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先文的头像

孙先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1/02
分享

语文教师

安徽孙先文

在我的理想王国里,语文老师既要有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傲然风骨,又要有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悲悯情怀,还要有东坡“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高雅才艺。

当下的应试教育,语文老师和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变得功利和浮躁,全然没有了一个理想语文老师应有的风采。回溯上个世纪,鲁迅、叶圣陶、朱自清、夏丏尊、俞平伯等,他们既是教师又是学者、作家,把三者结合得很好。而今天的中学语文教师,能把这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人,几乎没有。

语文老师有别于其他学科的老师,人文性与思想性都决定了语文老师不能做一个平庸的匠师,语文老师的个性魅力会深深影响着学生。

语文老师也是平凡之人,我们不能苛求他们不染尘滓,超拔卓绝,做个象牙之塔的“仙人”,但语文老师不只是传道受业解惑,语文老师的精神气质、学识才情会让这门学科变得不平凡、不简单。语文学科不是去为学生考试拿高分,而是去培养学生优美的心灵、健康的人格,进而成一个真善美的未来的人。

平凡之人干着不平凡的事业,所以语文老师必须活出崇高感。

毕淑敏告诉我们,“我们是平凡之人,但我们很重要。”你只有自己觉得重要,你才会变得厚重。你只有把教书育人的工作看得有意义,有价值,你的生命就会璀璨起来。当你觉得你在用优美的语言文字去濡染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时候,你就活出了神圣感和崇高感。伴随着神圣感崇高感,你会产生责任感和幸福感,生命气象会豁然一新。

u=837456435,3482973567&fm=26&fmt=auto.webp.jpg

活出崇高感的语文老师应该是淡泊名利的。

夫子曰:学而优则仕。当官可能会让古代许多读书人获得崇高感。早年我认识一位前辈语文老师,他书教得好,多才多艺,洒脱不羁,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临近退休时他说,教师既不是“人类灵魂工程师”那般高尚,也不是“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那般卑微,教师只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而已,简单的校园生活却能让我安心,安心读书,安心教书,安心做人,这就是岁月静好……在他事业巅峰之时,教委多次要他担任学校副校长,他都拒绝了。这让我想到从我们安徽走出去的特级教师王开东所说的一段话:读书人天生浪漫,改不了理想主义的高迈,最好不要做官。优秀的语文老师,学而优不仕。

我一向认为优秀的语文老师最好不要去当官,哪怕在学校里做个行政领导,因为那里不是你的领地,因为专业思维和行政思维,根本就是两套系统。让这两套思维的对话,经常会遭遇“秀才遇到兵”的尴尬局面。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学校最不缺的是领导,缺的是优秀语文教师。

我身边也有优秀的语文老师“跳槽”去经商赚钱。原因是在三流学校里他找不到职业的崇高感。再优秀的语文老师如果不愿意守着他语文课堂的“一亩三分地”,即使满腹经纶,才高八斗,那也会心有旁骛,难成大器。实际上,真正的崇高不仅能够使教师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安详,而且也会使教育对象体会到这种崇高,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在获得最大值的同时,必然感染影响一代人的成长,能够在浮华功利的当下树立起一面不倒的精神旗帜。王朔说,我之所以赚不到大钱,就在于我只能为钱工作半年就烦了,必须脱离现实去写脑子里那些飞来飞去的想法,觉得这个无比重要,上升到了为什么活着的高度!我猜想,那种飞来飞去的想法,就是生命的价值感,崇高感,美好感,意义感!

语文老师的崇高感不仅来源于对教书育人的神圣感,还应该源于许多年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超尘脱俗之感。现在的语文老师大多数年轻时候读的是中文系,在教着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作品中成长起来。这样的修炼,理论上足以让他们刀枪不入,抵御当下物质功利的侵袭和诱惑。新时代的语文老师不是目下无尘、包打天下的“超人”,但他一定是个读书人,是个文化人,是个站在塑造高尚灵魂高地的守望者,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教育者。

活出崇高感的语文老师应该是寂寞孤独的。

穿越千年的时空,我们看到庄子,他以看似孤独的背影,绽放着奇异的灵魂之光。优秀的语文老师可能也会有这种孤独。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他们不为利所动,无疑需要有非常强大的定力,坚守一方净土,播撒希望的种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是五柳先生的孤独,也正是他的洒脱。语文老师需要执迷于这种孤独,这种孤独,是与心灵的对语,是一种崇高的状态,是开启智慧的路径,是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境地。

作家周国平说:唯有在孤独中,人才能与灵魂相遇。孤独让人陷入沉思,进而发现自己,洗涤心灵。语文老师的崇高感往往来源于这种孤独,语文老师应为饱读诗书之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语文老师至少要达到读书的第一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读书能达到这一层的人已经非常少了,孤独是这一层最明显的特征。新时代的语文老师需要终身学习,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还要有广博的知识视野,在孤独中修炼求索,才能堪此大任。这种孤独是最高境界的自由,其实是一个人的狂欢。自古圣贤皆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李白的月下独酌,他与自然对话,寻找乐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是王维的竹林生活,他弹琴抒怀,趣味无穷。

语文老师遇见的是青春学子,学子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未曾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而语文老师正是他们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的引路人。语文老师在这个路径上言传身教、指点迷津,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我不反感一个特立独行的语文老师,我不反感一个狂放不羁的语文老师,我不反感一个清高孤傲的语文老师,我甚至不反感不修边幅的语文老师……但我反感一个庸俗市侩的语文老师,反感一个追名逐利的语文老师,反感一个不学无术的语文老师。

我理想的语文老师应该是普通的又是崇高的,激情的又是孤独的,现实的又是诗意的。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