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先文的头像

孙先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01
分享

一路山水一路诗

合肥 孙先文

金秋十月,去池州,一为看山水,二为访文友。

艳阳高照,天空高远,秋风轻扬,丹桂飘香。清早从大学城出发,我一坐进驾驶室,脚踏上离合,听着发动机悦耳的轰鸣声,听着“小杜”好听的语音导航,感觉身体和灵魂已经在路上。妻子和女儿在嘀嘀咕咕着吃什么零食,争着要放什么歌曲。我们期待已久的一场旅行即将开始,一家人美丽的心情像秋阳一样灿烂。

池州,在我早年的记忆里,是个荒僻闭塞之地。直到前几年去池州一中学习交流,我才发现池州的别致——小城大美。一座精致的城池掩映在青碧的山水之间。齐山、百牙山、三台山,三山拱卫,峰峦叠翠;平天湖、月亮湖、天堂湖,波光粼粼,一碧万顷;秋浦河、白洋河、清溪河,蜿蜒而过,宛如玉带……

几年过去了,池州的惊鸿丽影,像一个遥远的恋人,一直在我心里翩然舞蹈,直到文友“杏花村人”的盛情邀约,我才和家人欣然前往。

穿过车流人流,上了高速,很快冲出了围城,大湖名城被撇在身后。车里悠扬的旋律和天上的白云一样在流动。中派河大桥已经竣工,担心的堵点已经畅通。大桥蔚为壮观,造型独特,远看像三个平行的红色“W”横卧空中。桥下“引江济淮”施工现场,挖掘机正在挥动着臂膀。我惊叹这块“创新高地”的非凡创新能力。

我喜欢近距离自驾旅行,皖南是我最喜欢探寻的地方,初秋去皖南,一路上都有着绝佳的风景——金色的稻田,稀疏的村落,悠闲的水牛,宁静的小溪,青葱的山峦,浩渺的大江,这些在大脑里快被消磨殆尽的图景,只有在这样的旅途中才会重现。

车到了枞阳,浮山横在路边,白荡湖白水淼淼,时隐时现。这里曾汇聚了无数名流雅士、文人墨客,苏轼,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来此游览;清桐城派宗师方苞、刘大櫆、姚鼐等名士亦诞生于此。我们下车小憩,一群野鸭“呼啦啦”地从头顶掠过,一只白鹤从山腰飞起,翱翔云天,在湛蓝的天幕下,写就了“晴空一鹤排云上”的完美诗句。

中午时分,我们到达池州长江大桥,晴空丽日下高耸的主塔上,“佛手”、“佛珠”历历可见。过去的险象环生的“三江口”,如今“天堑变通途”。

来到池州的城区,我丝毫没有进城的压迫感和紧张感,扑面而来是浓阴夹道的城市公路,没有落叶,没有衰草,没有拥堵的车流人流。我先前听说的“一城山水满城诗,半城湖光半城林”美誉,果然不是浪得虚名。八百里皖江城市群,江城灿若明珠,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我都去过,在我的印象中,池州别有情调——她是那样的安静和低调,看不到繁忙的码头,看不到高大的楼房,更看不到工业园和开发区,满眼是依山傍水的低矮建筑,店铺掩映在绿树丛里,楼房和山水相拥在一起,和谐自然,像老夫老妻那样相濡以沫,难分彼此;而不是像现代化的大城市建筑,如小夫妻秀恩爱,博眼球,求在线。

车子路过天下第一诗村——杏花村文化旅游区。杏花村位于池州市城西,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晚唐杜牧的一首“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清明》诗而名扬天下。我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经常跑题,想到我骑在牛背上,戴着柳条编的帽子,扬鞭撒欢在我老家葛墩上,桃花灼灼,芳草萋萋。

我们一下车,文友“杏花村人”早已候在秀山大酒店,虽神交已久,但我们尚未谋面,我的想象中他一定是个仙风道骨的脱俗之人。在我女儿介绍下,一个中等身材,朴素本色的儒雅之士向我伸出了热情的双手。我握着他那有力的大手,从他的眉宇间读出了诗书的气质。“杏花村人”给我们安排好房间,简单介绍了驻地的大体方位,没有大谈家乡名山胜水,我能看出,他平时是个安静的人,是一个会做事不好说的实在人。

“杏花村人”驱车带着我们走街串巷,向郊外出发。天下起了小雨,似乎要给这烟雨江南增加几分诗意。半个小时之后,车离开了主干道,驰向荒僻的一条土路,在一个河岸的村子里停了下来。我暗地诧异,这么一个穷乡僻壤能有什么风景?“杏花村人”把我们领进了一户农家,走进柴门,我才发现别有洞天,土墙老屋里收拾得干净整齐,两个包间,木门木窗,木桌木凳,炊具朴拙古雅,一股农家待客的淳朴气息扑面而来,亲切而又随和,自然而又清新。让我想到了“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场景。店里后堂一对夫妻在忙碌着,地上散落着刚从地里择回来的蔬菜,新鲜脆嫩,两口子话语不多,一直是笑脸相迎,我感觉他们的笑容很真诚,全然不像野店拉客的虚情假意。后来“杏花村人”告诉我,这个酒家,中午只接待两桌客人,多是预约的回头客。我要“杏花村人”带去村口溪边走走。我们缘溪而行,鸭在溪水里嬉戏,鸡在溪岸觅食。溪边的菜地傍溪而生,清澈的溪水映照着翠绿的蔬菜,看着就有食欲。我明白了“杏花村人”带我们来这里吃饭的原因——纯天然的农家菜。

小河鱼,白米虾,山猪肉,山鸡……看着许多见都没见过的菜肴,早已饥肠辘辘我们,大快朵颐。吃完之后,店家还送来了“锅巴汤”,此汤米香四溢,消食养胃。我们喝着漂有金色米粒的汤,嚼着脆响的锅巴,儿时的记忆瞬间复活了。

一顿饭,让我对“杏花村人”产生了充分的信赖,这是一个可以托付大事的朋友。下午,雨下得大了起来,我们随着他冒雨去看九华天池,雨大天池更加壮观。我们徒步来到半山腰,就看到一条白练遥挂山崖。走近一看,一条十几米宽的瀑布从峭壁滚落下来,如同一条银色玉带飘然而下,形成了“天河挂绿水”的奇观;近处的岩石飞珠溅玉,脚下雾气升腾,耳边清泉潺潺,林中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在潇潇秋雨中登临此境,如入神山,全都透着那份“妙有两分气,灵山开九华”的佛韵,此时此刻,宠辱皆忘,不知身在何乡。

天池之游,让我们感觉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

第二天,云开雾散,秋阳高悬,“杏花村人”引领我们直奔九华山主景区——花台。花台峰高独秀,因山花繁盛而得名,可惜我们错过了赏花季节。初秋时节,这里佳木葱茏,灵石乖巧,像人拟物,惟妙惟肖。我们登上花台最高处,风大雾大,只能扶着石头和松树艰难前行。峰壑之间一会儿阳光朗照,一会儿大雾弥漫,倏忽之间,景象万千,如蓬莱仙境。环视左右,沟壑环绕,群峰林立。对面峰岭突兀,怪石嶙峋,谷洞幽深,蟠龙虬松,各抱地势,叹为观止。

回到池州城,我要求去看“平天湖”,就这霸气的名字,早就让我心驰神往。“杏花村人”驾车带着我们绕湖一周。湖岸空阔,草木葱茏,鸟类众多。我说怎么没有看到一个商铺,“杏花村人”笑笑说,环湖不让商家开发,保护她的原生态。杏花村人不无自豪地说,平天湖水域是西湖的两个大,如果商业开发,土地出让金就会超过千亿。我深切地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从车窗眺望湖面,浩渺的湖水,碧波荡漾,湖天相接;湖在天里,天在湖中,每站一点遥望,湖水几与天平。难怪唐代诗仙李白夜游平天湖留下千古绝句“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平天湖宛如一位静静的少女守护在池城东边,她不求盛名,也不娇宠,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如一幅淡淡水墨画的天湖之水,裹着妙曼的轻纱铺天盖地而来。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上翠微亭的离别心情,道出了许多人游玩池州后的恋恋不舍。第三天,我们告别了“杏花村人”,告别了平天湖,告别了杏花村,踏上了归程。

临走,我告诉“杏花村人”,池州,我一定还会再来的!为了山水,为了诗情,为了美食,更为了你这个“杏花村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