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孙先文
穿越紫蓬山风景区,青山如黛,碧水如镜。在莽莽苍苍的山岭之中,你会看见大大小小的水库像珍珠般地散落其间。磨墩水库就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
磨墩水库紧邻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周公山的南麓。山清水秀,层峦叠嶂,风光秀丽,是一方钟灵毓秀之地,也是集灌溉、防洪、旅游为一体的水利工程。它位于长江流域巢湖水系丰乐河上游,依山而建,巧夺天工,既有“青山明珠” 、“天然氧吧”之美誉,又是一个放飞心灵,亲近自然,领略田园风光的好地方。
磨墩水库是把山峦沟壑截流后形成的人工湖,三面环山,一面建有拦水大坝。这里湖天一色、半岛罗布,鸟兽众多,植被繁茂。航拍俯瞰水域,水面呈一个巨大的“山”字形。库区水域宽广,风光旖旎,独具“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生态宁静”美丽乡村的魅力。水库建成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里因水灵动而远近闻名,被称为肥西的“千岛湖”。这里的岛多是半岛,青山环抱,半岛耸峙。山中有水,水中有山,水光山色浑然一体,树木苍郁,芳草萋萋,鸟语花香,宁静幽美。水面船只穿梭,水中鱼群涌动,往来嬉戏。坐小船,欣赏湖光山色,犹如驶进世外桃源。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水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站在水库大坝上放眼望去,三面的山,近看翠绿,远观青黛,云铺沟壑,雾遮危岩。大坝的东面,碧绿的稻田,像绿色的地毯铺展开去;从水库泄洪而下的一条小河蜿蜒南走,像玉带,像丝巾,执着地汇入龙潭河。磨墩水库的早晨,景色最为迷人。水面笼起了薄薄的云雾,半岛栖息的白鹭纷纷外出觅食,它们轻盈的身姿滑过水面,汇成了最美丽的诗行。山雀用那清啼撩开清晨的面纱。农田里,村民的吆喝声打破山里的宁静,“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的一轴画卷徐徐展开。从城里来到这青山绿水之间,再浮躁的心,也会在水中溶化掉。掬一捧水洗洗眉眼,清清亮亮的;喝一口山泉润润嘴,即使苦涩的舌根,也会荡漾着凉丝丝的甘甜,试试嗓音,喉咙里马上就会唱出嘹亮的音节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灵秀的山水滋养了勇猛精进的汉子,曾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写过波澜壮阔诗篇的淮军就诞生于斯。淮军著名将领张树声故居就在不远的聚星小镇。小镇旁边的周公山山顶原有周瑜庙,内塑周瑜像及其坐骑白马。清嘉庆《合肥县志》:"周公山有周瑜庙,周瑜读书处"。山东南部有周瑜洗砚池,池广丈余。今周瑜庙已圮,洗砚池尚在,池水清澈可鉴。山麓有村,名蒋家湾,为周瑜幼年同窗蒋干故里。时至今日,“肥西书院”风骨犹存,似乎在诉说这里的沧桑巨变。
磨墩水库得名“磨墩”,还牵出一段神话故事。水库的水里有一个石磨一样的“神墩”。春夏季节,雨水充沛,她就隐没在水下;秋冬之际,径流减少,水落石出,她就露出真容。相传女娲炼石补天的时候,有一块石头从炉里滚出来,落到了紫蓬山区,千百万年修炼成了灵异的磨盘。最先它在荒岗野岭,这个神磨每天都磨出野麦面,救济穷苦百姓。磨盘的旁边住着一个姑娘。她白发飘飘,穿得破破烂烂,鞋子也打满补丁。每天早晨她不停地歌唱,歌声像百灵鸟一样好听,有时还翩翩起舞。这个姑娘每天就吃着野麦面,喝着山泉水,日子过得快快乐乐,自由自在。山里一个财主看了觉得很奇怪。他想:“天呀!这个姑娘没吃没穿,为什么不管白天黑夜,春夏秋冬,总是快乐地歌唱呢?而我,钱财堆聚成山,几辈子都用不完。却常常忧心忡忡,愁容满面?”有一天,他看见姑娘快回来了。便轻手轻脚地遛到磨盘旁边,从怀里掏出几锭银子,放在磨盘上。傍晚,姑娘抱着野麦子回来。看见磨盘上的银子。心里又高兴又害怕,看看四周没人,赶紧把它藏在自己的怀里。从此以后,姑娘整天心思恍惚,坐立不安,再也听不到她动人的歌声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们的祖先早就懂得这个道理。磨墩水库不仅是“镇水重器”,还是城镇居民的“大水缸”。
水库的建成要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那时,水库工程修建动员了全县群众,自带干粮,吃着集体大锅灶,施工基本靠车拉肩扛移动土方筑坝,建坝过程非常艰辛,各公社、大队,每天三班倒,人们用古老的石夯、石硾、铁硾夯实土方。打夯时叫夯者喊着动听的劳动号子,号词随心所欲,脱口而出,随着喊号的节拍,参与打夯者光着膀子,喊着回应的号子拉动夯绳,上下均匀的击打着土方,施工员按班次及规定方量收方;检验员按质量标准验方;每天在黑板上和广播上公示任务完成情况,劳动的喜悦荡漾在人们的脸上。人心齐,泰山移,那是大干社会主义的精神燃烧着激情的岁月。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十二五”期间,随着“大湖名城”的崛起,合肥城市用水告急。合肥寻找水源的目光就“落到”位于舒城的龙河口水库,龙河口水库将与磨墩水库“牵手”,肥西最大水库磨墩水库将变身为引水“中转站”,为省城供水。这是我省重大的“南水北调”工程。龙河口水库的水将经“长途跋涉”来到磨墩水库。“引龙入肥”,将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更科学地保障合肥都市圈发展的安全用水。
磨墩水库成了庐州西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的绿水青山真地成了金山银山。山傍水,水抱山,山水相恋孕成了一幅画,醉成了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