜。认识卢嫈的时候,她是蝶衣君,是宜兴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的窗口民警,我们同是新浪论坛的版主。那时候,我们的老版主就说:蝶衣君是他捡来的宝。新浪伊人文学的兴起繁盛,离不开蝶衣君的努力与付出。当时,伊人文学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创下了互联网文学论坛流量第一的骄人佳绩,也因此获新浪优秀论坛、新浪优秀版主团队等诸多荣誉。
后来,她和梅子去北京参加论坛聚会,我因为颈椎疾病在完成了两部小说后辍笔了。不写作,我们之间的联系渐渐少了。博客和微博的事,我们互相既离的很近,又隔的很远,我只知道,她成了博客名人,又被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聘为“网络问政监督员”。
二零二零年疫情开始,我们分开了十几年的老文友,在疫情肆虐里又聚集一起。大家天天守在微信群高谈阔论。这期间,卢嫈也经常来群里聊天、八卦。
转眼一年过去,疫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淡,大家不得不又重新把工作学习提上重点。卢嫈提过几次她的书。读卢嫈新书,第一篇就使我惊奇,写疫情的。出于好奇,我往下翻阅,卢嫈著作里几乎所有作品都在《啄木鸟》杂志、《人民公安报》刊登过。疫情期间,人人都在躲避疫情,畅想聊天,而卢嫈并没有懈怠,她每天夜里加班到两三点整材料,经常驱车百公里采访。
“南医大女生遇害案”,潜逃28年的犯罪嫌疑人麻某被抓捕归案的这段细节,在卢嫈笔下,刑警杨俊的果敢和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杨俊的妻子是护士,夫妻俩都在疫情里忙碌。卢嫈,一名公安作家,从不把自己定位在办公室。她千里奔波,穿梭于办案过程的追踪和对办案民警的采访和报道里。
英雄不是生来就有。在她的文字里,我不光看到了故事的精彩,人物的精彩,更看到了文字下卢嫈付出的精彩。那是多少个时光凝聚的精彩。卢嫈让我想起电影里朝鲜战场的王芳,不畏艰险上前线慰问演出。比王芳更不易,卢嫈除了历经艰难险阻上一线采访,更缩在黑夜里的灯光下,凝聚思维用妙笔生花。如果说办案民警在用生命破案,那么卢嫈就是用生命写作。
卢嫈采访报道的人物涉猎广泛,民警,民警家人,犯罪嫌疑人,甚至犯罪嫌疑人家属。她去过中缅边境,到过雪域高原。她曾24小时跟班在绑架案现场,跟踪在一线,报道民警追踪绑匪,安全解救人质的第一现场。
2011年6月,卢嫈随公安部“公安文化基层行”活动组到海拔4800米的西藏安多县慰问演出,期间,她忍着高反的剧烈头疼,边拍照边采访,几次差点晕过去,有些演员甚至一下舞台就倒下吸氧。安多县长握着他们的手,感动得直流泪。卢嫈他们正像高原上盛开的格桑花,在特殊环境下履行他们的特殊使命,用生命谱写战歌。
采访只是卢嫈报道的前奏,更多的工作是采访完的文字创作。为了更好地讲述警察故事,卢嫈以文学手法一改以前枯燥乏味的报道,更加深刻地塑造人物形象。为了提升写作水平,她拜访名家,个案把脉,力求把每个人物,每份报道都深入刻画到精髓。卢嫈,让我看到了一个作家背后的努力,更让我看到了一个公安作家创作的艰辛。卢嫈用文字让我们看到了更多案件背后,公安民警生活与破案的精彩瞬间。
从车管窗口民警到公安作家,网络给了卢嫈写作的机会,卢嫈在文字里成长。而这些远远不够。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更深刻地塑造人物形象,卢嫈成了书店的常客。与其他双警家庭不同,卢嫈的忙碌并没有影响孩子的成长,她身体力行,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女儿。女儿以她为榜样,独立,上进,坚强。
卢嫈的成长与创作过程艰辛而富于挑战。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坚持不懈,努力一生是卢嫈写作的信念。记得谁说过,利用好班后七小时,五年小计划,十年大计划,决定一个人与众不同的未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卢嫈这匹千里马终于崭露头角,遇到了伯乐。她被公安局政治处借调,半路出家从事起公安宣传工作。正式调到政治处后,她进入鲁迅文学院研修,从此开启了她在文学路上的新征程。几年后,她又兼任江苏省公安作协秘书长,为更多的公安文学爱好者服务。
这几年,很流行非虚构文学,卢嫈的篇篇报道正是精彩的非虚构公安纪实文学。人们平常阅读报刊网络,只关注案件的侦破与扑朔迷离,很少注意案件前后和侦破过程中民警的辛苦和付出。卢嫈,让人们对民警在案件浮出水面前,以及破案后的生活有了更多了解。
警察也是一个一个普通的人,他们也有儿女情长。在案件发生过程中,他们往往只作为刑侦警察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他们顾不及家庭和亲人。作为一线公安记者,卢嫈鞍前马后,浴血奋战。一个电话,立即出发,她同时充当着警察、记者的角色。在卢嫈笔下的每一个故事里,仿佛都能看到一个奔跑的卢嫈。
天道酬勤,卢嫈迎来了她的高光时刻。
二零二一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