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先文的头像

孙先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28
分享

柳的随想

合肥 孙先文

秋去冬来,湖边的老柳树繁华落尽,屹立风中,像一个年长色衰的女人。

把女人和柳树扯上关系,不是我的发明,诗词歌赋里,早已有之,源远流长。诸如“柳叶眉”、“杨柳腰”、“扶柳之姿”、“芙蓉如面柳如眉”、“柔黄愿借为金缕,绣出相思寄与君”是写女人的,就连“水性杨花”“花柳病”也和女人扯上了关系。

柳在士大夫的笔下早就与女人情深深雨蒙蒙了。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诗句象一幅画——春日迟迟,柳叶纷披,一个战士即将效命疆场,一家人为他送行。断桥外,驿站边,一个女人手牵柳丝,望着一个出征讨伐北方猃狁的郎君,泪眼婆娑,无语凝噎。杨柳背后站着这个女人,一定是战士的真爱,这才这般难舍难分,黯然销魂。诗句里没写女人,但读者不能不联想到女人。杨柳被注入了情感,它表达的是一种思念,一种无奈,一种悲壮。

王昌龄笔下的“柳色”,则注满了古代女子的满腔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春天的芽尖是从柳梢冒出来的,妻子对戍边夫君的思念也是从柳梢上生长出来的,妻子的后悔更是随着恣意的柳色在蔓延。从春寒料峭的清晨看到一丝丝鹅黄色,妻子心底就涌动起了澎湃的春潮,她会想到许多花前月下的寻常日子,现在难以厮守;想到与夫君惜别时,柳树低小,现在的柳树已高大浓密;想到自己的青葱岁月,也像这柳色一样,难以常青;想到了柳树上一对黄鹂鸟卿卿我我,正在筑就他们的爱巢;想到关山难越,陌上柳色,年年为谁荣枯?

本来是要凝妆登楼,观览春色,柳色反倒惹出了女人一腔幽怨。

李白的诗里喜欢写月亮,其实也喜欢写柳,且不说“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就单《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一句,就暴露出李白是个性情中人。杨花飘絮的时节,江南水村山郭的一家小酒店,即将离开金陵的诗人,满怀别绪,独坐小酌。骀荡的春风,卷起了垂垂欲下的杨花,轻飞乱舞,扑满店中;当垆的姑娘,捧出新压榨出来的美酒,劝客品尝。这里,柳絮濛濛,酒香郁郁,扑鼻而来,也不知是酒香,还是柳花香,抑或是吴姬的体香。这一“香”字,把店内店外连成一片。金陵古属吴地,遂称当地女子为“吴姬”,这里指酒家女。她满面春风,一边压酒(即压酒糟取酒汁),一边笑语殷勤地招呼客人。置身其间,真是如沐春风,令人陶醉,让人迷恋。

在唐朝,文人狎妓是很普遍的现象。李白、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很多文人都曾留恋过青楼勾栏。那时的社会对文人狎妓的行为是宽容的。我们没有必要用现代的道德标准去要求一千多年前的李白们。

清代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也借柳树来写女人,全词句句写柳,又句句写人,物与人融为一体。

临江仙寒柳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杨花是一个飘零无助的意象。在皇权的重压下,诗人和她就像这“飞花”一样,无法把控自己的命运。“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明月与柳,成了命运共同体,明月无私,不论柳树是繁茂还是萧疏,都一般照耀,一般关怀。貌似在写明月,实则是容若自况:柳树就算“疏疏”,就算“憔悴”,也减不了自己一分一毫的喜爱;伊人就算永诀,也淡不去自己一分一毫的思念。

看着湖边如此颓败的柳树,我想到了春光明媚中的一树碧玉,柔柔的倩影,妩媚动人,难怪徐志摩把她说成“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绿柳镀金,羞成了一个新娘,临水梳妆,为一个才子,为一位情种,柳树几乎成了蛊惑人心的妖精。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