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先文的头像

孙先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6/21
分享

听雨

安徽 孙先文

江淮之间的梅雨,总在六月如约而至。

这场雨与合肥这座滨湖大城缠缠绵绵,难舍难分,就像一场轰轰烈烈的热恋。这场热恋,天空为之动容,大地为之销魂,空气湿漉漉的,云雨在半空溜来溜去;草木疯长,青草池塘处处蛙。

忙完高考,宅进楼房,翻翻书,听听雨,风声雨声翻书声,声声入耳,这也是人生的一种妙境。

城里听雨,最好在夜里,白天的雨声消散在都市的繁华里,寻它不着;夜里的雨,敲打着楼房,摩挲着小区的树木,或噼噼啪啪,或窸窸窣窣。初夏的雨声是急促的、粗鲁的,听不见序曲,听不到尾声。初夏的雨又是解渴的,治愈的。对一座容纳几百万人口的大湖名城来说,下雨是天然的清洁方式。喧哗的大雨还能淹没一切噪音,赶走大街小巷的雾霾。雨后的庐州城一切都是崭新的,像刚洗过澡的婴儿,鲜亮生动。

庐州新城已通江达海,绿树环绕,山水相连,一场酣畅淋漓的雨,为它奏出了万方的妙音。雨中的“环城翡翠”,荷花初放,雨打新叶,琴瑟相和;雨中的八百里巢湖,水天一色,姥山如青螺浮水,雨织成的一张大网,哗啦啦地洒向湖心;雨中的紫蓬山云遮雾绕,沙沙的雨声伴着古刹的钟声,真是“紫蓬听雨眠,一夜半成仙”。

在都市楼房里听雨,总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特别是那种油润如酥的“天街小雨”。

初春的雨是轻柔的,含蓄的,像牛毛,像细丝,像花针,像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琵琶女,怯生生,羞答答。初春的雨声是细微的,若有若无的。初春听雨一定要去郊野,最好回乡村老家住下来,住在自家的老屋里,屋里就剩你一个人,房前屋后都是树,新绿溢满屋子。这时你往屋檐下一坐,品一杯新茶,读一卷书,听一场春雨,那是一件很受用的事情。

qcqj201603qcqj20160315-1-l.JPG

春雨像个顽皮的小姑娘,初临大地,悄然而至,像捉迷藏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是它那神秘顽皮的样子。“春雨和风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细细来”,又道出了春雨含蓄内敛的低调做派。春雨不是关西大汉,昂首阔步,掷地有声;春雨更像一个温婉的江南少女,红巾翠袖,飘然而来,脚步轻盈。不是个有心人是听不到它的脚步声的。

能安下心来听一场雨,应该算个有心人,坐在自家的老屋门前,静对庭院,闭门谢客,手机是静音模式,工作是暂停模式,屏蔽掉一切尘世杂念,你才能听到悄然而来的春雨。雨声由远而近,由稀疏到繁密,由淅淅沥沥到滴滴答答,它没有“白雨跳珠乱入船”的铿锵,也没有“雨脚如麻未断绝”的绵密。树上叽叽喳喳的麻雀,躲进了屋檐下,静静梳理着羽毛,不再吱声。屋檐落下的雨滴,砸在檐下青石上,铮铮然,敲打出琴弦一样的乐音。接着,聚集在白色的槐花上的细雨,积攒在宽大的梧桐叶子的水滴,也开始坠落地面,滴滴哒哒的声响罩住了整座院落,遮断了一切域外的杂音,就连风也安静下来,听候雨的发落。只有燕子翩然舞于空中,偶尔发出短促的叫声,它们在窃窃私语,私聊又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春雨的慢慢悠悠是在蓄势,是在为初夏的狂风暴雨储存能量。

初夏的雨就不再那么矜持了。她大大方方,说来就来。当你行走在半道上,她劈头盖脸就给你一个措手不及,打在脸上,生疼生疼的,砸在泥土地上,溅起的的泥花,次第开放。

初夏的雨,来势汹汹,天暗下来,黑云压过来,周围闷沉沉的,雨的前脚就要来了。这时在老家听雨,不大愿意坐在屋檐下听雨,雨前的燥热沉闷,会觉得檐下和院子太逼仄。我回老家,常常带上雨具,去村口的老槐树下旧亭子里听雨。当“哗哗”的雨声撞向耳鼓,你能听到奔跑的牛犊“哞哞”叫声,你能听到水稻田里“秧鸡”“咯啶咯啶”地唱和,你还能听到身边的池塘里突然“哗啦”一声,似乎有一条不安分的大鱼,想跃出水面,欢呼一下雨水的到来。小溪里,鸭子在戏水,嘎嘎欢叫;几只鹅上了岸,引吭高歌,迈着凯旋的步伐走向柴门。老屋在雨雾中模糊不清,不消说,一定是“前檐看雨如银竹,后檐听雨如泻瀑。”

初夏的雨又称“梅雨”,每年6——7月份,流连在江淮一带。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

梅雨季,雨声主宰一座城,哗啦啦的雨声,奏响在每一条街巷,早年在乡下特别讨厌下雨,阴雨连绵,村道泥泞,农田被淹,父母忙碌。今天,美丽乡村建设,道路已不再泥泞,农田受到保护,很少受到洪水的威胁,这让我突然感觉这梅雨是天降甘露,这经久不绝的雨声是一种天籁之音。

在这夜晚的雨声里,好动的我和忙碌的都市人都安静了下来,大自然在用一种真诚的声音在和我们亲切交谈。雨声拍打着疲惫的身体,给我们疗伤;雨声拍打着焦躁不安的灵魂,让我们酣然入睡。

听着雨,我们睡得如此安稳香甜,雨声成了我们最美妙的摇篮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