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孙先文
早春时节,细雨绵绵,承载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与期盼,在众多文人墨客笔下这春雨更是展望未来的一首歌,一幅画。
天街小雨,渭城朝雨,一汀烟雨,晚天疏雨,断桥春雨……
唐诗宋词里文人总是钟情于春雨。春雨不像夏雨莽撞、狂躁,不像秋雨哀戚、悲伤,也不像冬雨夹枪带棒。春雨像个温情可人的姑娘,又像个多情浪漫的公子。它款款走来,悄无声息,情意绵绵。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初春的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新春之绿,带着生机、希望、温润向我们走来,怎能不叫人欣喜呢?韩愈用蘸着春雨的妙笔,为我们描画了隐隐泛出的那一抹早春之痕。
如果说韩愈通过如酥小雨写出春之色,那么杜甫则通过应时而至的喜雨写出了春之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是“好雨”。“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这样的“喜雨”让诗人激动得睡不着觉,倾耳细听,听不真切,起床看看,生怕雨停了下来。中唐诗人李约的《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他的“喜雨”带有崇高的人民性。
春雨总是贮满了浓浓的人情味。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里的“朝雨”被纳入乐府,传唱成了流行歌曲,久唱不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恋和牵挂。“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了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土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这个“朝雨”洗净铅华,涤荡尘世功利,留下的只是真挚的情义。正如《春雨》歌里所唱,“小雨轻轻敲打着新绿”“我们呼吸着花蕊的气息”。诗人劝友人喝下最后一杯酒,道一声珍重,大漠边关之外再也没有像我这样的好朋友了。
“落红不是无情物”,春雨也不是无情物。武元衡的《春兴》:“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柳色雨中深”,细雨的洒洗,使柳色变得深暗了;“莺语花底滑”,落尽残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从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那漂荡流转的流莺,更容易触动羁泊异乡的情怀。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不可抑止地产生了。
春雨往往是充满情趣的,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的春雨就饶有意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那让人乐而忘归的风雨必定是和风细雨,绵绵春雨。能够在雨中悠然垂钓的人必定是有情趣之人。江乡二月,桃花汛期,春江水涨,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反映了诗人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春雨”在文人墨客的笔下不都是愉悦欢快的情绪,有时也染上了感伤的色调。杜牧“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雨”,秦观“春路雨添花”的“花雨”,就有明显的伤感的情愫。“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就是词人在现实中无法排遣的压抑和苦闷,来假托有花香和鸟语的美妙梦境中得到了完全的释放。
把这种悲愁情绪演绎到 “剪不断,理还乱”的境地,要算南宋词人史达祖《绮罗香·咏春雨》: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翦灯深夜语。”
词人就创设了一种烟雨迷离昏沉的境界。蒙蒙春雨,带来寒意,使性喜温暖的花儿受到摧残,凄迷的雾气笼罩柳树,天空昏沉黯淡,一片暮色,仿佛是春雨偷偷促使而成。春雨沾湿蝶翅,影响它展翅飞行,故云蝶惊。春雨润湿泥土,便于燕子衔泥筑巢,故云燕喜。迷漾灰黯的春雨图经紫燕素蝶点缀,色彩有所改观,呈现一种凄丽的境界。蝶惊燕喜的气氛还反衬出作者寂寞黯然的心境。与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悠然自得的闲情逸趣不同,史词则承"最妨他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两句,更进一步、更深一层表现了他的愁绪。春雨绵绵,怀人不见,伤如之何?无可奈何之情,溢于言表。其愁思之深长,读来真有"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感。
无论是“沾衣欲湿杏花雨”,还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无论是“春雨楼头尺八箫”,还是“春雨断桥人不度”。“春雨”首先给人一种十分美丽惊艳的视觉感。在情感的表达上,一种是对春雨滋润万物,惠泽人间的由衷赞美之情,而另一种则是“惜春”、“伤春”的悲愁落寞之感。
最后,我想到了宋代 叶茵《耕钓境》:“一犁足春雨,一丝摇晴风。乐此至乐地,其惟蓑笠翁。”这是我久违的一幅“春雨农耕图”。如能于斯作伴,走出之 “大湖名城”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