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的家在西安市区,但是,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山里人。因为在一年365天里,有近乎一半的时间,我都在大山里工作生活。
八年前,我第一次来九号,是在六月份,一进山,瞬间被秦岭的巍峨翠绿震撼了。
从西安驱车一路向南,沿着西沣路行至沣裕口,便投入了秦岭的怀抱。沿着210国道蜿蜒向上爬行,迥异于都市风景的世外桃源便愈来愈清晰可见。国道一侧是如刀砍斧剁般陡峭的山壁,另一侧是潺潺流水清澈见底的沣河。
盛夏驾车一路攀爬,山路逶迤,沿途山青水绿、景色醉人。途经喂子坪、九龙潭、广新园、万花山、石羊关、小坝沟、大坝沟、鸡窝子行至公路最高点——分水岭。这是我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也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沿分水岭向西,有一条通向光头山高峰的石子路。这段路分属两家单位管辖:大岭向上至十五道弯归属林场;十五道弯向上至光头山顶归属陕西广播电视台九号发射台。虽然这条石子路每年都要修整,但每每遇到下雨,从山顶飞流直下的雨水总会把路面冲刷得坑坑凹凹。如果遇到连阴雨,由于山体湿滑松软,常会有大大小小的石块滚落到道路中间,阻挡了车辆通行。对于那些不大的石块,我和同事便会下车,徒手挪走石块,清理道路。如果遇到巨石拦路,非人力可以挪动者,就需要联系机械化部队来帮忙了。道路何时畅通,那只有耐心等待了。或许数小时,或许几日。我们只能手提肩扛着给养物资,徒步行走三四个小时,哪怕是历尽千难万险,无论如何都要到达光头山顶,那里还有一群给养已经耗尽的战友们眼巴巴地盼望着我们救援。
任何高级汽车行驶在这条石子路上,都如同手扶拖拉机行驶在乡间小路上一般,颠簸得几乎要散架了。司机和乘客都得受罪。人常被颠得左摇右晃、上蹿下跳,脑袋不是磕着车窗玻璃,就是撞着车顶。路边一侧是排水沟,另一侧是万丈深渊,人往下看一眼便觉得头晕目眩、心跳加速、两腿发软。路很窄,仅容得一辆车通行。两车相会是司机最担心的事情。要想驾车上山,除非驾驶四驱越野车,并且司机要具备高超的驾驶技术,否则,一般人都会知难而退的。
这几年,为了保护环境,林场禁止游客从分水岭沿石子路登山前往发射台方向,因此,山上的野生动物和禽类才逐渐多了起来。车行进途中,我常会见到土黄色的小松鼠或者五彩的雉类飞快地从路边跑过,一眨眼,便钻进树林中。这些小野物很可爱。车停在不远处,你下车寻找它们时,它们也常会站在路边,朝你这边张望。等你悄悄走近时,它们便会倏地一下逃得无影无踪。
单位的通勤车在石子路上颠簸得很厉害,我一会儿便昏昏欲睡了。“快看,羚牛!”忽然,身边的同事大喊一声,惊醒了坐着打瞌睡的我。司机也停下车说:“关好车门,都别下车。”抬头望去,在前方约一百米处,五六头羚牛从山坡上慢慢走下来,停在石子路上,看着我们,岿然不动。我们看着远处的羚牛。同样的,羚牛也看着我们。就这样,双方对峙了两三分钟之后,羚牛群才气定神闲地慢悠悠穿过石子路,走进树林。等到看不见羚牛了,司机才发动汽车,徐徐前行。大家既兴奋又紧张。
由于山路崎岖难行,从分水岭通向光头山峰的石子路不过15公里,但驾车一般需要45分钟。秦岭山峰多犬牙交错、高耸入云、险峻异常,很少有开阔平坦之处。然而奇异的是,在光头山顶,有一处空地非常平坦开阔,这里就是陕西广播电视台九号发射台的大院,占地面积有90余亩。这不由得让人敬佩广电前辈们能找到这样一块神仙宝地修建发射台,是多么地有智慧呀!
光头山海拔2886.9米, 空气稀薄,自然环境恶劣。每年九月至来年五月为封冻期,山上银装素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冬季最低温度可以达到零下36度,风力多在10级以上。这里夏季最高温度17℃,不是凉爽,是寒冷。在酷暑三伏天,你若有幸逃离能把人热死的火炉城市西安,来此地避暑绝对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光头山本无名。由于山顶常年风大气温低,树木根本无法生长存活,只有在盛夏才能见到山峰上那无边无际的草甸子,在向大自然宣示着生命力的顽强。九月以后,草枯石露,整个山峰光秃秃一片,像极了光头大叔,因此山峰得名光头山。由于九号发射台建于此,因而,台里职工又称光头山为九号山。
秋高气爽之际,你站在光头山顶极目远眺,层峦叠嶂的秦岭被秋日装点得万紫千红。满山红叶如着了火一般,层林尽染。一片片黄灿灿的野菊花在风中摇曳,如黄衣少女在翩翩起舞。这里简直就是花的海洋。面对着雄伟壮丽的一座座大山,你心中油然而生出崇敬,不由得感叹在大自然面前,人是多么渺小了,霎那间,心胸猛然豁达起来,瞬间抛掉了所有的烦恼,浑身上下都轻松愉悦了。
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九号发射台自1965年8月开工建设,1971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了。
经过多年的发展,九号发射台现如今已经成为全国的骨干发射台,承担着中央和陕西调频广播、电视节目的无线发射任务,覆盖关中大部分地区,收视人口近2000万。发射台现有职工二十余人。其中就包括我。
2012年6月,我从记者岗位上改行来到九号台工作。虽然这里天寒地冻,但是领导和同事们心肠热情似火。尽管发射台位于大山之巅,远离城市,工作和生活比较枯燥单调,但是我的同事们爱岗敬业,在艰苦的坏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他们在这里工作短则几年,长则二三十年。为了陕西广电事业的发展,有人从黑发熬到了白头,有人甚至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是一个个有故事的人,有的甚至成为了传奇。
每当我和同事聊天,他们常会劝我说:“你是西北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又当过十多年的记者,文笔一定不错。为啥不把咱九号发射台写成文章,为啥不写一写身边同事的趣事?”
后来,我也有此想法。但迟迟没有动笔,究其原因,一是怕自己才疏学浅,文采拙劣,写得不好,徒给九号丢脸;二是每个人的故事太多,万一张冠李戴,弄劈叉了,不慎损害了哪位仁兄的形象,没准还会惹上名誉侵权官司。那以后还如何与同事和睦相处呢?
但后来我想,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当机立断,有了良好的想法就要马上付诸行动,倘若优柔寡断、瞻前顾后,那肯定是十件事情完成了九件---一事无成。就这样,我最终脚一跺、心一横,下定决心,动笔写书,为了了却心愿,也是为了向同事们致敬。
这就是这本散文集《九号》的来由。
如果我的文章能让读者朋友们了解发射台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能给读者带来一些乐趣,那么,这也算是对一直在关心我、照顾我的同事们的一种报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