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先文的头像

孙先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5/09
分享

失落山中的璞玉

安徽 孙先文

皖南山水,总给人一种悠远空灵的感觉。踏上这方土地,诗情画意,奔涌而来,大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神思。

查济,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古村落,一直珍藏在我心里。青砖、黛瓦、马头墙、小桥、流水、人家,不断在我脑海中拼贴、重组。我一直在等待着一个最好的机缘去饱览她的美色。

去查济的路上,青山绿水是皖南的底色,静卧的村落,犹如一帧帧古画,不知从何时就装裱在这天地之间,让人顿生“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的联想。驾车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白墙灰瓦,时隐时现,又像一串串亮闪闪的银饰散落在大山之中。天朗气清,一簇簇民宅显得那样的醒目和祥和;烟雨朦胧,湿漉漉的古村又成了水墨山水,“沾衣欲湿杏花雨”就应该是这样的意境。

来皖南旅行,不适合跟团,乌央乌央的一大帮人赶集一样,摩肩接踵,吵吵嚷嚷,坏了灵山秀水的性情,也败了游山玩水人的胃口。游皖南,适合独行,情侣行,或者三五志趣相投的好友行。

和妻云朵自驾去过多次皖南,每次的感觉都新鲜惊艳。太平湖的落日,塔川的秋色,川藏线的“十八拐”,池州的杏花雨,屯溪老街的美食。我们去玩皖南,每次都是“慢旅行”,一路走走停停,不急不忙,只要有野趣,即便是无名的小河、小山、小池、小丘,我们也会驻足流连,欣赏这种原生态野景更有返璞归真的感觉。

皖南自由行,我们每次只玩一两个景点,不是“打卡式”的走马观花,而是全方位深度感受旅游景点的美景和文化,我给它取个名字叫“3D旅游”,或者叫“慢旅游”。我甚至觉得,我最适合的职业不是教书育人,而是“旅游体验师”,因为旅游能调动我多种审美体验,情趣盎然,不会产生职业倦怠。

查济,像是我们仰慕已久的偶像,她在等待两位超级粉丝的到来。

端午假期,我和云朵钻进了皖南山区,太平湖小住,看落日,赏流云,眺青峰,瞄山鹰……算是拜访查济的序曲,接着我们挺进大山深处。

查济,是我们“慢旅游”最惬意的一个地方。

那天到达查济已是晌午,雨幕早已拉开,明晃晃的太阳照彻四野,广袤、厚重的绿色拥抱着我们,我们车在油亮亮的沥青公路上奔驰,空气是馨香的,眼光是无碍的,肺腑里充塞的负氧离子是透明的。妻说,不用玩景点,单这样跑着,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风景已经在路上。

我们在查济街头一个客栈旁停了下来。一盘小河鱼,一碟毛豆腐,小锅山笋菌菇汤,一盘山珍炒青菜。食材地道,烹调精道,清清爽爽,色香味俱佳。我们在阁楼上吃着饭,喝着汤,环顾农田和村庄,好像穿越到了孩童时代,“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就是眼前这种光景。这里的毛豆腐风味独特,比屯溪老街的更有品相,色清如雪,刀切似玉,坠地不溢,茸毛经煎炕后呈虎皮条纹。在这里,毛豆腐四季皆宜,摊主肩挑一副豆腐担,一头是干柴和平底锅,一头是毛豆腐、香油和辣椒糊,油煎起来,平锅上那热烘烘、香喷喷、作响的毛豆腐令人胃口大开。在摊点上吃毛豆腐也很特别,不用碗,就着平底锅用筷子吃,风味异常。

饱餐之后,我们去村后靠近大山的一家旅馆住下来,旅馆单门独户,三层小楼,依山而建,这种“依山建屋、临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的风格,正是徽派建筑风格。我们站在楼前可以俯瞰高高低低的街巷、溪流和小桥,楼后是蓊蓊郁郁的山坡,绿得严实厚重。这里安安静静,整栋楼就一个女人忙上忙下,没有城里宾馆人头攒动的景象。现在的生活,想找人多的地方很容易,想找人少的地方很难;想找热闹的地方很容易,想找清净的地方很难。我说,就这里了。

我们开窗透风,沐浴洗漱,美美睡了一个午觉。这一觉睡到了自然醒,已是傍晚时分,我们满血复活,一路的风尘和疲惫没有了。我们倚楼而望,一条小溪从山上悠然而下,穿村而过,像村中飘动一条白练。马头墙鳞次栉比,整个村庄静卧在这山水之间。“漠漠水田飞白鹭,莺莺夏木转黄鹂”的初夏画面铺展开来。这里宁静、安闲、清新、淡雅。一切都是那么的静,静得听见溪流的妙音,静得听到信鸽飞掠头顶的声音,静得听得到自己的心跳。

在查济,徜徉在“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画图里,我想沿着溪流走不会迷路,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查济的古建筑零散分布,又似不经意的刻意而为,数不清的古巷七拐八弯,错综复杂,巷静幽深,宛如迷宫,置身其中不分东西,让你会产生迷失方向的恐惧和慌张,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他们知道,巷巷相连,路路相通。

溪边有许多桥,石拱桥,石板桥,洞石桥,还有石木混搭的桥。沿岸有台阶、石板,清凌凌的水打着漩涡流过,女人的棒槌敲打出时光的回声,那个“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女人,穿越回来了,在查济的溪头、桥边。我拍下了一幅幅画面,让时间停留在那个遥远的年代,我给照片的备注是“查济浣女”。

沿途看到的许多店名,起得很美。“紫气东来”、“爱日堂”、“悦桂山庄”“听水居”。“听水居”正合我意,月明星稀,坐石桥,潺潺泉流如琴音,听到痴绝处,自己化作那悠悠泉流,涓涓而去,梦也无痕。水声伴着溪边老屋门边一顶斗笠、几竿小竹、几株小花和爬上屋檐的紫藤,无不渲染着乡野的气息。繁华落尽见真淳,都市的喧嚣和搅扰在这里暂时归零,青山绿水荡涤了我这个游客心里的风尘。

游兴未尽,第二天一大早,云朵提议溯流而上,沿着溪流画廊找寻她的源头。细雨霏霏,云雾缭绕,山溪喧哗,小虫唧唧。溪岸杂花野草缀满水珠,溪流里的水草在水波里被拉伸,拉长,像一幅墨绿色绸缎在水底飘摇;野生树木,种类繁杂,古老朴拙;遒劲的枝丫,参差披拂,错落有致,隐映着溪流。山雀活跃其间,婉转吟唱。我们偶尔遇见一两个学生模样的女生,端坐桥边,正在临摹这长长的画廊。我们沿着青石板路走走停停,溪流越来越细,路径越来越窄,“小道弯弯雾雨中,悬崖奇石伴青松”的奇妙景象就在身旁。我们一直走到石板路尽头才止步,望着一条弯弯曲曲的上山野径,溪流至此已是断崖,只见一股清澈的水流,从崖壁上跌落下来,飞花溅玉,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如果有足够的装备,我真想继续探索,“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临川先生说得于心有戚戚焉。

如此胜境,难怪诗仙李白在此流连忘返,挥毫写下“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千古佳句。

桃花潭近在眼前,我和云朵没再去造访,没有充足的准备去搅扰心灵一块圣地,我感觉有“大不敬”之嫌,留待下一个恰好的机缘,再来探访。皖南这个旅游金矿,我们可持续地开发。旅游如美食,不能吃得太饱;再好的美食,留有念想,才会回味悠长,旅游留有念想,才会有重游故地的梦想。

查济,是一块典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岁月的浸润使它变得灰白、雅致;三条溪流宛如洁白的绸带一样缠绵着她,四座群山像巨掌一样捧玩着她,而她就是绸带和手掌中的一件修炼千年的珍宝。

转念一想,我又觉得查济是一枚款步而行的少女,她的青春无处不在,鲜活的脸庞荡漾着生命的韵律,青山是她的外衣,白云是她的衣袖,林泉是她的血脉,而那千年而下的淳朴敦厚民风正是她纯洁的心灵。

在这里,我们放慢了脚步,山水悠悠,村落依依,光阴定格,岁月静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