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住气、静下心,老实书写这个时代
文/魏锋
在我身边的朋友同事中,大部分人都有一个作家梦想,只是有的人走着走着梦想就破灭了,而有的人在时间的考量中继续坚持着。作为一名青年文学爱好者,一名对文字充满敬畏的的书写者,重温“523”《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我认为,矢志从事文学创作,就得沉住气、静下心,老实书写这个时代。首先要胸装家国情怀,才能对得起“作家”的称谓。其次是诚实写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再次是准确定位,在个人较为精通的领域老实书写,厚积薄发,才能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学作品。
2019年3月,专访贾平凹时他曾说:“我经常讲文学是一个品种问题,作家就是这个时代生下的品种,也就是说作家就是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一个小小的职业。写作是作家的使命,作家要在文学创作上胸怀大志,能沉住气,能静下心,对文学心存敬畏,认真对待每一个文字,肩负担当和责任,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这个时代,书写这个时代,潜心创作一些自己想写的或自己能写的文章,就一定能写出好的作品。……”
铁凝也曾讲过:如何讲述中国故事,发出富于影响力和感染力的中国声音,创作出可以传诸后世的精品力作,这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们的光荣所在;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向人类共享的文学经典学习,这应该是一个作家毕生的功课;珍爱文学,体贴生活,叩问良知,诚实写作,这应是一位作家毕生信守的本分。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剧作家、作家陈彦曾说:“无论是讲好我们的故事,还是诉说好我们的价值,都需要在持守文艺创作规律中有序前进。”他告诫青年创作者,时代的大舞台给作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书写题材,只有深深扎根土地,扎根人民,苦苦探究,唯有汲取丰富的精神生活营养,沉下心来,下苦功夫酿蜜,才是创作者这只蜜蜂的沧桑正道。
诚然,“家国同构”与“家国一体”是家国情怀亘古不变的基本内涵,其表现形式是流动的、多元的和复杂的。新中国的成立,文学也必然相应地从过度的家国叙事转向重视国家的每个个体的现代生命体验,作家们成了普同民众个体情绪与家国思虑的代笔人,在人、家、国三位一体的价值结构中,人的价值得到进一步强化,作家通过对人的描写,抒发对民族故土的强烈认同,对历史责任的深刻担当,对家国命运的不尽同情。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提高质量作为文学作品的生命线,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作品和做人处事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年作家要善于讲述中国故事,善于弘扬中国精神,密切关注现实,抒写时代,歌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激浊扬清,引领风尚,鼓舞人民,生动活泼地书写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创造实践,坚守与时代同步、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青年作家必须清楚地理解文学在许多我国的重大历史进程中扮演了先声、先行和先锋这一特殊作用,将浓浓的儿女情长和绵长久远的家国情怀融化在作品之中,为中华文学宝库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品经典。在当下这样一个伟大的新时代,青年作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需要重新发现传统的力量,真正的传统里,一定埋藏着真正的创造,不管是古典文学传统,还是新文学传统和新时期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它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底气和源头,就在于它们的创造性。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的独特性仍然无处不在,许多独属于中国式的情感和伦理正在被新的时代所激活,正在等待着青年作家们用新的创作、新的美学去发现、去证明、去创造,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为时代呐喊。青年作家如何去捍卫真正的生活,变得比以往许多时刻都要重要的多,如何主动地突破碎片化处境,如何主动地将自身体验成为一根感知时代变化的神经,如何抵抗习焉不察的惯性,在更加复杂和幽微的此刻展开自己的生活实践和创作实践,应该担当起作为时代亲历者、见证者和思考者的责任。
一是注重兼收并蓄人类共享文学经典精华,不断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和书写能力,厚积薄发,努力创作出令人折服的文学精品。二是注重现、当代共享经典文学的研读,深刻体会作家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功力,结合自身创作实践,精妙、大胆地借鉴和运用现、当代共享文学经典独到之処,融会贯通,竭立创作出吻合时代的普世文学力作。三是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健全个性鲜明的文学观点,不断深化思想认识,不断夯实理论功底,努力使自己的作品在艺术表达的高度上相应达到思想深邃、观点明晰和震撼人心的理论高度。四是站稳立场,找准视角,理直气壮地表明政治态度,客观公正地描摹现实生活,鞭辟入里地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五是胸装家国情怀,脚踏炙热土地,扎根生活,潜心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
“文章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学兴文化兴,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失去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始终紧紧把握住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用于回答时代课题,入木三分地书创作出满意的文学作品。诚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文学作品有别于其它任何商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居次。要警惕文学作品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一味地追求销售量、版次和印数,以及经济效益等违背文学初心的这一现象。
“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 再次重温“523”《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作为一名青年作家,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自己也将会认真领会讲话精神,多到各个领域深入走访,多方面搜集写作素材,传承老一辈作家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灵敏的斗争嗅觉,准确预判形势,不但要真实书写过去和现在的生活,而且要准确地预示未来即将出现的生活,不但要反映现实,而且要干预现实,不但要展示未来,而且要预警未来,争取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欢迎的文学作品。
魏锋,陕西省彬州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微风读书会”微平台主编,“陕西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入选作家之一,《中华文学》杂志签约作家。代表作品:《春天里放飞梦想》《微风轩书话》《时光雕刻者》《俯瞰文学高原》等,评论文章曾入选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分析,文章曾在《人民文学》杂志海内外游记征文、全国报告文学征文、全国职工读书征文活动中获奖。